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5-10-17万忠卫
万忠卫
【摘 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对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创建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分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在各个小组中,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与调节的机会。例如某些数学问题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组内解决,最后在班内解决。在回答提问、书写解答时,明确规定本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给予提示或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时间和机会,同时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评比,让学生在组内能获得荣誉,提高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二、尽可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对后进生要进行单独辅导,如果不顾及后进生,久而久之,班级的“两极分化”就会变得极其严重。只要中等生与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好了,那么整个教学班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就算提高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应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通过后进生的学习反馈可以了解更多的课堂教学信息,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如果对数学毫无兴趣,就难以参与到课堂中,或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瞌睡连天,数学课堂就失去了生机。数学源于生活,要将学与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素材,把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素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亲临生活,使数学学习更加直观,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知识并不难找。比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等。于是下课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小皮尺去测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懂得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和作用,有效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了参与的乐趣。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农村学校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参差不齐,课堂中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若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将教学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因此有老师想到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85路花园站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千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课件演示),里圈塑胶跑道的长约250米,让学生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250米是一千米跑4圈,就是多少米(一千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像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一千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