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牧民社会文化现状分析研究

2015-10-14王小霞

科教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

王小霞

摘 要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达里雅布依牧民的社会文化现状,得出结论,达里雅布依人虽然一直生活在沙漠腹地。他们主要以放牧为生,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牧民社会文化 沙漠腹地 达里雅布依乡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91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 Analysis of Xinjiang Hotan Uighur Herdsmen

——Take Daliyabuyi Town as an example

WANG Xiaoxia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 of Daliyabuyi herder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Daliyabuyi people living in the desert. They mainly herding, although conditions are very difficult, but they form a spiritual culture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Uighur; Pastoralists social culture; desert; Daliyabuyi Town

0 引言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于田县的达里雅布依乡,目前还生活着一支主要依靠放羊为生的维吾尔族。他们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与其他生活在草原、高山牧场等地专门从事游牧生活的牧民也不相同,沙漠腹地没有成片的草场,他们沿克里雅河居住,相距都很遥远,远的约40公里,甚至更远。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沿克里雅河流域的自然生态,保护上百万亩古老胡杨林等自然环境,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和田地委和行署计划在近几年内对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农牧民进行整体搬迁。一旦搬迁,达里雅布依形成独有的沙漠牧放文化,以及当地古老、原生态的维吾尔族民风民俗将会消失。面对这一即将消失的脆弱的民族文化,全面地考察、记录研究达里雅布依的社会文化是我们难得的机会。

本文是在我们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并经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而撰写出达里雅布依牧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

1 达里雅布依牧民的物质文化

达里雅布依人属于维吾尔族系,其物质文化与维吾尔族有极大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他们居住在特定的沙漠腹地,他们的物质文化在饮食、居住和交通方面具有显明的特色。

1.1 达里雅布依牧民的饮食

游牧维吾尔族(达里雅布依)人的饮食文化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地域的限制,他们的饮食较其他维吾尔族的饮食要简单得多。主要特点是沙烤较多,以面食为主,喜食肉类和乳类,水果蔬菜极其稀少。最主要的食物就是“库买其”,肉食主要是羊肉,他们对羊肉的吃法有三种:一种为沙烤全羊;第二种为用红柳枝穿羊肉烤熟即食;第三种为羊油包羊肝,用羊花油裹上羊肝子烤熟即食,鲜嫩、风味独特。

达里雅布依人的烧烤与其他维吾尔族的烧烤不同,他们主要是用沙土烤制,而其他维吾尔族的烧烤一般都在馕坑里烤制。达里雅布依人最具有沙漠特色的饮食是他们具有自主产权的库买其和羊肚子烤肉。

库买其是达里雅布依人的主食(也是最古老的沙烤大饼面食)。库买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库买其是按其原料的不同分为白面库买其和玉米面库买其,按其有馅和无馅分为带馅库买其和无馅库买其。

他们做的较多最典型的一种库买其是用羊肉和洋葱做馅的白面有馅的库买其,其制作方法尤为奇特:先和好面,将面和水均匀地揉在一起,再用拳头将面团捣压成一块面饼,厚约半指,然后放上调制好的馅,达里雅布依人做库买其用的馅主要是用羊肉丁和洋葱(当地人叫“皮牙子”)加入简单的佐料调制而成,再用一块面饼盖住,边缘用手捏合起来,成圆形或半圆形的约3~4cm厚的面饼,将面饼摊在烧烫的热沙上,再盖一层热沙,经过外烤里煮还有焖,烘烤约40分钟即可取出食用,面饼与炭灰之间没有任何东西相隔,但饼熟后拍一拍,一点灰土也不会有,拍去沙砾,取来小刀,如宰杀牲畜一般,在上面切一个小口,用碗接在下面接住肉汤,一般会接满两茶碗。

库买其的味道很好,里面的羊肉又嫩又香,而且羊肉的香味还有油汤都渗到馕里去了,滋味特别,肉香淳朴,也很可口,可以和pizzarhut的超级至尊媲美。

羊肚子烤肉:达里雅布依人在沙漠里缺炊具,天生天养的他们发明了自己的美食——“羊肚子烤肉”。他们先在营帐旁的沙丘上挖沙生火,3小时后沙子烧得发红,开始宰羊。主刀熟练地剥下羊皮,将羊的肚子掏空,取出羊胃清理干净,将羊肉切成碎片,拌上香料装入翻转过来的肚子,埋入被胡杨炭火烧成朱红的沙坑。3小时后,挖沙开胃,倒出了满满三大碗浓汤,香喷喷的一大盘烤羊肉。

在达里雅布依乡,库尔班承传了这个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这是只有在沙漠中生活的人才能创造出整个“烹饪”过程,在没有水的条件下,放入香料是传承人对传统手艺的改进。

1.2 达里雅布依牧民的居住

久居大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这里的牧民居住得非常分散,一户人家一片胡杨林,一群羊,一口水井,一户与一户之间相距甚远,少则几公里,多则30~40公里。

达里雅布依人至今仍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他们居住的房子极其简单,都是四四方方的,家家整洁干净。院子里的沙土平平整整,洒着清水。由于达里雅布依胡杨和红柳遍生,因此他们的生活都和这两种树木密不可分。选择在胡杨林荫下安家,房子是由胡杨、红柳枝排扎而成。先做好地基,然后用胡杨枝干做成支架,用红柳枝编织成墙体,再将和好的泥巴糊抹上去,屋顶铺以较厚的芦苇,形似木笼,房门则是由一棵粗大的胡杨木挖空一分二做成。虽然沙漠里降水非常少,但由于风沙的侵蚀,大多数的房屋墙泥脱落,看似一排排的篱笆墙,墙体涂抹草泥。

1.3 达里雅布依牧民的交通和教育条件

由于是沙漠腹地,交通是极其不便,没有硬化道路,也只有专用沙漠车出入不会有什么问题,达里雅布依乡距离于田县城230公里,其中210公里是沙丘和沙山,全程有9个高度为40~50米的沙山。许多最高档的越野车都很难行驶,即使是沙漠车,在这起伏的沙丘上行使,平均速度也不到20公里/小时。

在教育方面,达里雅布依乡有一所小学,小学目前有10名教职工,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和学习。他们都是外乡人,一年中只有寒暑两个长假才能返家探望。几个女教师都毕业于本地师专。她们没有因为学校条件不好,距离县城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居住分散而放弃这里的工作。他们确实应该是最该尊敬的工作者。

学校没有放松教学管理,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与学。孩子们一般15天回一次家。教职工基本上一个月回一次家,有时候,因为忙于教学,有些老师一个学期才能回一次家。但达里雅布依乡的教育现状还是有以下问题存在:地处沙漠腹地,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入学率低,教学质量差。整个乡没有幼儿园和学前教育。中学以上只能到遥远的县城上学。

2 达里雅布依牧民的精神文化

达里雅布依人一直生活在沙漠腹地。对此,我们进行了必要而十分有效的实际调查,并获得较为理想的调研资料。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2.1 语言文化

他们的语言属于维吾尔语系,但具有一定的方言习惯,同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使用的语言基本相同,但也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和具体的特点。达里雅布依人世代口传,不用文字记载。更多时候使用体态语。达里雅布依人同维吾尔人一样善于把感情写在脸上,尤其是通过眼睛来表达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凭借人类对眼神这种准语言的普同性,人们可以解读出感情心境。

2.2 节日文化

游牧维吾尔族牧民(达里雅布依人)他们的节日文化类同维吾尔族的节日文化,达里雅布依人每年隆重过的两个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都是乡里最热闹的时刻,尤其是在乡政府的驻地铁里木。在过节时候会人声鼎沸。这里的小商店只有这些时候 “顾客盈门”,平时非节日的时候这些商店并不怎么开门营业。

2.3 婚俗文化

婚姻礼俗在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表现民族礼俗的特点。达里雅布依人的婚礼习俗是结合克里雅人的婚俗习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保留着传统特色。应该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

达里雅布依人平日生活得十分寂静,只有婚丧嫁娶的日子才是隆重热闹的时间,因为那可是大事,每家每户都来参加。主人准备好吃的,从日出到日落等待客人光临。

这沙漠里的婚礼,由于各家远近不同,交通又不便,到贺的亲朋好友未必能准时,乡亲们彼此熟悉却路途遥远,一般要步行一天以上,当天回去是不可能的,由此喜宴一般都会连续开办几天,乡亲们也要陆续在主人家住宿几天。所以一般婚礼最少要办3天,接待陆续前来祝贺的乡亲们。

按照当地习俗,缔结婚姻的形式主要经过择偶、说媒、赠送彩礼、定亲、婚礼几个阶段。传统的习俗规定未举行婚礼的未婚男女不得单独相处。新娘与新郎在达成结婚意向之后,往往基本不见面,直到男方提亲时可能才见上一面。

达里雅布依人以放牧为生,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照样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相对性得以体现。

3 结语

我们可以得出,现在生活在于田县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人,一定是同新疆境内所有的维吾尔族一同走来,保持继承了历史上的生活模式,是维吾尔族传统生活的真实存在。他们把游牧生活引入沙漠深处,繁衍至今,他们的历史和他们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充分证明了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1] 王铁男.沙漠中的达里雅布依人.百科知识,2007(17):48-50.

[2] 尚昌平.沿河而居[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 王铁男.神秘的达里雅布依.西部论丛,2007(6):83-90.

[4] 张鸿墀.达里雅布依:沙漠腹地的村落.帕米尔,2006(1):52-63.

[5] 张鸿墀.达里雅布依_胡杨林里的悄然隐者.新疆人文地理,2010(2):36-45.

[6] 红娟.伊斯兰教权利义务观探微.黑河学刊,2011(6):20-22.

[7] 尚昌平.婚礼_达里雅博衣女人的节日.旅游,2005(11):78-82.

[8] 奚婷.探访克里雅河沙漠深处的新娘.http://travel.sohu.com/20071103/n25 3044053.shtml.

[9] 买托合提·居来提.沙漠绿洲——于田县达里雅布依.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31-33.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维吾尔族婚礼当中传播的维吾尔族礼仪文化
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
维吾尔民间美术对南疆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探寻维吾尔族舞蹈服饰文化与课堂训练的关系
新疆高校教育教学中对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方面的研究
维吾尔族民俗与文化现代化
论喀什地区语言文学的发展
外媒:中国土耳其都要求泰国遣返偷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