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学的实践教学
2015-10-16李蕾徐传瑞李骥项光亚
李蕾 徐传瑞 李骥 项光亚
摘 要:笔者就在生物药学教学的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等意见,希望能在实验课程教学、综合实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借此希望对我校生物药学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与提高。
关键词:生物制药 人才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b)-0163-02
作为正在崛起的21世纪的主导性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新世纪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生命科学与技术产业化将是最佳切入点之一[1]。其中,生物制药产业以其成效性而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SFDA在2009年审批的55个一类新药中只有7个是生物药物[2],而美国FDA仅批准的25个新药中就有6个生物制剂,另外还有4种血液制品和3种疫苗获得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批准[3]。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持以外,生物药学人才的缺乏不可忽视。科技的进步,人才是关键。当然,人才可以从国外引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国内培养出优秀人才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国内的培养教育方式和理念跟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学生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往往死记硬背,缺乏活力与创新思维。而发达国家往往更注重引导式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国的生物药学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该院的生物药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办学9年。9年来,该院对基地班的培养方式不断进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了大量创新型的工作。但是学生往往僵化在固定模式下,難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笔者就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以下改革意见,供大家探讨。
1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动手能力
创新型人才对实验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一样,实验教学存在着不少缺陷与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设计、实验前准备等工作当中,同时在所设计的实验中引入前沿性、综合性的知识,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其中有的老师建议将实验课学分独立于理论课的方案值得考虑,此举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标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综合实习在高校实践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此外,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创新型实验的机会,例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学研究,提前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1.1 实验课程教学
罗杰尔·培根说过:“没有实验便没有科学。”人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实践。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这种实践就是观察和实验,由此可见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学长创新和实践能力上的重要性。就生物药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且不科学。教师常常是仅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础判定成绩,在反映学生实验技术好坏、实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方面极其有限,并且存在一部分实验报告照抄实验教材,有的学生实验不重视实验操作却能写出较好的实验报告等不良情况;(2)部分实验课的实际学时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可能为本身实验内容较少,学时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此外,部分课程虽然开设了课程相关的开放性实验,但题目比较单一和局限,学生选择实验内容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实验的组织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开放性实验的需要;(3)实验课上教师实施填鸭式、保姆式的验证性教学,只在实验课前十几分钟讲解实验原理、目的之类,并未实质性地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意见:(1)改进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以期该体系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平时成绩应该包括课堂提问、课前预习情况、实验态度以及对已完成的实验的结果分析与总结,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尝试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程,即为学生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4]
通过以上的改进,笔者希望能到达如下预期目标:(1)改进的实验课考核机制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课,显著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开设综合设计性、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3)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验过程中也有所提高。
1.2 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高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习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专业水平的重要标示,它与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问题息息相关。同时,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是大学进入社会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由于生物药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故其综合实习应区别于其他药学专业的学生。笔者经多方询问调查总结出如下生物药学专业的综合实习不足之处:(1)实习企业单一;(2)学生或老师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3)实习经费紧张;(4)实习流于形式,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未能真正的达到综合实习教学的目的;(5)实习时间均为大三暑假,固定死板不够灵活;(6)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仅通过实习后的论文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水平。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实习单位不能一下接收这么多学生去实习,实习单位的接待能力有限,而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实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企业缺乏接待大规模学生进行短期实习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能依靠校友或合作企业来安排学生实习工作。
针对上述缺陷与不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召开综合实习动员大会,让师生充分认识到综合实习的重要性,实习实施前,学生事先向实习单位了解存在的技术及工艺问题,抱着学习的心态进行综合实习;(2)适当调整学生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企业也可有更多的安排选择;(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校内实习基地;(4)丰富综合实习方式,诸如参观学习、专业讲座和讨论及现场实际操作等方式;(5)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根据实习的表现,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笔者期望通过适当地调整改革,这种独立的、积极的实习方式将成为一种成功实践,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博耶尔本科教育委员会在《重建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大学发展的的蓝图 》报告,指出:“大学要尊重学生的学术权利,采用多种途径为本科生提供尽量多的科研体验和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研究型大学不能把自身的价值只限定于教师的高深学术研究而不顾及本科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应与教学相结合,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的探索者,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作为研究型大学,绝不允许本科生游离于科学研究之外。”[5]“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项目之一,正在部分高校顺利实施和不断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生物药学基地班,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积极申请并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该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筆者发现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项目申报问题,目前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学生先行确定指导老师,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再确定自己的实验课题与方向,选题范围相对局限和死板,很多时候甚至是导师从国家级基金项目中拿出部分内容让学生重复申报大创课题,严重违背了大创的创新宗旨;(2)导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很多项目中存在指导老师是主角,而学生并未真正融入课题研究中;(3)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导致很多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没有危机感、缺乏动力,最后课题不了了之。(4)大创的经费,对于很多研究项目来说,远远不足。(5)学生的时间难以分配,生物药学班课程繁重,很难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1)兴趣是人在无内、外界压力条件下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感兴趣,往往会心向神往,孜孜以求,情绪愉快,头脑清醒,且不易疲乏,是获取知识、增长本领、并在某个学科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巨大动力,生物药学的学生在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课题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且在项目立题时不能只有导师参与,学生应与导师在研究方向范围内做进一步细致立题讨论,审批和评审部门也应严格把关,使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成为真正的创新培养机制与平台。(2)只有坚持学生第一的新理念, 以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指导教师适时适度辅导、引导,不能“事必躬亲、越俎代庖”,方可保证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体验创新、学习创新和理解创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实验计划的作用;(3)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还未能有机地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它还只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之外的一种课外活动。学校可适当改革培养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将创新实验规范化、制度化,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比如可让学生获得适当学分之类。
经调整后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将增加学生与导师、研究生交流机会。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无疑为师生交流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成为师生学术与教学沟通的纽带与桥梁。同时,它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建设“基地”与培养创新创业型生物药学人才是药学进步与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增强医药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6]。目前我国生物药学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培养方式、培养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模式的调整,这些都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为我国生物药学产业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Z].2002.
[2]2009年SFDA申报一类新药介绍[Z].
[3]2009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J]. 药学进展,2010,34(6):288,1-2.
[4]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4.
[5]刘诚.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特点及其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
[6]向明,陈霞.生物药学基地班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 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