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15-10-16郑丽
郑丽
摘 要: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结合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其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4点:在学习初始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导学和课程导航;在学习进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课堂小结或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促进学习;在合作学习或互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启迪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b)-0153-02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实现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经验和自身经历相联系,将这些操作技能内化,才能提高创新能力。笔者思索:能否通过一种教学策略,以更为“技术”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知识有序化,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呢?由此,笔者想到了国内兴起的思维导图研究热潮。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也称为为脑图、心灵图、心智图,是英国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Buzan Ton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可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力。
2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动态开放性、创新性、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而且,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巨大的学习潜能、发展潜力。上述特点,为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很好地体现了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结合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其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在学习初始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实现课程导航和知识导学
在学习初始阶段,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同时引导自身在己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新知识有机纳入,实现课程导航和知识导学。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各个知识点之间既有缜密的逻辑关系,又相对独立。如果学生对课程的全貌和系统结构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被动地学习某个知识点,接收的只是独立的知识碎片。为了让学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课堂教学。第一次课教师可用一幅思维导图来展示课程的全貌,作为课程导航;也可以在每堂课上呈现所要讲授的知识分支的思维导图,以实现知识导学。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选修模块如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库管理技术时,常会对各章节的内容前后联系缺乏整体认识,总感觉知识点不够系统连贯。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就向学生展示教材的思维导图(见图1),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2 在学习进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与探究,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同时,通过绘制梳理思维导图的过程和查找关键词等,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理解。
例如,学生在观看操作步骤时,可以先粗略画些草图,加以熟悉后,以便更好地掌握繁琐的操作步骤。(见图2)
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学生想要制作好思维导图,先必须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思考,把想法构成图形。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组织,搭建“思考框架”,即:整理资料—整合知识—形成板块知识图—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嵌入新知识—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固定学习内容—修正与完善。学生可以自行判断在学习过程中不同时期所画出的思维导图,从而感受自己认知上的改变。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瞬间迸发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发现自己原来没有注意到的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创新性的理解,从而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这样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2.3 在课堂小结或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促进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或复习阶段,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结构化,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知识。备考复习时多温习以前制作的思维导图,或是把其中一些联合成一张思维导图,都可以从总体结构上梳理一遍以往学过的知识,这样在考试时就更胸有成竹。
思维导图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很好的工具,它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练成知识网,使知识更具结构化、系统化。
例如,在INTERNET的主要信息服务的小结部分,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先让学生简单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在黑板上(或者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写下关键词,加上不同的颜色,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当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点。学生经过长期这样的思维训练,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每门课程的主体内容与重点。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见图3)
2.4 在合作学习或互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启迪创造性思维
在信息技術合作学习或互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建构思维导图,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同学的构图过程和表达的思想,最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讲解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其他同学还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修改,最终的思维导图反映出了小组合作的智慧。
例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的导言,这节课内容较多,可采用分组合作是的方法:在各个小组完成某一项内容构建的基础上,再进行汇总。(见图4)小组同学围绕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欠缺与思考
虽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上述诸多优势,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所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应该着重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不能为使用思维导图而使用思维导图。教师要从一个章节,一本书的角度备课,也可已围绕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使学生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和及时的点评,在评价环节应分体现思维导图学习的开放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经验和自身经历相联系,将信息素养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们应主动尝试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8:56.
[2][新西兰]克里斯蒂·沃德,简.达利.成功教育完全手册《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M].王斌,譯.
[3]刘赣洪,张静.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的应用探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计算机病毒》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92-95.
[4]刘青梅.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9(4):46-48.
[5]David H.Jonassen,Jane Howland,Joi Moore,et al.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a View[M].Academic Press,2000:20.
[6]马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4):95-98.
[7]魏小山,袁健.协作构建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9):85-88.
[8]黄家骅.教师的思维方式[M].2015.
[9]余文森.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和思路[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