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5-10-17陈健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学新课改

陈健

【摘 要】如何提高中学老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以及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浅谈了笔者对新课改下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     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学

多年来,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或者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灌注式”转为“启发式”;从重教重讲转到重视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侧重课内教学转为课内外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从侧重传授知识的“知识型”教学到重视发展能力、启迪智慧的“能力型”和“创造型”教学;从师生双边关系的角度看,有侧重师生双边活动型,有侧重学生活动型,有侧重教师主导型;从处理教材的角度看,主要有板块教学法和比较法。

但是,毋庸讳言,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严重的一时难以克服的弊端。简而言之,有四种偏向。第一种是不管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一律当成讲读课来教,由教师一灌到底,毫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加班加点。结果教者讲得汗流浃背,听者听得晕头转向,且美其名曰:从学生实际出发。另一种是认为既然是自读课,就一律由学生自读罢了,既不作自读指导,更不作必要检查,结果教者悠闲自在,读者收效甚微,且美其名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各取所需。第三种是把语文课当成单纯的语文知识课,不作总体设计和安排,有什么教什么,见什么教什么,零敲碎打,杂乱无章,教者头头是道,听者无所适从,且美其名曰: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第四种多见于毕业班教学。教文言文必字字落实,精雕细琢;教现代文则漫无边际,天马行空。问其原因,则曰:文言文学生看不懂,又能发挥教师特长,故教深教细;现代文明白易懂,一目了然,没什么好教的,且多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从来不考课内文本内容。结果有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不重视文本的内容,甚至不教。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多年来的现代文阅读中考试题跟踪研究中悟出,要搞好现代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依纲抓本落点。“依纲”即根据“大纲”和“考纲”进行教学,“抓本”即抓住文本教材,利用文本教材,发掘文本教材,“落点”即条条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第二,注重整体教学和比较阅读。整体教学即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是把系统论的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即把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第三,核心是培养自读能力。自读的作用在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读的内涵是获取并筛选文本信息,自读的目标在于完成文本知识迁移。

依纲抓本落点,这是常规教学的问题,人们已经读了很多,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论述。主要谈整体教学和比较阅读,“整体”是求完整,“比较”在求深入。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把文本教材看成一个整体,全部教材是一个整体,一篇教材也是一个整体。 一首诗、一篇散文都是一个整体,但对于诗歌单元和散文单元来说,它只是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的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本身各是一个整体。但现在的新版教材多以主题为单元,在其单元下又有多种文体。

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具有多层面、多角度甚至呈现立体交叉的特点,我们在把握整体的特征时也不能忽视部分的个体的特征,为此要进行比较,这就是比较阅读。相同体裁可以比较,不同体裁也可以比较;可以纵向比较,也可以横向比较;可以类比,也可以对比;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

如果说依纲抓本落点是基础,是前提,整体教学和比较阅读是原则和方法,那么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就是关键,也是归宿。

自读要取得效果,首先读者必须有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发达,且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现代文阅读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比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自然会感兴趣。这类文章无论是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还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均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到了初中以后,在文本教材和现代文阅读测试习题中增加了不少抽象的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章。这类文章,很难引起一般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在培养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自读能力方面,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传统的激发兴趣的方法,比如讲一段生动的故事,朗诵一首深情激越的诗,已远远不能满足初中生的要求。因而要及时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把这种求知欲引导到最佳的状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此,教师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把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思考题和补充练习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必要的预习准备;课堂上保证留有学生思考、提问、消化的充分时间,使学生养成“四动”,即“眼动”“手动”“口动”“脑动”(多想几个为什么并由此联想、想象、引申、发挥)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思考,提出的问题也会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我们的经验,凡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阅读一般书面材料没有一个个逐字、逐句地去读的,这种跳跃地阅读就是筛选。从阅读过程来看,正确地筛选需要了解全篇的主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且把握中心分析局部,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筛选的准确性和速度,也直接反映着阅读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训学生的这种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自读能力也更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