APP下载

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治疗浸润型肺结核临床观察

2015-10-18郑迪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抗痨阴转率抗结核

郑迪

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浙江 舟山 316000

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治疗浸润型肺结核临床观察

郑迪

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浙江 舟山 316000

目的:观察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抗结核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行白及止血抗痨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1%、77.1%,高于对照组80.0%、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月咳嗽、胸闷及咯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疗效明确,痰菌阴转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浸润型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白及止血抗痨散;痰菌阴转率

浸润型肺结核有内源性结核与外源性继发肺结核之分,前者由体内潜伏结核菌增殖引起,后者与结核菌反复感染有关[1]。受药物耐药性增高、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等因素的影响,西药常规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浸润型

肺结核。中医学认为,肺结核属肺痨范畴,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治疗以补虚、抗菌为主。中医药在肺结核疾病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优势。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浸润型肺结核患者行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参照《中西医临床呼吸病学》[2],均符合浸润型肺结核诊断标准:胸部X线摄片提示病灶多分布于锁骨上下,呈片状或斑点状阴影,或形成空洞;痰培养结核菌阳性;表现出胸闷、咳嗽、咯血等症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要求;患者知情并同意治疗。

1.2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全身性严重感染;抗结核药物过敏、中药禁忌症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共70例。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33.4±7.5)岁;病程4月~2年,平均(8.5±2.2)月。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1~66岁,平均(33.8±7.2)岁;病程3月~2.2年,平均(8.8±2.0)月。2组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抗结核西药治疗,强化期用药:利福平,每次0.45 g,每天1次;异烟肼,每次0.3 g,每天1次;乙胺丁醇,每次0.75 g,每天1次;吡嗪酰胺,每次0.75 g,每天2次。用药2月,随后继续治疗期间则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处理,持续4月。共治疗6月。

2.2 观察组 行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其中抗结核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白及止血抗痨散成分:五倍子、百部各20 g,生大黄50 g,龟板胶、芙蓉叶各100 g,白及200 g,研磨至粉,每次30 g,每天3次,用药6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中西医临床呼吸病学》[2],临床痊愈: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有效: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无效: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有效率。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1%,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2组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6月后痰菌阴转率观察组77.1%,对照组51.4%,2组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均为谷丙转氨酶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4.4 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2组治疗6月,咳嗽、胸闷及咯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月,上述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表3 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6月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n 35对照组35时间治疗前治疗6月治疗前治疗6月咳嗽4.25±1.12 0.92±0.50①②4.23±1.14 1.67±0.95胸闷4.28±1.03 0.95±0.25①②4.26±1.04 1.89±0.58咯血4.11±1.08 1.00±0.52①②4.12±1.06 2.01±0.93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肺结核主要是由机体免疫能力低下致使结核杆菌感染引起,表现出咳嗽、胸闷、咯血等症状[3],通常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浸润型肺结核相对普通肺结核病情严重,反复感染,或空洞形成,治疗难度相对大[4]。西医治疗肺结核以抗结核药物化疗为主,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难以根除,且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

肺结核与中医学肺痨、肺疳等症状类似,根本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身体虚弱,自身细胞免疫能力低下,而情志不舒、饮食不节等会加重正气亏损;加上外受“痨虫”感染[5],内外结合致使肺结核发生。肺结核发病于肺,与肾、肝、脾密切相关,肺气不足则卫外不固,清肃失常,致使声音嘶哑;且肺气亏损继发肺肾同并,累及心肝。治疗以“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为基本原则,除了给予抗结核治疗外,更要增强机体细胞免疫能力[6]。白及活血化瘀,消肿生肌,临床实践表明,抗痨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加用白及后效果较好。《本草纲目》载“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

白及止血抗痨散中含有百部、白及、生大黄、龟板胶、五倍子、芙蓉叶等成分,其中白及味苦且涩,性寒且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去腐生肌功效,适用于肺结核等肺部损伤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及能有效抑制结核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通过提高血小板因子III活性以缩短TT、PT,局部止血作用强,同时能有效保护胃黏膜[7~8]。百部味甘、苦,性微温,主要功效为润肺止咳、杀虫,适用于百日咳、肺痨咳嗽等病症。生大黄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泻火、导泻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大黄抗感染作用强,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同时还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止血保肝作用。龟板胶味甘且咸,性偏和,可益肾健骨,补血止血。五倍子味酸且涩,性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固精、止血、解毒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倍子中含有的鞣酸对皮肤、黏膜等组织蛋白质有凝固收敛作用,同时该药物对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抗菌作用强。芙蓉叶性凉,主要作用为清肺凉血、消肿,《玉楸药解》曰:“木芙蓉,清利消散,善败脓毒……”。诸药共奏活血止血、消肿生肌、固精益肾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咳嗽、胸闷、咯血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抗结核西药治疗比较,白及止血抗痨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更明显。同时观察组治疗6月痰菌阴转率高达77.1%,高于对照组51.4%,提示白及止血抗痨散能提高痰菌阴转率,这与该中药方抗感染、抗菌作用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9%,提示白及止血抗痨散治疗浸润型肺结核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痰菌阴转率,安全有效,可作为浸润型肺结核治疗的有效方法。

[1]陈福连.扶正抗痨膏配合西药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0):1131-1132.

[2]武维屏.中西医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01.

[3]何珂.健脾益气中药干预肺结核细胞免疫失衡及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04-107,111.

[4]赵澎涛,武孝芝.中西医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85-486.

[5]周建民,王胜圣,田洋,等.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70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 (12):1017-1020.

[6]王怀冲,徐颖颖,张相彩,等.中药与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 (5):815-817.

[7]赵伟,袁云枝,王颖,等.芪参四昧散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7):808-809.

[8]康庄,李洪芳,王和,等.中药白及凝胶治疗肺外结核及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 (11):1731-1733.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21.5

A

0256-7415(2015)12-0039-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18

2015-07-20

郑迪(1985-),男,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的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抗痨阴转率抗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痨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手术加抗痨治疗结核性肛瘘的临床分析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利福喷丁每日疗法治疗肺结核:一项随机、剂量范围探索的临床试验
护理干预对结核患者抗痨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