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研修:农村小学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2015-10-17章洪光
章洪光
【摘 要】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针对农村小学低效的教研境地,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教研组活动实例提出主题式研修的活动建议:策划层面上,征集疑难问题提炼主题,然后分解主题、罗列问题、系统策划;实践层面上,强调互动研讨中拓展主题,同时搭建校内展示、校际联合、网络研讨的开放研修平台,促使主题研修延续、深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教研活动 主题式研修 策略 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才对教研组建设加以重视,传统的教研文化氛围不浓,专业引领队伍缺失,教师合作研究意识淡薄,导致教研组活动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低效现象。
一位专家指出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指标是: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根据这几项指标,同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据本校实际和实践反思,本文阐述了主题式系统研修的教研组活动策略。
主题式研修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研组研修活动。一般按照“实践反思,确定主题—细化主题,形成系列—规划主题,策划活动—实践研讨,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下面主要就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主题的互动与拓展、主题的延续与突破几方面阐述本校教研组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的征集与提炼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校本教研的策划,要变校方“强迫参与”为尊重教师的“因需教研”,因此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建立在教师需求的调查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在每个学期期末,教导处发放《研究需求调查表》,了解教师的困惑,征集教研活动主题。
教导处与教研组组长筛选教师的研究需求,提炼近期研修的主题。例如,教师普遍提出口语交际课难上,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话题难以切合实际,学生参与面不广”,进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跟情境创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于是提炼出“如何设计链接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的研究”等系列研修活动主题。对于教学疑难问题,语文组开展“略读课文简中求效” “习作讲评课如何设计”“单元导读课、总结课实践研修”等研修主题;数学组开展“概念的有效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的有效教学”“自主梳理,有效提升——数学复习课板块教研”等主题研修。
主题的提炼源于教师的教学困惑,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的研修主题相吻合,追求有效教学,倡导生本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满足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主题的分解与梳理
确定好一个研修主题后,需要将研修主题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一方面要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要精细策划每一次研修活动。
(一)分解主题,系统策划
案例1:“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学期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
第2周 计划研讨
第4周 问卷访谈,分析原因
第5~6周 自学理论,观点交流
第7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
第8周 “常态课如何关注后进生”课堂实践经验交流会(成熟型教师)
第13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
第14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行为跟进)
第16周 “关注学困生”成功案例分享
第17周 “关注学困生”复习策略交流会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将书本的专业引领、校际同伴互助与个人的深刻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改变了原有的只靠课外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使教师认识到课堂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习成功的舞台。
(二)罗列问题,提供菜单
为了细化主题,具有可操作性,还需将主题分解成若干研究点,以研修菜单形式罗列出来。例如,一次主题为“有效的习作课堂评价”研修活动,围绕课例《熟悉的小伙伴习作讲评》,评课就围绕以下主题式研修菜单进行。
1. 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 结合课例与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互评的有效操作策略。3. 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如何开展即时评价。4. 谈谈你在习作教学中成功的评价经验。
这样的主题研修操作性强,容易形成观点交锋。实践证明,以主题式研修菜单代替笼统式评课,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互动研讨。
(三)梳理问题,分点评课
主题式研修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要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例如,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促进有效教学”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点分化为教师导语、评价语、提问语,由教研组的三组教师分别记录、汇总并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以下的研修案例中听课的教师分四个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间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2:让每朵花儿都灿然开放
活动主题: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
活动背景:课堂存在中间生、后进生被冷落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的现象。
活动准备:1. 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2.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技术。
活动感言:这样的评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执教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关注,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评课的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题的互动与拓展
主题式研修活动打开了教师封闭的“心窗”,遇到课程实施的难点、争议点,教师们的互动就更精彩了。例如,《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初识鲁迅》,教师的评课不仅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点评,也关注平时预习习惯、资料收集方法等提升点以及单元导读课的设计展开全方位的研讨。
案例3: 《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
主持人:导读课可以从导趣、导学、导读、导行几方面评价。
潘老师:学生交流资料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时专题指导。
主持人:潘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单”;课中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大家谈谈怎样设计预习提示单。
林老师:潘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示单”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鲁迅的品质”,这个提示单是否还可以增加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类摘记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的句子。
主持人: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预习提示单”应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摘记,不断补充。
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某凸显问题,需要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地持续研究,把若干个系列性、连续性、相关性的延续性研究活动进行主题式研修,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例如,五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协作组围绕“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开展一年的系列研修。
案例4:“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语文协作组学年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以及内容 参加人员
2009.3 主题讨论、理论学习 协作组成员代表
2009.4 第一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第二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2009.10 深入学习理论、网络集体备课 协作组成员
2009.10 第三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2009.11 教研组集体磨课 本校教研那组成员
2009.12 第四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街道全体教师
2010.1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以上学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以课堂研讨为主轴,链接个人反思、教研组磨课、案例撰写与网络集体备课,形式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研修团队不断扩大,还引进专业引领,提升了研修质量。
农村小学校骨干教师缺乏,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陷入“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境地。 因此,它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应该搭建多元、开放的研修平台。
(一)校内课堂展示,面的突破
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打开封闭的大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定期举行课堂开放活动。我校主要有四个开放平台:教坛新秀、名师教学开放、教师课堂开放周、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特别每学年学校举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展现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领略“别家田”的风光,打破年龄与学科的“围墙”,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本学期我校围绕“关注学习状态,促进有效教学”开展了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教师对关注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校际间联合研讨,质的突破
农村小学的培训资源比较缺乏,要打破校际间的“藩篱”,提倡城乡强弱结对或“校际联姻”,积极引进外校资源,新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青蓝工程”,校际间组成学科协作组。例如,我校曾与其他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联盟,开展规模较大的联谊活动,2009年又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进行主题研讨活动。
案例5: “学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学科协作组课堂研讨
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活动形式:主题确立研讨、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组没磨课、课堂展示、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经历了“协作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全体成员网络集体备课—首轮课堂研讨—专家引领后行为改进—教研组磨课—第二轮课堂展示”等环节,不断扩大研讨的教师范围,引进不同层次的专家,使主题研讨由浅到深、由实践到理论,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网络研修,空间的突破
网络研修是利用网络对话交流功能进行的跨地域的主题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对缺乏校内专家的引领、已建立校园网的农村小学,要竭力发挥网络的功能。例如,我校在2007年利用校园网引领教师进行主题式理论学习,利用博客发表教育随笔,促进资源分享和交流;2009年,我校与其余四所学校成立学科协作组,进行专题网络研讨;2010年2月,尝试在低段语文组进行网络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以下是各教师围绕主题“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二上口语交际课《骑驴》的网上课后点评。
好去处: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何将每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值得探讨。
倾云:邵老师在本堂课中创设了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创设是在导入时穿插了《骑驴》这个故事的动画及配音,这个环节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情景创设是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在辩论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情景创设是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女儿长大了该学钢琴?舞蹈?书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这些情景的创设对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待花开: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邵老师和周老师的两堂课都为学生的有效交际创设了多个情景,但两位老师在课的导入环节的动画情景的创设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其他环节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改进的。
总之,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有针对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还促使教研组从事务型走向学习型,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真正引领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4-111.
[3]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04).
[4]王权,王罗忠.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的研究[E]. http://www.jtj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