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剧锣鼓

2015-10-16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三流锣鼓导板

王 城

(湖北省来凤县南剧传习研究所 湖北 来凤 445700)

锣鼓,“打击乐”是也。打击乐由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用于狩猎、歌舞、比赛、狂欢等活动中,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后出现在部落、民族或他国的矛盾利益冲突中,为争斗、军事所用,击鼓推进、鸣金收兵。“太平盛世太平鼓,民族存亡威风锣。”在民间,百姓将打击乐更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田间劳作、打更报时、救火救灾、防火防盗、雪耻申冤、欢庆胜利等诸多领域。

中国锣鼓文化已融入人们的骨髓,形成民族精神的支柱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耀眼明星。

一、戏曲锣鼓:源于生活,源于民间

打击乐是戏曲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戏曲舞台的支架与重心。“半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由此而来。打击乐的地位相当重要,其特点突出、感染力强,可因剧情场景而虚拟,因人物变化而增色。可成套使用,多套连奏,自然界的风雪雷电、水声虫鸣皆能表现。它意境鲜明,源远流长。戏曲中的各种人物,都在一定的锣鼓节奏中上、下舞蹈,上、下舞台;锣鼓的大小节奏鼓点、变换音响,可以表示人物的身份,乃至性格特征,刻画人物;配合艺人的唱、做、舞蹈等各种表演,为之渲染效果,点缀环境,感染力强;并为剧中人物的刻画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南剧锣鼓

南剧锣鼓由司鼓(俗称“打鼓佬”)一人指挥,众人伴奏,称之为“武场”。艺术界称“打击乐”。

鼓师(“打鼓佬”)乃一剧之灵魂。戏谚有云:“打鼓佬是班头,赚的银子像砖头。”戏长戏短,俗称“马前马后”。锣鼓要对人物的出场加以渲染,包括起板收腔、翻跳扑腾、配合身段等。鼓师对于艺人的唱、做、念、打及传统的各种程式均要熟悉,对于传统戏总纲(总讲、剧本、剧目)更要烂熟于心,所以“打鼓佬”号称“头把交椅”,可见其份量之重。南剧锣鼓的主要乐器有:边鼓(单面鼓也称“班鼓”)、云板(牙子)、可可(开口、梆)、大鼓(堂鼓)、冬冬鼓(小战鼓)、大锣(土锣)、大钹(头钹)、双钹(二钹)、勾锣(小锣)、马锣、云锣和用于“上路”声腔戏中的“冬子锣”(源于川梆子)。解放后,借用了京剧锣鼓,及碰铃、三角铁等其他节奏打击乐器。在南剧锣鼓中,土锣大如筛筐,发音淳厚沉稳,且有光、浪、淌、铛等多种音色。土锣以锣架挂之,以掌中槌敲击,音的长短、强弱全在演奏者处理,在武场下手排名第一。在民间以独木(竹)弯曲龙形棒,腰间以丝带捆扎悬挂,以杉木棒敲击:“薅草锣鼓”“摆手锣鼓”“龙狮、花灯锣鼓”等。锣——既有鸣锣开道(场),也有鸣金收兵,还有一槌定音!演奏者根据剧中需要而与其他锣(苏锣、京锣、汉锣)等互换而用。大钹(头钹)在打击乐中起掌板作用,多用于强拍演奏,与二钹呼应交替,节奏变换,起承转合,丝丝入扣;双钹(二钹)多用于弱拍演奏,配合头钹,密不透水,急缓有序。解放前打成都钹(川钹),解放后,引用汉钹,头、二钹击法得以发展,表现力大大加强。戏曲“打闹台”、民间“打馏子”“打绕棺”“吹打八仙”“吹打安庆”等。小锣兼马锣、云锣、冬子锣等打击乐器。文戏以小锣为主,武戏以大锣见长。打勾锣者要对各种点子击法熟练。如马锣抛击、云锣掌击,冬子锣敲击等还兼舞台捡场。江湖戏班中打小锣是没有座位的,这好比演员首先是由“龙套”或“手下”而起,后有成名成家。

“武场”(武场面):司鼓为“上手”,身坐九龙口,其他演奏者为“下手”。

“文场”(文场面):胡琴为“上手”(兼吹唢呐、笛子),月琴、三弦为“下手”。

江湖班中:头钹兼三弦,二钹兼月琴、唢呐、笛子;只有大锣演奏者不兼其他乐器。江湖班中称伴奏乐队为“场面”,所以旧有“三箱七场面”以及“三大件九根弦”之说。戏谚中有“头钹二钹对面讲话,大锣故意从中打岔。只有马锣狗急猫跳,找些空子到处来插”的说法。

操锣者:有敞锣、逼锣、闷锣、压锣、浪锣等配左手多种技法。操钹者:亮击、揉击、侧击、闷击、挤击、擦边击……操鼓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延滞有节、纵横交错、起落有韵、有韵有神、一身之戏打于脸、一脸之戏打于眼。

武场应做到:鼓要打稳、钹要打紧、大锣打冲、小锣打准。

三、锣鼓与传统戏之运用

(一)剧中人物上下场引导。识剧中生、旦、净、丑各行不同而异,武将多用“炮头锣鼓”,如“一炮”“冲头”“龙凤鼓”“急急风”“擂三炮”“快长锤”“飞二流”等。

交阵用:“风老大”“望家乡”“走马长锤”“战场”“浪淘沙”“乱七锤”“乱锣鼓”“追头”“下山虎”“下山坡”“九锤半”“洗马”“溜马锣鼓”等。

文打头:“公车”“水底鱼”“束地锦”“三枪”“四门进”“堆罗汉”“累累金”“红绣鞋”“川不棹”“大长锤”“小长锤”“大辽子”“小辽子”“跳锤”“背锤”等。

人物上场念白:不同人物也有不同锣鼓点子配合。大人物一般以“大鸡头”出场;念定场白、定场诗,后上坐报名(门)接“大收头”收。诗白配以“二、三锤”点子。小人物身段动作配以锣鼓点子:如“小追头”“小鸡头”“小长锤”“小辽子”“三二一”等;人物定场后,“小收头”收。

(二)导出唱腔,引出人物。导板锣鼓分内导板、外导板。“单鸡头导板”“双鸡头导板”“一炮导板”“擂三炮导板”“双豹子导板”“单豹子导板”“丁丁导板”“滚九锤导板”“小导板”“大三流导板”“小三流导板”……

(三)控制节奏,上板叙事。导板之后,紧接唱一流(北路称“一流”南路称“原板”)。一流锣鼓有:“狮锤”“资锤”“挑锤”“背锤”“牛触脑”“倒脱靴”“二丙”“大豹子”“五击头”“一四七起首”等。

(四)情绪变化,紧板加速。锣鼓起腔,二流锣鼓:“大小辽子”“大小长锤”“大小凤点头”“摆锤”“摆场”“燕展翅”“金钱花”“半边花”“丁丁”“龙凤鼓”“滚九锤”等,收腔用“抛三锤”或“一锣”收。

(五)激情场面,锣鼓急骤。三流锣鼓有:“大小三流锣鼓”“快三流锣鼓”“逼三流锣鼓”“包三流锣鼓”“夺五锤”“甩五锤”“单锤起腔”等。还有一些传统辅助性、情景性锣鼓:“引子”“哭头”“叫喊”“哀子”“笑锣鼓”和无锣伴奏“哭滚板”等,收腔有“一锣”“抛三锤”“合八锤”“大收头”等。

除以上传统程式化锣鼓外,还有吹打锣鼓:“点将”“朝天子”“十番”“八板”“得胜令”“普天乐”“梅花酒”“风如松”“千秋岁”“唢呐皮”“大开门”“尾声”等,以及兴兵、交阵、比武、打猎、饮酒、观画、迎宾、赞礼、开道、下朝、退堂等若干传统吹打牌子。还有专用猴戏身段锣鼓,如“翻天鹞”“十八节”。鬼魂神仙:“神仙辽子”“秧鸡儿”“阴五雷”等。还有无司鼓伴奏打闹台:“十二锤”等等。

四、锣鼓与现代戏之运用

打鼓佬打感情,打人物内心。2006年,南剧《西兰·卡普》在湖北省戏曲研究院合力打造下,由我国著名导演丁素华老师执导,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省城献演,轰动江城,为给武汉带来一缕凉爽清心的风。该剧融歌舞南剧一体,以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展现土苗儿女、地域风情。其打击乐除民间摆手锣鼓外,主要以南剧特色双钹路子伴奏,相得益彰。增进了观众对鄂西、对土家、对南剧的了解。2015年金秋,在我国著名导演邓德森老师的精心编导、呕心沥血的强化排练下,一台正能量纪实性的大型南剧《拼命书记》羽化成形,即将与观众见面。

“秋雨为收获而落,阳光为分享而笑。”对于锣鼓的作用,观众是最好的评判,且拭目以待。

[1]缪天瑞.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庄永平.戏曲音乐史概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3]萧耀庭.荆河戏音乐集粹[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

[4]卢海晏.南剧资料汇编[M].恩施: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民委,1987.

猜你喜欢

三流锣鼓导板
邵伯锣鼓小牌子
三流环密封油系统氢侧回路研究及问题探讨
宽厚板轧机上导板装置故障分析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中交二航局:“三流”合一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液压侧导板在南钢中板厂的应用
卷取机侧导板控制策略优化分析与改进
新型Hy-Vo齿形链异型导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