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点拨”你的爱

2015-10-17韦贞慧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点拨评语习作

韦贞慧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作文批改中渗透我们的爱,不但能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在赏识中彰显你的爱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其实,作文也一样,好作文也是老师夸出来的。语文教师如果对学生的作文缺少夸奖和赏识,而想让学生一下子就把作文给写好,那是不可能的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和自信。对于学生,我们应给予热情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宽限时间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写作文时词不达意,如果如实点评,势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打分时可以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分数,同时不忘留言:“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很棒,如果写的跟说的一样,那就更棒了!努力吧!”这样的评价与鼓励,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根据学生喜欢接受表扬的特点,还可以在作文批改中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作文的亮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如“这个动词用得很生动、传神!”“这种表达方式老师还第一次见到。”“修改后的文章就像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你太厉害了!”“真想和他们一起去玩一玩,因为你写得实在是太逗了!”……这样的点评费时少,收效却很高。学生从这些赏识肯定的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由衷地听老师的话,而且还能更认真作文呢!

二、在真诚点评中渗透你的爱

语文教师因为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在批改作文时批语往往比较单一,如“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选材幼稚”“流水账,语句不通顺”“详略欠分明”等等。这样缺乏真诚的评语,学生看了不仅不解其意,久而久之,因长期缺少成就感,他们就会失去写作的动力,作文兴趣之门必然会悄悄关上。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年龄小,阅读少,阅历少,对事情认识肤浅,对他们作文的要求不能过高。另外我们要清楚,学生对教师评语的关心并不仅是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更多的是想从点评中窥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热情?冷漠?肯定?否定?……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角度理解、鉴赏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情感、语言运用等。在点评他们的作文时,与他们同喜悲,共忧乐,这样他们就会在心里接受你,把你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

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成熟、敏感的女生。有一次,她在随笔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自习课,她把好友上课玩手机的事告诉给班主任,班主任当然批评了好朋友。之后,她的好朋友就再也不搭理她了。她在文中呼吁,请同学们多给她一点理解,尤其是希望她的好朋友能理解她、支持她。我看了,文章很真诚感人。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写了几句话:某某,你受委屈了。老师知道你的难处,别往心里去。其实,你是一个称职的班干部,真的!你上学期荣获校级 “优秀班干部”的称号就是很好的证明。从此,我发现这个女孩的工作更加大胆和认真了。

另一姓周女孩的学生写《我的妈妈》。文中说她五岁时妈妈因病去世了,从此她慢慢变得沉默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里有很多女孩想对妈妈说的话,可是却没有人听她述说,她内心非常苦恼,自己常常独自一人上学放学,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她很渴望有妈妈的疼爱和陪伴,每当看到别的同学和妈妈有说有笑时,她就情不自禁地落泪,有时甚至变得抽噎起来……整篇文章充满着她对妈妈深深的思念。读完她的习作,我感慨颇多,沉思良久,在她的文章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看了你的作文,老师真为你的不幸难过!同时又似乎看到以前的自己。我也跟你一样,九岁就失去了父亲,那时我也是非常伤心和难过,很多次都希望在梦中见到父亲,甚至有一次在课堂上突然想到父亲都忍不住痛哭了起来。在这里老师想对你说:你的痛苦老师能感同身受,以后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的,都来告诉老师,好吗?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助你解决的。生活中总免不了遇到一些不幸,如果你把这些不幸当作是磨炼自己的机会,那它就会变成一笔财富。忘了这悲哀的事,让自己坚强起来吧!爱你的老师。

从此,同学们发现周同学脸上的笑容和话语渐渐多了起来。

走进心灵,真诚评价,笔中含情,笔下传情,把学生当作朋友交心谈心,用温馨的批语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这样才会赢的学生的信赖,学生才愿意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

三、在“留白”点评中留下你的爱

在批改作文时,很多教师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将学生的作文细致地删改,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改出来的结果只是教师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与学生的意愿相违背;且教师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了,学生拿到习作后,却无事可做,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不利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在点评时,往往使用启发式的问句。如我常用的批语有:①请你再读一读,想一想你通过这篇作文想表达什么目的?②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在此处有些不妥,你能够试着给它换个更准确的词吗?③这是你当时的真实体验吗?怎样写才能给我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呢?④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一会儿用他,一会儿又用你,这个人到底怎么称呼?⑤在结尾如果再点一下题,那就更好了……这样的“留白”点评,亲切温馨而且学生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评自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教育要有爱,语文教师的爱又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在作文指导的大舞台上,教师如果点拨得当,不仅会让学生喜欢习作,爱上习作,又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聆听老师的教导,达到育人的目的,真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点拨评语习作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