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联用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0-17黄宇艳杨丽媚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产后

曾 娟 黄宇艳 杨丽媚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 516001

产后尿失禁是指妊娠或分娩后的女性发生尿失禁,主要是由于阴道分娩过程中直接损伤盆底组织、肛提肌受损、盆底肌肉松弛等引起[1]。本病发病率高,临床上较常见的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平时无尿失禁表现,但当患者在腹压(如大哭大笑、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行为)突然增大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且逼尿肌处于无收缩状态,发作较频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压力性尿失禁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和行为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物理和行为治疗主要针对轻中度尿失禁患者,属于康复训练治疗。轻度的盆底松弛可以通过盆底康复治疗来改善盆底肌的张力,增进盆底功能,加强阴道收缩力。盆底肌训练是临床较常用的手段,近年来生物反馈训练也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本研究为了观察生物反馈联用盆底肌训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的Ⅰ~Ⅱ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我院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56例。纳入标准:初产妇;符合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2];初次就诊,严重程度为Ⅰ~Ⅱ级;意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Ⅰ或Ⅱ级的判断标准如下[3]:Ⅰ级为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增大时遗尿;Ⅱ级为散步、上楼或用力时出现尿失禁。排除有盆腔手术史、泌尿系感染及双胎妊娠者。 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4±3.5)岁;孕龄37~41 周,平均(39.6±1.1)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 179例,剖宫产79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龄、分娩方式、伴随疾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治疗及干预方式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4]:首先发给患者盆底肌训练手册,指导患者根据手册要求进行功能锻炼,依次收缩肛门、阴道、尿道,让患者有盆底肌上提的感觉,依次收缩的练习过程中需告知患者大腿和腹部肌肉要放松,一次收缩过程不低于3 s,连续做15~30 min,3次/d。患者出院后应定时打电话告知在家练习,并做记录,共跟踪8周。

1.2.2 干预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给予生物反馈训练联用盆底肌训练。采用Phenixusb4生物反馈盆底训练治疗仪(广州杉山)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在患者阴道内放置已消毒的阴道电极,检测患者盆底肌肌电情况,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训练。①电刺激患者,引起其本体感觉。给予电刺激对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在尿急、咳嗽等情景下进行模块训练,最后进行综合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2次。②在患者训练期间,从患者立场出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述产后尿失禁的一些医学知识、治疗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期间,向患者讲诉生物反馈训练及盆底肌训练的步骤、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告知患者不要过于紧张,及时疏导患者焦虑和烦躁情绪,要放松以保证治疗效果。根据生物反馈治疗仪显示屏上的指示图标正确地训练盆底肌功能,不收缩腹部、大腿部等肌肉。住院期间辅助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方法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可自行进行盆底肌训练,定时打电话告知患者在家练习,并做记录,共跟踪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消失,不必使用尿垫,遗尿现象几乎不存在;有效:遗尿减少,尿垫使用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未明显缓解,每天使用尿垫次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5-6]。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QOL)进行评分,此量表共包括3个领域(限制性行为、影响社会心理、形成社会尴尬)22个条目,采用5级自我测评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96,重测信度=0.9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干预效果比较

干预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3、9.216,均 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两组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t1、P1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组别 例数 限制性行为 影响社会心理 形成社会尴尬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t1值P1值t2值P2值128 61.21±5.41 67.12±7.42 64.02±4.87 69.26±5.64 62.26±5.01 70.45±7.46 128 61.54±5.37 77.31±6.28 64.13±4.96 78.52±6.45 62.37±5.08 77.55±7.82 0.566>0.05 0.749>0.05 0.178>0.05 3.417<0.01 2.819<0.01 2.744<0.01

3 讨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率为7%~40%,国内有报道其发生率为23.4%[7]。主要是由于妊娠妇女在怀孕分娩过程中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分牵拉,或支配的神经血管受伤,造成提肛肌松弛、萎缩等,最终引起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种之一,在年轻女性中占20%~30%,中年女性中占30%~40%,老年女性中占40%~50%[8]。研究发现,尿失禁最常发生于产后3个月,初(经)产妇发生率约为34%,妊娠期间发生率约为42%,产后2个月内发生率约为38%[9-10]。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产后尿失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研究目的,收集了初次分娩的Ⅰ~Ⅱ级产后尿失禁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联用盆底肌训练进行盆底功能训练,以观察生物反馈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干预效果。

研究表明,对轻中度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康复保守治疗手段,包括盆底肌训练、电磁刺激、阴道和尿道装置及药物治疗等[11-14]。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15-16],可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且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目前盆底肌训练已经被应用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我院将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干预联用盆底肌训练以观察其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治疗的改善情况。本研究将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护士辅助进行盆底肌训练,干预组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用盆底肌训练,结果显示,干预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9.033、9.216,均P<0.05);干预治疗后,限制性行为、影响社会心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417、2.819、2.744,均 P < 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本结果证明,有效的康复干预治疗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有关研究相一致[17-24]。

本研究通过对初次产后尿失禁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增加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力量。有规律的生物反馈训练可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并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出院后可脱离仪器进行自主锻炼,康复仪器的使用可加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念,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尿失禁,减轻其严重程度。因而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交信心。

总之,对于产后尿失禁患者尽早给予生物反馈联用盆底肌训练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储小燕,黄欧平.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因素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9):97-99.

[2]高萍,姚启盛,陈洪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89-90.

[3]洪莉,许学先,李彦博,等.TVT及TVT-O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7):550-552.

[4]蔡舒,任旭,宋均仿,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30(4):517-520.

[5]朱红艳,熊永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16-1417.

[6]彭其才,许成芳,吴玲玲,等.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41-42.

[7]曾巧云.影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66-167.

[8]Resnick NM.Voiding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Neurology andUrodynamics: PrinciplesandPractice[M].NewYork:Macmillan,1988:34-37.

[9]Wilson PD,Herbison RM,Herbison GP.Obstetric practi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 continence three months after delivery[J].Br J Obstet Gynaecol,1996,103(2):154-161.

[10]Morkved S,Bo K.Prevalence of urinary in 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1999,10(6):394-398.

[11]McClung D, Ashe RG,Lowe-Strong AS.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a do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eurourol Urodyn,2008,27(3):231-237.

[12]张晓容,邓雪云,陈世清,等.盆底康复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81,183.

[13]田素萍,梁丽梅,曹红十.护理干预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22):5007-5009.

[14]袁秋玮,陈世福.经闭孔与经耻骨后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13,22(12):6-8,15.

[15]刘胜兰,杨翔,李怀芳.压力性尿失禁及手术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3,34(8):19-21.

[16]姚斌.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89-190.

[17]关美芹,霍晶,赵静,等.心理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226-227.

[18]丁文京,张宁.无针吊带技术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4,23(1):28-30.

[19]欧璐,黄浩,王小婕.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7):107-108.

[20]段志年,卢兆辉,莫少波,等.盆底肌锻炼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71-173,180.

[21]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7):814-816.

[22]黄剑珍,周明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4,24(6):18-19.

[23]刘莉,邹云南.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6):460-462.

[24]江永浩,叶钢,方针强,等.腹腔镜下Burch术与TVT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03-204,206.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产后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