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中的音乐与语言

2015-10-16汤丽娜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托马咏叹调元音

汤丽娜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浅析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中的音乐与语言

汤丽娜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忆故乡,常向往》是法国歌剧《迷娘》中女主角迷娘在第一幕中演唱的一首优美甘醇的咏叹调。它的旋律是整部《迷娘》音乐的主线,在剧中共出现三次。它流畅动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及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其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录音频率最高的咏叹调之一,也常常作为许多女中音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本文对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女中音咏叹调进行了音乐及歌唱语言的分析,以便正确地把握演唱方法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迷娘;音乐分析;法语

一、关于作者及歌剧《迷娘》

托马·昂布鲁瓦(Thomas Ambroise,1811-1896),法国作曲家,182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师从于让·弗朗索瓦·勒絮尔,①1832年获罗马大奖,曾经为巴黎歌剧院写过芭蕾舞剧音乐。自1840年起,托马以为喜歌剧院谱写歌剧为主。一生共创作了20部歌剧,以三幕四场喜歌剧《迷娘》(〈Mignon〉,1866)和首演于巴黎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Hamlet〉,1868)最为著名。1856年托马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871年担任院长。他其他的舞台作品还有《夏夜之梦》、《雷蒙》及《威尼斯狂欢节》等。

托马的歌剧大都戏剧情节纯情动人、旋律优美委婉,当然,这部歌剧也不例外。《迷娘》的脚本是由J·巴比埃尔和M·卡雷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改编而成。其改编有以喜剧收场的法国版(1866年在巴黎上演)和悲剧式的德国版两种。前者是为上演喜剧的巴黎喜歌剧院所写的,当时极其引人瞩目。在托马写的这一版本中,他略去了歌德在原作中借威廉之口论及的种种人生哲学观点,叙述了一则轻快并带有伤感的爱情故事,把优美感伤的旋律与洋溢着南国风情的浪漫气息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传奇色彩。

二、对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这首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出自三幕歌剧《迷娘》的第一幕,是迷娘被麦斯特从杰尔诺皮鞭下救出,并被问及身世时所唱。全曲分为两段,每段都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即二段式的变化分节歌形式。主歌以描述迷娘故乡的美丽景色以及她儿时与家人快乐生活的场景为主,副歌用来抒发迷娘对家乡无限的向往和不能如愿返回家乡的惆怅、遗憾之情。乐曲采用♭D大调及其近关系调转调,以温柔的6/8拍的行板为主,节奏波涌、旋律徐缓悠扬,充满了思念和赞颂的情调。

乐曲的前奏部分(1-12小节)是绵延的快板,四分、八分音符以及小附点的使用,使旋律如涌动波澜起伏的潮水,欢快而绵延,一种别样的异国风情若隐若现,好似依稀看到迷娘记忆中的家乡,并为主歌的出现做了铺垫。

经过短暂的一小节的休止,乐曲进入主歌,这部分由三大乐句(13-34)组成,第一、二乐句(13-29)均以先上行后下行的级进为主,旋律连贯流畅而优美,钢琴伴奏以稳定开阔的柱式和弦烘托着迷娘的诉说。演唱时需多注意此音乐荡漾的律动感,并重点强调每一小节的强拍,用气息拖住每个音,以使音乐流动。此外,第二乐句有很弱的力度提示,演唱时声音的力度要适中,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乐曲在第三乐句(30-34)转入♭A大调,前段以小字一组的e同音反复构成的旋律使迷娘对故乡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仿佛在努力寻找那段记忆,连续的同音反复也使旋律具有朗诵性,可以用念白的方式进行演唱,演唱时需重点强调每一小节的重拍,以免使音乐显得呆板,毫无生机。另外,句尾的最后一音需延长五拍,为了不使音乐过于乏味,可以做先渐强后减弱的处理,这样更能表现晴朗而高远的长空和令人无限向往的情绪。

接着,乐曲进入副歌部分(35-48),音乐情绪也发生了变化。“Helas!”(哎!)一个轻轻叹息的小三度音程,道出了迷娘对家乡无限的向往和因不能返回家乡而悲伤、无奈的复杂心情,而两个大六度音程则将这情感推向了高潮。由于音程的跨度较大,演唱时需将前一音准备好做到声情统一,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份眷恋之情。此外,这两个小乐句后半部分采用下行音阶,有种叹息音调的感觉,更加烘托了女主人公伤感和无奈的情绪。副歌的音乐结束在♭D大调主和弦的第五音上,并由钢琴的分解和弦延伸解决,为第二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较之第一段,第二段总体的旋律变化不大,只有节奏和力度随着语言韵律和情绪的变化略有不同。对于演唱者而言,应把第一段的情绪更进一步地、有对比地表现出来。

三、关于咏叹调《忆故乡,常向往》的语言学习与分析

对于演唱者而言,仔细地学习一首作品的语言尤为重要。法语属于印欧语系,共35个音素(元音15个,辅音20个),它的单词由长而纯的元音和短而轻缓的辅音构成,音素里没有像英语的“双元音”和“三元音”,绝大多数词以元音结尾;它的辅音也是有规律地间隔在元音中间,发音清楚清脆有力,绝无含糊不清的感觉;它的音色复杂细致,饶有诗意,韵味十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声乐学习者而言,法语又是他们最害怕学习的语言,因为法语的拼写复杂,拼读时规律性小,并且语音中有独特的鼻化音,这对于歌唱者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对于这么美妙的语言,克服些障碍、付出些研究代价自然是值得的。

足,所以有些语言学家称法语是最清纯的语音。

对于《忆故乡,常向往》这首作品法语的学习,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清辅音p,t,k在元音音素前发音时不送气,即类似于浊辅音的情况,在辅音音素前送气。例如:Connais知道[kɔ-nε]、pays地方[pei]、toute全部[tu-tə]等单词音素的p,t,k不送气,而plus更加[ply]的p送气。2.辅音字母在法语词的词尾一般不发音。例如:fleurit盛开[flœ-ri]、des的[de]、heureux快乐的[ø-rø]等词的t,s,x都不发音。3.一般而言,元音字母e在词末不发音,但在单音节词末发[ə]音。例如:rayonne放光[rεjɔ-n]、comme犹如[ko-m]等词的e都不发音。但le[lə]、ne[nə]等词的e发[ə]音。4.与其他语言不同,法语的元音字母的上面有时会加一些符号,如“é”这一符号被称为闭音符,一般只出现在e上,“é”在这里发[e]音。例如:éternel永久的[e-tεr-nεl];Hélas哎呀[ela]等。5.鼻化元音是法语中所特有的语音,就是在其所对应的元音基础上发成的鼻音,即发音时口腔和鼻腔同时都是共鸣腔。例如:l’oranger柑桔花[lɔrã-ʒe]等。

综上分析,本作品在演唱上有很大的难度,无论从表演、音乐、语言、情感等方面都需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注释:

①让・弗朗索瓦・勒絮尔(1760-1837),法国作曲家,在教堂供职,1786年任巴黎圣母院唱诗班班长,用大型弦乐队和戏剧形式演出弥撒曲和经文歌,1792年起作大歌剧,1795-1802年为巴黎额学院督学,1818年起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柏辽兹即出自其门下。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雷翁・吉沙尔.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卡尔・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6]李晋玮,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7]陈言放,詹士华.意法德英歌唱语音指南[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J653

A

1007-0125(2015)09-0075-02

猜你喜欢

托马咏叹调元音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上)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下)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隧道谜案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人生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