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募投资看上银行理财

2015-10-15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大额保本存单

宋奕青

股灾过后,投资,俨然成了高危项目。从股市移出的资金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困境。无论是信托还是P2P都出现了资产配置荒的局面,市场已经找不到高收益资产了。“大盘5000点时的风险,给人的沉痛教训还在,现在资金普遍比较谨慎,但涌向银行理财市场、债市的现象出现了。”大越期货分析师陈浩说。

大额存单成理财新宠

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的通知》,大额存单发行主体机构个数由此前的9家扩大至102家。而近日,这些新获批的银行纷纷发行了其首期大额存单。

由于利率比肩国债,且存单期限较短,大额存单受到了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热捧,成为理财新宠。在储户最为关心的存款利率方面,大部分银行发行的利率均为央行基准定存利率基础上浮40%,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则定价为上浮42%,个别银行甚至达到了45%以上。

6月15日,首批9家银行开始发行大额存单,各银行指定的利率上浮水平基本保持在40%。例如,浦发银行发行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发行时间为1天,期限6个月和12个月,利率为当时央行基准1.4倍,利息分别为2.87%和3.15%,存单起点30万元。

而在发行主体扩容后,中小银行为了抢客户,纷纷打起了价格战。民生银行首期个人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对应期限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2%,即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利率值分别为1.92%、2.2%和2.49%。以同样存一年期30万元为例,整存整取的利息为6750元,而大额存单的利息为7470元。

工行个金部人士表示,和定期存款相比,当前大额存单的优势在于利率上浮较高,而且存单可以用于质押。随着未来可转让的实现,能够自由流通,流动性好风险又低,对投资者尤其是企业投资者来说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品种。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浙江金华的张先生是十几年的股民了,最近股市暴跌,他坐不住了,把部分资金从股市撤回,到银行买了理财产品,打算行情好后再入市。

“股市太疯狂了,心脏受不了,还不如安安稳稳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当压压惊。”张先生说,前几天他接到某银行经理电话,向他推荐几款理财产品。他一看好像收益率还不错,没怎么犹豫就投入10万买了一款投资期限140天,年化收益率5.7%的产品。

我们说,投资的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之所以很多人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愿意冒着亏损的风险入市,追求的是更高于稳健型投资渠道的高收益。然而当全球投资市场陷入危机时,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等式不再成立。冒险举动不仅无法获得你心理预期的高回报,反而只会令资产快速缩水、贬值,让“工资成路人”。

眼下的全球市场正是如此。对国内投资者而言,唯一同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与灵活性的就只有国内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了。这是目前个人投资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理由很简单。

第一,这么多年以来,你见过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吗?排除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不确定(部分产品的保本线为本金的90%、95%),我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有着绝对的安全性。

从种类上划分,银行理财产品有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种。其中,保本固定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都不会让你的本金有任何亏损,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虽然被冠以“非保本”的名称,但根据过往的市场经验,除去个别结构性产品,其余全部都能安心保本,就连收益部分也很少出现低于预期收益的情况。因此,只要是银行正规发行的理财产品,只要不是挂钩某个投资标的的结构性类型,回报妥妥的。

第二,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收益也还是不错的。当前,我国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仅为1.75%,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给出的上浮后利率也只有2%。对储户来说,这一收益难抵通胀。

再看“宝宝”类产品,这一度是理财“小白”公认的“躺着也能赚钱”的工具。可今年以来,受降息因素影响,“宝宝”产品的收益水平不断降低,目前超过九成的“宝宝”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4%,更有收益不佳者已不到3%。

相对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更高。尤其是固定期限类产品,能锁定3个月、6个月甚至1年期收益,就算再度降息也无碍。

第三,流动性。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并非只有固定期限类产品。如果你对流动性的需求比较高,不妨选择开放式理财产品,在工作日时间可以做到T+0申购生效和T+0赎回入账。而一些30天、60天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也能在保收益的同时,提供适度的弹性,方便资金周转。

第四,产品体量大,选择面广。根据银率网统计,2015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30358款,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发行6518款、城市商业银行发行11491款、股份制银行发行7758款、农村商业银行发行3932款、外资银行发行659款。这意味着只要你想买,随时都能买到,市场供应非常充足。这也是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无法做到的。

第五,门槛较低。相比私募、信托投资100万元的门槛,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购为更多投资者提供机会。就算只是初入社会的新鲜人,也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筹足第一桶金。

闲置资金试水银行理财

有机构对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收益排名,总共42家银行入榜,其中,8月份理财产品发行量均在30款以上。在这42家银行中,平均收益率在5%以上的银行共14家,平均收益率在4%-5%之间的银行共22家,平均收益率在3%-4%之间的银行共6家。

从收益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城商行,其中江南农商行、苏州银行、重庆农商行排在前三位,8月份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51%、5.46%、5.27%。

此外,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对较好。“尽管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后续可能继续下跌,但9月底适逢中秋节,随后又是国庆节。”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节假日推出相对较高收益率的“假日专属理财产品”的做法是银行的“传统”,其中可能不乏冲6%的高收益产品。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季末效应和节日效应叠加,银行对资金的时点需求较为强烈。”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赵晓霞说,如果投资者有闲置资金,或者机构的大量资金暂时难寻投资方向,不妨尝试在9月投资此类产品,“不一定非要到月底才出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股市的大级别下跌,使许多资金伤了“元气”。据了解,目前有不少私募将资金大量投入银行理财产品。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过去我们的投资方向就包括银行理财,只不过在股市、股指火爆的时候,我们配置的比例较低。后来,A股掉头向下使我们元气大伤,现在需要冷静下来总结和思考,在此空档期,我们选择暂时把资金投向银行理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额保本存单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保本”承诺渐行渐远,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