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2015-10-17韩燕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

韩燕

【摘 要】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在高中文言文中,名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见,而且也是考核的重点。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     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在不同的语言中“状语”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德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英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句子成分。

在我国古代的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但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谓语动词的状语。而文言文的习惯语序却是将状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说到的倒装句。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及状语后置的一些情况。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谓语动词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谓语动词的状语。名词作状语在高中文言文中非常普遍,且具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和状语的类型一样,名词作状语也有很多的类型:表方位、表比喻、表态度、表工具方式、表时间、表处所。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朝”“夕”分别充当谓语动词“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到黄昏”。这就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像这类的名词作状语的现象还有一个“夜”字,如“夜驰”“夜缒”“夜呼”等。在这篇课文中,还有表示地点方位的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比如“既东封郑”中的“东”。除此,方位名词“西”“南”“北”“上”“下”等放在动词的前面都构成了这种名作状的现象。还有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作状,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如《鸿门宴》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例中“兄”本为名词,用于动词前充当状语成分,可译为“当作兄长一样”。还有一种类型也极为常见,表比喻,即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鸿门宴》“翼蔽沛公”中的 “翼”就是表示比喻式的名作状。除此,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廷斥之”中的“廷”即表处所;《荆轲刺秦王》中“函封之”的“函”即表工具方式。

当然,在这么多的名词作状语的情况中,也存在一些“陷阱”。我们的学生在做题时要小心分析,避开“陷阱”。比如《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这一句中的方位名词就不属于作状语的现象,而是属于名词作动词的活用类型。这种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的现象看似很相像,但也很好区分。如上面的“既东封郑”中的“东”后面是动词“封”,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中的“东”后面没有动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看准这个方位名词后面有无动词就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语文教材必修.

[3]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重点: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