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里悟大道
——读《老子》(五章)有感

2015-10-15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江来军

语文知识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经圣人老子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江来军

《道德经》里悟大道
——读《老子》(五章)有感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江来军

《老子》(五章)被选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便是永恒之道和永恒之名,老子似乎在忽悠我们,“道”犹如水中月,“名”好像镜中花。

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解释得很深奥,反使它变得困难罢了。”涩泽荣一的观点对于我们解读《老子》有启示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礼乐崩溃、朝政废弛的年代;“俗人昭昭,独我昏昏;俗人察察,独我闷闷”,老子同样生活在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年代。面对诸侯纷争、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提倡用礼乐教化民众,试图挽救这满目疮痍的社会;老子力主返璞归真,努力改造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一部《论语》就是教人怎样做人,一部《老子》就是探讨人类、自然和宇宙的大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往今来,某些甚嚣尘上的思想和主义,尽管被饰以各种美名,借助权势大行其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证明,这些泛滥成灾的观点和主义是不完全正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贻害无穷。头上悬着虚境,人们就会陷入绝境。按照老子的观点,这些思想和主义都不是道,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的道超越天地万物,是关于自然和宇宙的辩证法。在老子看来,孔子的“仁爱”更算不得道了,不仅有名,而且是社会动乱的罪魁祸首。社会上泛滥成灾的“名”,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是永恒之名。试看芸芸众生,七八十年的人生大限到后来都魂归洪荒,无论君子还是庶民,无论圣人还是盗跖,都做无稽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何谓永恒之名?“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正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天地才能永久横亘于宇宙中,天地不自私,不偏爱,才会拥有永恒之名。我们往往觉得老子的“道”和“名”不着边际,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你嘲笑老子之道,那你便是智慧极其低下的人,老子的道是超越琐碎物质之上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所以与其他极其感性的思想相比较,老子的大道显得可笑,正是因为被嘲笑,所以才是至高无上的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世界处于混沌状态时,一切皆无;大千世界,千姿百态,但仍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有”。世界尽在“有”“无”中,就如庄子认为世界尽在一个指头或者一匹马中,“指”与“马”作为参照物时,可以辨清万物,“马”与“指”无异,“有”与“无”相生。从人类与自然洪荒大化的“无”中萌生万物的一刹那,我们观察到了世间万物演化的奇妙,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自然太奇妙;人由婴儿成长为面相各异、性格迥异的男人、女人,人类世界太奇妙!从自然与宇宙中的“常有”,我们体悟到了世间万物的演化规律,“道”与“名”,“有”与“无”,虽然玄之又玄,但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现。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老子认为万物都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所以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得福何喜?遇祸何忧?因为万物能够互相转化,所以世界复杂、奇妙。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认为圣人智慧和儒家仁义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以“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所以现在虽然有盼盼防盗门,但是有形形色色的开锁公司,盼盼防盗门也不能防盗。如果没有“智”和“巧”,盗贼能开启盼盼防盗门吗?还有丢失财物的事件吗?还有失主不绝如缕的哀号吗?所以圣人起,天下乱;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老子面对尔虞我诈的社会,身心俱碎,于百般忧虑中喊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愤激之辞。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正是因为统治者错误的“有为”,才导致繁政冗令扰民害民。“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老百姓鸡犬不得宁焉。“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轻而易举,如果随意翻动小鱼,就会把小鱼翻稀烂,如果肆意折腾老百姓,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老子倡导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君静于上,臣顺于下,民亦乐之,切忌苛条杂令扰民。“我有三宝,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统治者何必在百姓面前逞能而为?古往今来的逞能者,大多是祸国殃民的害人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希望每个人都回归到婴儿状态,老子认为婴儿没有被世俗陋习污染,只有婴儿才清纯浑朴,只有婴儿才朝气蓬勃。“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状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天真无邪的婴儿,毒虫不刺伤他,猛兽不伤害他,凶鸟不搏击他,筋骨柔弱却拳头紧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回归到婴儿的本真状态,世界就会没有贪婪与虚伪,没有侵略与暴力,就会天下大治。老百姓就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虽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这不正是物欲横流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吗?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钟爱水,水是天下至柔之物,哪怕细微之物也足以改变溪水的流向。但是水也是至坚之物,日夜长流不息,能冲垮巍峨的山岭,能磨平坚硬的岩石。至坚则至柔,至柔则至刚。老子认为“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所以老子认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治国有方之人不会使用兵器,古今中外,凡是用武器恫吓百姓的国家,都是暴君统治下的独裁国家。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老子认为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得上称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这些君王即位时,宵衣吁食,不足夸;受民之辱,不足道。因为他们的付出远远小于他们的获益。韩非子在《五蠹》中写道“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古往今来,某些打着为民谋利的旗号而四处操劳的君或王,要么想尸位素餐,要么想攒足家私,要么想封妻荫子,要么想彪炳史册……韩非子类似老子,都是一针见血地正话反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一部《道德经》,就是老子大智慧的结晶。我们感受到了老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非凡的社会洞察力,同时也听见了老子深深的叹息。

猜你喜欢

道德经圣人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敬业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这些成语都出自《道德经》
智者老子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