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浅见

2015-10-17汪清红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进率序数加数

汪清红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这时的学生一般才八九岁,其好奇心、形象思维、记忆力等都比较强。我们要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抓住小学生这几个特点下功夫,激活其好奇心,拓展其形象思维,强化其记忆力,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对此,笔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一是提问激趣。有专家指出,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激发低年级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为此,笔者认为低年级数学教师的提问也同样重要,一定要避免随意性,注重启发性,讲究适时性。我们的提问最好能触及学生的情绪,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比如,有老师在教二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出了一道思考题“11×19+11”,按常规应先算11×19,但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未学过。“怎么办?”这时学生兴致很高,老师提示学生从11的个数关系去考虑。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这道题可以看作19个11加1个11,总共就是20个11,20个11是多少,一下子就算出来了。没想这样高难度的数学题,低年级学生也能解决了,他们深受鼓舞。

二是设趣激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我们正好可以此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就是设趣激趣。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单纯地列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让学生去对比,学生就会感到比较乏味而不愿意学习。假如老师拿出两根彩带(红、黄),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长度,再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哪根长?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根长呢?”要知道两根彩带谁长谁短,只要把它们两根的顶端对齐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这样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学生从中悟出了计算方法,体会到数大数小的道理。

三是游戏激趣。数学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和设计许多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找朋友、对口令、出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等,这样就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游戏,能使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讲懂知识的原理,让学生学透学活

数学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理解公式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最根本也最基本的东西。小学数学也一样。而且小学数学的基本原理,是整个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的基础。我们小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如基数和序数的原理、加减乘除的基本原理、分数的基本原理等等,是小学无比重要的原理。因此,我们自身必须把这些原理钻研透彻,必须向学生讲透彻,让学生练习透彻。比如,指导识别基数和序数,可让学生数一数班上的人数。数到“第多少”的那个人,本身是“第多少”,这个多少为序数,前面可以加“第”或后面加“号”等字。而从他到第一个同学的总数,跟他的序数的数字相同,则不能加“第”字,而为“共多少”人。指导学生数楼梯,上体育课排队后报数也有这些情况。如排队报数:每个人自己报的数为自己的序数,又跟第一个人数到自己的总人数相同,为“总共多少人”。基数可称物品或人的个数或数量,序数则不行。加减乘除呢,如加法就是把两起同类但总数不同的物品合到一起来重新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两起物品相合的总数。如把一起的20只鸡和另一起的35只鸡合在一起,从1数起,数完后是多少只鸡,则这两起鸡合拢来的总数是多少就知道了。这是最基本的原理。第一起的鸡数为第一个加数,第二起为第二个加数,这样,加数+加数=和,这就是计算式。但还要让学生发现并明白,只有同类物品的数量才可相加,它们的数量单位也必须相同。如可用“20个人与35只鸡共是多少”来让他们区别可否相加。减法则是从一起物品里拿出一定数量的物品出去,看还剩多少物品。比如从35只鸡里捉走20只鸡,这一起肯定没有35只鸡,那么这一起还剩多少只鸡呢?在计算上就做减法。那一起鸡原来的数量35叫被减数,捉走的鸡的数量20叫减数,这样就有计算式:被减数-减数=差。同加法一样,只有同类物品的数量才可相减,它们的数量单位和物品类别也必须相同。

三、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最能引起儿童的亲近。例如一、二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统计、图形分类、按规律填数、按规律填图、智力趣题、数学游戏等知识的学习,对开发孩子智力、启迪孩子思维很有帮助。当我们把数学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用实际生活场景或用动画片、童话故事、游戏活动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能记会用

为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可以教给低年级学生一些有利于养成良好记忆习惯的学习方法,达到能记会用的目的。一是规律记忆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规律,达到掌握其规律、进行有效记忆的目的。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进率。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二是形象记忆法,教师讲低年级数学时一定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起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认知,进行形象记忆。例如,教一年级《数的认知》时,教师可以将数与某些实物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当然,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只是我本人体会较深的几点,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进率序数加数
分解加数
有序数方块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基数』和『序数』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
有序数方块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