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谈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
2015-10-18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郑 洪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谈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郑 洪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政治课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师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看似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又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中,一些教师和评委似乎更热衷和青睐课堂的热闹、新奇,好像没有多媒体,就算不上一堂优质课,教材某一知识没有讲到,就是教师的失职。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抑或使用大量事例、图片、数据等教学材料是否就一定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怎样的课堂才是更为真实、高效的课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的是一种曾经繁华、浮躁之后的简约、沉静之美。如同这副对联所提倡的,政治课教学也应在经历一番热闹的“改革、创新”之后沉静下来,回归教学的本质,返璞归真,构建起简约化的政治课堂。
简约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材料及教学语言、巩固练习等教学要素的把握要精确,删繁就简,减少不必要因素的干扰,实现政治课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突出重点
新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材仍存在知识量大、理论繁杂、有些知识学生接受困难等问题。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中经常出现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师不能削枝去叶、恰当取舍而使课堂教学分不清重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其实在课时少、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对教材知识的处理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构建简约化的政治课堂,即要求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学大纲,恰当处理教材所讲的知识内容,分清主次,化繁为简,有所为、有所不为,课堂教学做到知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突出主干、把握重点、理清主线,使课堂教学既精致又高效。
以必修Ⅰ《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题的教学为例,这一框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①公有制的范围及其重要性;②国有经济的含义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③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形式、地位、作用;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表现;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作用;⑥坚持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等六方面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都要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处理完,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若将这节课的知识先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见下图):
然后将重点和主干知识通过联系时政热点、引用典型案例、经典题目练习等环节给学生讲深讲透,这样一来既通过知识图表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将部分易掌握的非重点知识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也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潜质,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使用要简便高效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及过多地使用图片、动画、视频以致分散了学生精力等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一节课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定。其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和学生记录笔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认知理解过程,学生通过眼、脑、手的相互配合紧跟教师的分析讲解,这有利于消化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政治课教学的简约化就是要让学生和教师用最简便的方法收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堂应该设置简洁又直面中心的教学情境,摒弃那些表面华丽,却不经济也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课的底蕴来吸引学生,要机动灵活地处理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这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材料的选取要精简易懂
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新课程改革也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精选教学材料,充实教学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材料的使用越多越好。构建简约化政治课堂,材料选取要精简易懂就是指,其一,教学材料的选取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规律,让学生爱看易懂,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知识,提升能力。如果选用的材料生涩难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能力,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二,教学材料选用要适度,使用要精当。材料选取要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时代性,可一材多用,做到选材少,组材优。要用好用足课本的教学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教学材料的作用。如果能够做到一例贯穿整堂课,则会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精简材料、精心设计正是简约化课堂的要求,如果材料泛滥,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和把握,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简洁精炼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构建简约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要简洁、清晰、流畅,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反复推敲教学语言,不论讲解还是提问、启发、点评都应简洁周密、干净利索,以达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的效果,让学生听得清晰、理解透彻。传授新知识要有的放矢,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该讲的要讲透,该思考的留给学生思考,将传授知识的过程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统一起来。
其次,教学语言还应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理论本身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要使其鲜活起来,真正沁入学生心扉,就需要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需要教师充满激情、充满真情实感的讲解。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就是一个既抽象又难懂的问题,而如果将两者比喻成鞋与脚的关系,理解起来就形象易懂得多了。生产力好比人的脚,而生产关系好比鞋,要想跑得快,鞋子必须合脚,大了小了都会影响人的行进速度。由此可见,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必须由生产力水平来决定。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的道理。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直观可以达到寄厚于轻、寄深于浅的效果,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巩固练习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巩固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讲不练如同纸上谈兵,但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则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有些教师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则,在习题练习中采取“地毯式轰炸”,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很差。简约化的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精选、精练、精讲,一题多解、一题多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习题利用率,要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面下工夫。切不可将学生“推下海”,“题海战术”带来的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循环,既不简约又不高效,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构建简约化的政治课课堂,是一种新课程改革中的理性回归。简约不是简单,它强调的是效益、是自然。简约是简洁中蕴含着大气,蕴含着智慧,是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构建简约的高中政治课堂,推动有效教学,应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 邵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