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建设思考

2015-10-15张宁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岗位

张宁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000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建设思考

张宁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0000)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高职会计专业旨在通过学校理论与技能教育,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会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本文在明确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职业能力 专业建设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一般来讲,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由职业基本能力、岗位群专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三大能力构成。

(一)职业基本能力。

职业基本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础性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的普适性、通用性等特点,是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和诚信意识、基本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

(二)岗位群专业能力。

岗位群专业能力指从事和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一线工作必须具备的直接工作能力,具有直接操作性和现场应用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岗位群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推广能力等。

(三)职业关键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指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跟踪技术进步、满足岗位变换、进行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可迁移性、跨职业性等特点,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领域及岗位群。

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领域一般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机构。选择上述领域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领域基于双方的契合。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等单位在会计工作中需要一大批既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严谨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良好团队精神,并且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职业人才,但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而言较为简单,且自身发展空间不大,不能长久吸引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更倾向于从高职会计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现时需求并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将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领域定位于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应的岗位群(如表1)。

表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及岗位群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基于上述对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本文就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从职业基本能力、岗位群专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会计专业职业基本能力(如表2)

表2 会计专业职业基本能力

2.会计专业岗位群专业能力(如表3)

表3 会计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

3.会计专业职业关键能力第一,方法能力。

①知识学习与迁移的能力;②逻辑思维与想象的能力;③控制过程能力;④工作的自我评价与监督能力;⑤业务创新与实践能力;⑥全局与系统、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社会能力。

①抗压能力;②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③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能力;④灵活应变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建设思考

(一)定期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要经常聘请校外专家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作出相应调整。

(二)以就业岗位群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针对高职学生本地对口就业的意愿,专业建设应紧贴本省经济发展需要,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主动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开发。在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应注重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直接由行业企业的专家、管理者向学生剖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找准自身职业定位。

(三)基于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会计类核心课程形成了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经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业务能力。针对学生就业领域及岗位群的分析(见表1),考虑岗位知识结构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关系,以及职业资格考核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开发相当比例的专业技能实训,把毕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训练课程,将工作知识顺序化,以优化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的理论支撑,按照“必需、够用”原则,确定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突出会计基本技能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军训、公益劳动、实训、岗位实习和文化素质拓展(选修)、专业素质拓展(选修)等课程,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顺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强的特点,要求教育者突破以学科知识系统化开发课程的旧有观念,改变课程和教材过度学科化、符号化倾向,对高职课程内容进行再选择和秩序再调整,强调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自经历实践,提高学习自主性,改变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

(五)专业教师学历与实践经验并重,鼓励教师各种形式合作。

会计专业教师不能单单要求高学历、高职称,更应要求他们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企业财会经验,至少应经常深入企业实践,承担一些企业课题,积累丰富的会计经验,不断充实第一手的教学材料,使自己具备企业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及时更新知识,从而更科学地设置实用的课程,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倡导粗放式教学向集约式教学转变,鼓励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使每位教师术业有专攻,各擅所长。例如,可以将一门课分成两个部分,一位教师专讲理论部分,一位传授实践部分,有利于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逐步胜任教学。

(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始终。

在学习专业会计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口头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把它当做教育中的指导思想,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道德操守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另外,还可以开设职业道德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育始终。

[1]李惠萍.关于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08).

[2]郭剑媚.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绿色财会,2010(02).

[3]姚翠红,黄瑶娜.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南方论刊,2013(10).

[4]徐培江,张洪安.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8).

[5]赵艳丽.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课题项目:院级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调查分析)(编码:2014JG09),主持人,张宁。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岗位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