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分析

2015-10-17刘贵文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高中历史历史

刘贵文

【摘 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传奇的人物、伟大的文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代代传承。这就是学校开设历史课堂的初衷。然而,历史课枯燥乏味、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多媒体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从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也发现,兴趣和热爱是学好历史课的原始动力。有的学生非常热爱历史,因此能够自觉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中;但是,有的学生认为历史课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不可消除的距离感,没有实际意义,从而放松了对历史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历史课呢?我认为,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历史课堂活动化,凸显历史教学魅力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重,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概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更应注意教学趣味化,利用符合教学要求、满足学生需求的有趣方式,打造活泼生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那么,老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活动化呢?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采用灵活的组织方式可以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知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们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浓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二)多样课堂探究

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学习活动,将传统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凸显课堂教学魅力。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灵活设置针对性、探究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将学生引入重大历史问题的情境模拟活动中,如扮演汉武帝等,给学生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从历史资料来看,汉武帝更换丞相的频率较高,假设你们是丞相,会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站在丞相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而后诱导深入:对汉武帝来说,更换丞相只是强化皇权的“治标”政策,如果你们是当时的大汉天子,又会怎么“治本”呢?再现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老师予以评价。这样,借助角色的体验,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空间距离,也促进了师生互动,更提高了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板书习惯,方便了教学。老师可以借助影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当时的历史情景之中,打破历史的时空制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历史教学的多样性和新颖性,感受到了区别于书本文字的影像资料,激发了认知兴趣及求知欲望。那么,老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呢?

教学实践证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景;播放秦灭六国的动画,并配以战马奔驰的声音效果,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六国的气势磅礴过程;展示战国不同货币和文字的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的必要性;展示长城的图片,使学生加强了对万里长城的感知。醒目的图片加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授,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感官上加深记忆。

三、善于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历史老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描绘历史人物或者是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前期的历史时,对慈禧太后这一人物的评价,可以引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炳麟的《讽刺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这首诗勾画了慈禧卖国求荣的一生,对慈禧太后的腐朽统治加剧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进行了辛辣讽刺。其手下的得力干将李鸿章称得上是推行妥协投降政策的积极分子,《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他的杰作,他可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他的“成功”有环境造成的因素,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接着引导学生分析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际国内因素。这样运用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结束语

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需要历史老师改变授课方式,增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堂实践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课本本身和现代教育化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如果历史老师都能运用自身储备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课堂,那么历史课堂一定能活跃起来、生动起来、有趣起来,从而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爱上浩瀚而璀璨的人类历史。

【参考文献】

[1]顾乃军.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4(1).

[2]郭建勋.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9).

[3]彭武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

猜你喜欢

历史课高中历史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