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韧的体积
——浅析布料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2015-10-15徐健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布料艺术家形式

徐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柔韧的体积
——浅析布料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徐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在艺术中布料扮演了从承载颜料的画布到作为现代艺术创作主要材料之一的角色变革。极具可塑性的布料和极具当代性的公共艺术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公共艺术的包容性,而且使布料脱离了自身材料和悬挂方式的限制,从原本属于建筑内部空间解放出来走向外部公共空间并逐步形成集美学观念表达、艺术形式表现及当代文化理念的“混合”形态。

布料 美学 公共艺术 艺术创作

布料,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认为:它可以是“羊毛、亚麻线、树皮等没有固定形态的模型。它可以被任意塑造而超越其原有边界。它可以从虚无向任意形状和运动方式转化。它本身拥有这个世界各种物质的神秘意识”①。布料和纺织品一直陪伴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太过寻常,在其他领域中诸如床单、毛巾、窗帘、袜子等布料对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记忆和思想的影响长期被忽视。即使在今天,追踪布料作为表达人类自我本身的意义、探索这些不仅对皮肤产生影响的物体的深层涵义对人类仍然具有多重意义。

以艺术领域为例,公共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学科相比其他传统学科而言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自由性。这种混合艺术形态从产生的一开始就吸收大量其他学科的概念武装自己,不管是传统的雕塑形态还是前卫的装置影像艺术,都被许多艺术家成功地包容到公共艺术中并获得成功。有趣的是,当代艺术家开始发现,极具可塑性的布料和包容性极强的公共艺术概念结合到一起时,使得公共艺术的外延又获得巨大的提升,而且使布料脱离材料自身和悬挂方式的限制,从原本属于建筑内部空间解放出来走向外部公共空间,呈现出无穷的艺术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艺术形式和材料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影响日渐式微,具有难以捉摸的美学意义的布料介入公共艺术契合当今的模糊、多元和冲突的时代气息,并具有强烈的现代精神。

融入布料的公共艺术是迷人的,这种艺术形态给人的感觉不是单一单调的,而是集美学观念表达、艺术形式表现及当代文化理念的“混合”形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布料在公共艺术项目及作品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内涵愈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新形式与保持传统结构共存

作为一种材料,人类很早就注意布料的“优雅”性。当它与风共舞时,给人以保护、包裹或舒适的多重感受;当布料制作时装、婚纱运用于舞台或丧葬场合时,布料又是神秘的物体。但在艺术中,布料长期以来一直只是艺术家们古老又沉默的朋友。在几百年时间里画家们使用布料基本是严谨的作为涂抹颜料的画布使用,这是布料最传统的结构形式雏形。1912年,帕博罗·毕加索(PabloPicasso)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开始让布料在艺术中扮演从幕后转到画面本身的角色——他们首次运用布料拼贴制作纯粹的艺术品。随后其他艺术家也不断运用组装和二维三维手法制作更多的艺术品,例如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和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他们发现布料给予自己更多的创作自由。这是布料开始成为打破传统艺术材料垄断地位的标志。布料逐渐地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当代艺术的媒介、材料及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由劳森伯格开始的重要的改变,与其他艺术上的改变一起,反映在现当代艺术社会中多种媒体作为艺术创作材料和形式已经变成标准。

更新的形式开始于20世纪后期,布料开始脱离水平和垂直上的束缚,标志是“力”结构不再作为布料艺术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结构上的创新运用,可以说最能表现出布料艺术的包容性。传统美学特性中的布料是平面、柔软的,但它也能创造体积,制造雕塑感。对于布料传统柔软和神秘特性的不断发掘继承运用和对于布料与力结构上的新形式的创造是当前公共艺术家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形式探索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许多艺术家仍然坚持使用布料制作柔韧的传统形式艺术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良和创新;另外一些艺术家接受使用布料柔韧的特性介入空间表达坚硬的雕塑般的形式;当然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开始探索混合自由的形式。如布料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已经证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被操控:垂悬、弄皱、折叠;压缩、打褶、打卷;装饰、摇晃、束缚、切、撕、缝、卷;贴花、染料、烧、刮擦、垫料填塞后缝拢并装配等等大量手段。这些手段使布料在艺术形式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多样性。

二、制作技巧创新与观念思考并重

在当代布料公共艺术创作中,一些艺术家仍然以手工编织的方式进行创作,另外一些则使用着各种全新或破旧的布料材料从深度上探讨各种美感的可能性。这两种思想并不冲突,相反它们的共存反映了当今布料艺术独特的包容性。例如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西班牙—澳大利亚艺术家达尼·马蒂(Dani Marti)的作品(图1)运用尼龙、涤纶布、丙纶布等材料进行类似于古典编织法一样精心的编织,运用布料本身的线性和柔性进行创作,对成束的布料和纤维加以缠绕后进行穿插和排列,目的是表达机器编织的一种束缚性,提醒我们暴力作为一种权力的借口影响自由。

图1 米黄,达尼·马蒂(Dani Marti),2008

而在两位迈阿密艺术家组合古艾拉·德拉·巴斯 (Guerrade laPaz)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图2)与追求技艺的艺术家完全不同。他们利用回收废物——垃圾填埋场的服装做成颠覆性的艺术装置。他们讲究艺术化的构成,并不追求传统布料艺术本身追求的肌理和穿插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衣服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的再生,因此遗弃的服装类似于人类的文物。当它们集体排列在一起就会成为表达更多信息的一个部分,例如对于大众消费、统一的国际冲突和环境退化问题的关注。这是布料作为普通日常物品却传递当代观念的一个证明,提示我们在创作中要挖掘简单物品的深层次意义。不难看出,布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制作技巧表现和观念情感传达的自由的空间。

图2 地域,古艾拉德拉巴斯(Guerra de la Paz),2009

三、空间关系组合和解构融合

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最自由的一点是在大尺度上改变空间而造成空间组合上的多变,这种多变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传统方式。在创作户外空间艺术品时,风、水、光等元素是艺术家依赖的主要空间元素。把艺术品移动到这些空间,从而改变观看者与环境元素之间的联系是艺术家们的一贯目标。然而一般材料如金属、木材等实质材料的使用往往强调用固定的形态与空间组合,而风水光等元素是极具可变性的。使用布料则可以与可变性的风水光形成相对“柔和”的空间组合关系,例如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riscoandJeanne-Claude)在1972年的作品山帘(Valley Curtain)(图3)。虽然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环境中的衣料作品是暂时存在的,但他们在公众的脑海里和艺术文献中是永久存在的。它们之所以超越概念是因为在短暂的瞬间中它们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物理存在而令人印象深刻。这种情况下它们是否处在城市空间或者是否自然景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衣料是否与重要的元素产生联系。另外,虽然许多作品是放置在特定的地点,但是那些依赖于如风一样短暂元素的可移动的艺术作品是可以灵活地被安装在其他的地方。布料的可变体积特性使得相比其他公共艺术品而言,对于空间的重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恰好迎合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解构性,也是环境的空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类似的例子体现在在当代美国艺术家詹妮·艾切尔曼(JanetEchelman)的作品中。2005年的作品“她在改变”(she changes)是一个特定地点的布料公共艺术(图4)。作品使用三维多层网编织成布并使用鲜艳的颜色,这个作品象征渔网漂浮在葡萄牙波尔图市的萨尔瓦多广场上空,勾起波尔图作为渔业工业中心的历史记忆。这些大尺寸的空间作品对于空间不产生任何压迫,同时由于它们外形的可变性和通透性,是对于空间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解读。

图3 山帘,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risco and Jeanne-Claude),1970-1972

图4 她在改变,詹妮艾切尔曼(Janet Echelman),2005

图5 重力和优雅,安那特苏(El Anatsui),2010

布料艺术是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艺术体系。在新的艺术理念不断地冲击和影响下,布料艺术善于吸收和接纳,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各种新形式的以布料为材料的公共艺术出现,布料与其他材料的公共艺术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如加纳软雕塑家安那特苏(El Anatsui)等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不是采用布料,而是吸收布料混合性的特点,用废弃的数百甚至数千的西方文化带来的金属物体结合在一起形成柔软的布料形式,表达出非洲的美学传统与当代西方形式的表达创造、非洲的社会经济史与全球化消费主义对比的多重意义。这种更愿意让作品自然褶皱以反映千变万化的新环境并映衬当代城市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布料公共艺术的包容性和吸引人的所在。

注释:

①转引自MildredConstantine&LaurelReuter,WholeCloth[M].The Mona celli Press,1997:7.

[1]Mildred Constantine,Laurel Reuter,WHOLE CLOTH[M].The Monacelli Press,1997.

[2]Solveigh Goett,Linking threads of experience and lines of thought:everyday textiles in the narration of the self[D].Th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2010.

[3]Morgan Falconer,Kirsten Lloyd,DANI MARTI[M]. Hatje Cantz Publisher,2012.

[4]杨玲.在包容中成长的现代纤维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布料艺术家形式
用布料拼图形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按约定付账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