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彩旅遊業雙下跌,政府縮緊銀根

2015-10-15

澳门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會澳門政府

澳門九月,賭收跌至紅線,啟動緊縮政策難免。遊客量同步下降,秋高氣爽的旅季,澳門卻似冬季。多金卷款案使萎靡賭市雪上加霜,尚不知存款借貸水有多深,政府著急追回遊客量。狗場去留不明,改變愛都,決斷理還亂。經濟動盪,人心向上,小城霜打茄,人未秧。紀念日,閱兵潮,濠江兒女凝聚共識,發展多元,向前闖。

抗戰紀念日,居民愛國情高漲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1日上午,由特區政府和中聯辦主辦的紀念展覽在回歸陳列館揭幕。之後3日,也就是紀念日這天,崔世安與中聯辦官員一道,率領本澳100人組成的各界代表出現在北京舉辦的抗戰勝利紀念大會上,並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國際組織政要一起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閱兵式。

應該說,這是一場亮點紛呈,於中國史無前例的國際盛宴。不僅49個國家、國際組織機構參與,還有17國軍隊前來助威,令包括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在內的全國人民,心潮澎湃,激動難抑,驕傲自豪。

七十年前的這天,日本簽署投降書。為了這一天,中國軍民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終迎來偉大勝利。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再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一個個不同軍兵種方隊,雄赳赳,氣昂昂,以整齊劃一的步伐,操過天安門廣場,展現了這支和平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精神風貌和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一件件新式的國產武器裝備登場,展示了中國軍事科技的最新成果與國防力量。在現場的本澳觀禮團成員普遍感受到的就是“震撼”。而我們的大閱兵並非耀武揚威,而是向世界宣示: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

與此同時,澳門小城也舉行了紀念集會,駐澳部隊及政府官員,社會各界等四百多人出席。多個團體還組織會員或街坊觀看電視直播,見證重要歷史時刻。觀看期間,不少街坊心情亢奮,時而配合唱國歌,時而歡呼拍掌,看到威武雄壯的軍備陣容,感受到國家強盛與繁榮,倍感自豪。有年輕居民認為這是上了一堂很有效的國民教育課,國情瞭解比任何時候都直觀、深刻。同樣3日這天,民署轄下的路涵歷史館,較平日參觀人數增十倍。不少年輕人觀後感言,我們這代沒有經歷過那段最苦難的抗日歲月,但從真實的圖片實物中瞭解到腥風血雨,屍橫遍野的慘烈悲壯畫面,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勝利來之不易,現在的和平與幸福生活更要珍惜。

可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是很好的本土教育主題,也是理想的愛國愛澳教育契機。反戰反侵略是人類的普世價值,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共赴國難,同仇敵愾,超越政治信仰,無分左右的覺醒與奮起。這點在澳門,表現尤為突出。葡國的中立政策雖使澳門人免受日本奴役,但濠江絕不平靜。漢奸猖狂,富商流亡,平民走難,抗日英雄潛伏,知識分子寓居,社會賑難,無分你我,施粥送藥,國難之中彰顯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民眾自發組織救援團體,投身抗日救亡,前仆後繼,獻出了青春與生命。各界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澳門抗戰故事。

可以說,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可是,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主戰場歐洲和受到日寇自殺性轟炸、航母遭重創的美國,居然不像人所想像的那麼重視中國這場紀念盛事,叫人看清他們的所謂公正道義都是些什麼貨色。企圖工心算計,打中國紀念活動的“折扣”,然卻正如本澳在京求學的陳同學所言所體驗:在北京看閱兵的感覺就是全城所有人都在共同期待的一件盛事,那種萬眾期待的憧憬和熱情讓人感動。而十七個國家軍隊的參與,充分說明閱兵式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與世界維護和平的國家一起,中國絕對不是孤獨的一個!

感同身受的還有本澳百人觀禮團。但感動、激動過後,如何提振本澳經濟,為民謀福祉、長遠,是壓力更是責任。

賭收十五連跌,緊縮措施啟動

博彩監察協調局核實,八月份本澳博彩毛收入為186.2澳門億元,一至八月毛收入為1.5888億澳門元。根據特區政府早前宣佈,當博彩毛收入低於每月平均200億澳門元時,便會立即啟動財政開支緊縮措施。而因應最新的博彩收入情況,行政長官1日作正式批示,要求各公共部門自9月1日起,按早前預案執行緊縮政策。三大緊縮措施落實後,當局預料可節省14億元公帑。

消息一公開,坊間隨即熱議。有市民擔心本澳未來前景風光不再,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明年現金分享是否減少,甚至取消。其實特區政府早前已要求各政府部門審慎理財,節約開支,尤其在公幹,非必要的裝修及研究服務,宣傳費,聯歡活動及紀念品方面的開支,需要適當減省。而所謂緊縮財政開支措施,也是針對政府的所有公共部門,令市民關注的各項民生福利開支和投資發展開支計劃則不受影響。同日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出席公開場合表示,社會文化範疇在民生福利方面的開支,包括重點於醫療服務,社會保障,教育,文化方面的開支都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包括加大醫療教育文化的資源投入。

本澳學者認為政府緊縮措施彰顯改革決心,而且是時候藉緊縮開支,糾正過去有些部門的不必要開支和減少亂花費,同時看好經濟前景,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仍有盈餘,財政十分穩健,縮減的14億開支,象徵意義更大,主要有助於減去“大花筒”。各界團體也表示要配合政府共度時艱。澳基金呼籲運作成熟的社團要起示範帶頭作用,儘量減少非必要的外訪、演出、展覽、聯誼和飲宴活動,多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街總、工聯、婦聯、民建聯、僑總等團體均表達支持並發表類似看法。議員認同政府做法同時要求節約勤儉應從平日做起,不能再像以往“大手大腳”開支,尤其工程預算年年攀升,應秉持持之以恆的節約態度,視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為常態,不做“大花筒”。

而議員崔世平不認同政府過往在財政開支上是“大花筒”,只是之前財政豐裕,各項施政工作要展開,投資便相應推進。但現時因稅收影響而緊縮,他表示可以理解。中總則擔心緊縮財政影響到各業,籲保企業就業,指出政府節約之餘更重要是“開源”。3日,經濟財政司司長在京出席閱兵活動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倘賭收繼續下降,不排除推出第二輪緊縮方案。之後言及節流,也要開源,指出適度多元,開拓非博彩元素,提升吸引遊客能力,是開源的“正確方向”。而社諮委林宇滔則更關注政府有何機制來確保節流,減少開支,提升公帑使用效益。

的確,面對賭收持續下行,且今觸及紅線,政府“開源”是目的,節流是手段。只是謹慎理財,量入為出,嚴格監管,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什麼時候成了應對賭收下行的手段?人們期望政府以此為契機,明確訂立審慎理財的理念及制度,而非視“節流”作為“臨急抱佛腳”的權宜之策。無論經濟順境逆境,審慎理財,合理應用公帑都是應有的理財態度。在審慎理財原則下,更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社會福利制度,以確保一系列保障民生政策健康延續,而非每月死盯著幾個賭收數字。

至於“不排除第二輪緊縮方案”之說,筆者懷疑,今年僅餘下四個月,賭收還會下跌多少?跌到哪個水平政府又得出招推二輪緊縮方案?如果不影響基建民生和社福的投放,政府還有多少幅度可在四個月內緊縮開支?

說話欠嚴謹,

“主動出擊”引困擾

禍不單行。旅遊局錄得一至七月入境旅客1700多萬人次,按年減少3.5%。面對賭收和旅遊業雙雙下跌,4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京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政府將會主動出擊,統籌旅遊推廣活動,相信很快能追回下跌數字,希望能在去年3150萬的數值上有所進步。消息傳回本澳,旋即惹來爭議。

旅遊業者認為,今年餘下四個月,要追上全年跌幅較難,即使開放自由行城市,短期內也難見效。議員何潤生指出,政府只是單方面提出要追回旅客量,未有釋出措施及解決承載力的辦法,贏得旅客,但輸了居民。強調本澳目前要的不是“量”,而是“質”。此反映了大多數居民的觀點。面對社會眾多質疑,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10日出來為特首解畫並信心滿滿表示,下半年有多個大型節慶盛事,如國際煙花匯演,馬拉松、格蘭披治大賽車等,加上國慶黃金周,相信訪澳旅客會有增加,同時政府會做足宣傳推廣與分流工作。

此外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也發出新聞稿,具體闡述崔特首的真實意圖。但縱觀新聞稿內容,只是說明關注旅遊業發展同時,注重維持居民的生活素質,並期望能找出兩方面的平衡點。重彈以做好分流來解決承載力超負荷的老調,無內容著墨如何解決,仍強調推廣工作以期吸引更多顧客。不管怎麼說,筆者總是認為,面對賭收跌至紅線,政府反應快,主動出擊,勇氣可嘉,亦需要救市,只是要救得其法。一方面,切忌自亂陣腳、急病亂投醫而引致政策思維紊亂,讓社會看到政府施政前後矛盾和毫無“章法”。另一方面,特首說要追回3150萬旅客數量,或多或少與早前社會強烈反映社會承載力和旅遊承載力“爆燈”的呼聲相悖。社會要求有效制約訪澳旅客量和優化自由行政策,以期落實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目標,與當局提出追回旅客量這個政策相抵觸,會令到社會詫異和無所適從。尤其是賭收跌至如今水平,是否會損害本澳博彩業和整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令政府急於“追回”旅客量作出彌補?

更重要的還在於,政府有否審視今年旅客數量下跌和旅遊消費下降原因?以至有否在賭收十五連跌的同時,找出個中問題?似乎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政研室還未有相關調查研究出臺向社會公佈。但是,政府面對賭收持續在低水平徘徊,在未見具備“科學決策”下便急忙以旅客“量”來填補,又是否有違吸引旅客在於“質”的提升,而非“量”的增長?凡此種種,際此特區政府準備編制明年施政方針和財政預算案,其實更應理順思路,避免政策前後相悖和引發社會不必要的爭議。

而如果旅遊業下行是禍不單行,那接下來的“多金”卷款跑路事件曝光,又使低靡賭市雪上加霜。

內部監管機制欠缺,

“黃山事件”再重演

網上轉載名為“多金集團”發出聲明指“多金集團前賬房總監涉嫌利用職權,在公司不知情下進行未經允許事情,嚴重影響公司的利益及聲譽,由於事態嚴重,並涉及欺詐,已將有關事宜交由警方處理。”

網傳該公司損失金額或介乎2億至高達20億元。11日司警回應表示,9日接到相關舉報,現正調查中。此後至20日,陸續有多金集團存款人到司法部門報案,僅12日司警就接獲廿四名事主,包括十九名本地人、四內地人、一港人以及相關貴賓廳舉報,涉及金額二億七千多萬元,警方稱現正循詐騙、信任濫用、開發空頭支票方向調查。18日,司警續接獲七名事主報案,連日累計38人報案,涉案金額近四億。至於是否有人潛逃?司警稱現階段不便透露詳情,如有需要會向國際刑警要求提供協助,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15日下午多金集團存款人在議員高天賜陪同下到政府總部遞信,要求特區政府協助取回存款。多金集團存款人苦主代表李先生表示,目前已知四十多人受害,涉資約七億元。希望政府介入協助取回款項,未來幾天仍有行動,直至取得表態回覆。16日,一行四十人多金集團存款人在議員高天賜陪同下到中聯辦遞信,希望中聯辦能介入協助取回款項,代表指到目前為止,多金和永利未作出交代及回應,不排除會有進一步行動。

18日,數十名多金集團存款人召開記者會指,向多金貴賓廳存入款項,近日才得知貴賓廳發生高級職員虧空公款,為確保存款安全,曾向有關貴賓廳提款或出示有效資金證明要求,但均遭拒絕。暫時收集到苦主約七十人,當中澳門居民占六成,涉及金額約六億七千萬至七億元,但估計失竊總金額最少二十億元,促請政府和相關公司正視事件,儘快回應,確保血汗錢不受損害。但筆者認為,龐大資金去向未明,其焦慮心情讓人理解又同情。然而,貴賓廳存款人亦應有充分風險意識,須知依靠行業好景賺取的存款利息回報,不能長久,存款行為本身是否具備法律保障更應該瞭解清楚,避免承受較高風險。投資行為風險與回報成正比,權利與義務需共同承擔,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議員高天賜認為,本澳相關法律鬆懈,沒有條例規範賭廳吸納資金的方式。過往經濟好曾經發生的事故可以大事化小,但現在經濟不景氣,問題逐漸浮現。很擔心類似事件在六大博企會產生骨牌效應。的確。多年來賭廳用作放貸資金,部分來自市場集資,以高息名義,月息兩厘甚至更高的息率,吸引各方人士存入資金,但因為法定只有信用機構即銀行及郵政儲金局才有存款服務,賭廳為規避法律問題,部分以投資入股名義參與這類集資活動,但涉及賭廳的管理問題,潛在一定風險。博彩業好景時,貴賓廳客似雲來,資金長借長有,有能力負擔存款人的利息開支,現時貴賓廳生意逆轉,存款人資金面臨風險相對提高。面對這種有別于金融系統的民間借貸,雖然已有政府官員警示當中風險,且未必符合本澳法例規定,然而一直未有完善法律取締相關行為,為今天的局面埋下禍根。經過是次虧空事件,貴賓廳內部必須進一步完善監管,亦必定抑制貴賓廳借貸能力,雖然未至於令賭收急速惡化,但距離再見昔日高增長更遠了。

當局“擇善固執”,

愛都劫數難逃

就愛都存廢,上月諮詢,意見兩極化。特區政府持開放態度,聽取民意,官員卻不自覺地說出拆卸重建的心底話,使得爭議愈來愈大。坊間斥政府假諮詢,早有預設立場。眼看社會難達成共識,諮詢便再延續一個月,現時二十多天過去了,愛都去留,看不出有何定案。而當局為愛都和新花園打造成集康文和藝術於一身的青年聖地,的確是費盡心機,雖然本月社會文化司司長反復強調以民為本,擇善固執。

在筆者看來,他確實“擇善”,針對團體在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政府將愛都及新花園列入文物清單,12日順應稱尊重,要求文化局收到團體申請後,依法依程序處理。卻也“固執”地不忘推銷他的愛都“構想”,指將壁畫覓地保留,不是他的意見,而是廣大校長老師學生及青少年團體的意見。果然,15日,青年事務委員會開會,認為愛都歷史價值不大,宜建青少演藝場所。而文產委員則乾脆呼籲社會勿因壁畫去留拖垮重建,促請當局下決心敲定重建方案。有委員更是搬出八月民調稱,2500名市民中,有四成受訪者支持拆卸重建,不足一成六贊同原址保留。

譚司不僅“擇善”,還從善如流。15日回應媒體追問“構想”最新進展時,他坦承“計劃”因團體聯署而受到一定掣肘,但他支持並高興于團體重視文化文物。文化局局長更是認為,其實,“譚司長亦認為有保留空間”。但在另一場合,愛都列入文物清單,譚俊榮表示,這樣會使政府無法規劃整個片區,遺憾可能因此拖慢了工作進度,令居民享受不到好的設施與福利,十分可惜。稱已諮詢所有教育團體、青少年團體、文化界的意見,相關回應都支持政府對舊愛都酒店再利用的構想。

至此,其“擇善固執”,真實涵蘊,昭然若揭。

吊詭的是,愛都酒店內部狀況究竟如何,之前未見公開,只聞譚說肮髒、危險、鋼筋外露及有白蟻出沒。可就在公眾諮詢完結不足一周,當局突然領一眾傳媒進入愛都實地考察。工程師安棟樑考察後形容愛都可稱得上是“頹垣敗瓦”。而文化局局長說,若收到愛都作為文物的申請,會按規定十二月內作出評定。這話在此時又拿出來說,是否有些揶揄、嘲諷意味?

縱觀愛都去留連月來的社會爭執討論,雙方意見雖然互不調和,各不相讓,卻都反映了居民對城市發展的關注。然而,當社會出現不同意見僵持不下時,便需要政府從中協調,發放科學數據和訊息,尋求社會的最大共識,從社會最大利益出發,從中作出取捨,或制訂出折衷辦法。而不是操弄議題,打著以民為本旗號,實際上虛以委蛇,固執己見,令諮詢爭拗持續不下,最終損害的是社會整體利益。

賽狗場何去何從,

政府視民意抉擇

愛都酒店是拆還是保留,尚無定論,北區逸園狗場去留又成市民關注的熱點。由於狗場專營批給合同年底就要到期,而經營者也似無心經營,裡面設施殘舊,不旺丁不旺財,只能偶爾成為內地團客其中的一個額外“景點”。

據博監局統計數字,賽狗所得的博彩毛收入近年持續萎縮,一○年仍有三億多元,但逐年下跌,至去年僅得一億多元。雖然逸園狗場經營現狀苟延殘喘,但亦曾風光。這個在本澳已逾七十年歷史的逸園賽狗場早年曾成為一個熱門旅遊點,每逢賽事,場內都擠滿旅客,更一度是港客來澳必到的場所。不過花無百日紅,賽狗潮逐漸退卻,近年這項博彩活動走向式微,加上社會對保護動物意識的提升,場內的狗只受到關注,禁止賽狗的聲音響起,使得該項博彩活動的存在帶來壓力。所以,眼看狗場合約屆滿,狗場存廢引發社會輿論。有提倡為賽狗劃上句號,利用狗場空間建公共設施,如集巴士總站、停車場、輕軌站於一身的交通樞紐,或建社區活動中心、室內外運動空間。但支持保留者則認為本澳作為博彩旅遊城市,保留賽狗元素才可以令娛樂更多元化。

有較大膽意見提出地面層建綜合大樓,“升高”狗場及運動場,一舉兩得。事實上,外地亦早有空中運動場的建築物。就此,政府正邀學術機構研究狗場去留。民間社團則搶先調查居民意見,至今支持與反對意見相若。15日,議員黃潔貞提議政府考慮狗馬場可否合併,不然,釋放土地資源興建民生設施。18日,特首崔世安就狗場去留,指出要視乎居民的意見。不敢判斷經營都是否無心經營,相信官員會研究狗場是否有進步空間。其如是說,於筆者看來,這是吸取早前挽回旅客三千數量之言,引發社會困擾的教訓而變得謹言慎行了。據悉狗場去留收近千份民調,群力智庫將於月底公佈詳情。

狗場去與留,必有得有失。土地緊張,釋放狗場的空間用作公共設施,對區內居民絕對是一大喜訊,早有意見將關閘工人體育館遷至狗場,有利關閘周邊重新規劃。但最終決定權在政府。而無論保留或取消,都必須有理有據說服公眾,起碼要在合同上要求經營者有明確新方案,符合長遠和民眾利益,否則,續約後仍維持現有經營模式及懶散態度,難以服眾。

猜你喜欢

社會澳門政府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COMPLAINER’S CALAMITY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