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永安市森林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10-14颜燕师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

颜燕师

摘 要: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近年来福建省三明永安市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宣传教育、创新管理保护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模式、推动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永安市森林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永安市;森林生态;生态文明建设

1 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首先,人类的起源、发展进步与森林密切相关。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发展,都与森林休戚相关。历史上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也会随着绿色森林的转移而转移。森林兴,文明兴;森林失,文明移。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然资源能够像森林那样在人类文明生活里具有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文明需要靠森林生态来养育和支撑。

其次,森林无私奉献,充当生态平衡的保护神。其不仅具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防沙、保护物种、休闲游憩、调节身心等多种生态功能,其功能的多样性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最后,人类活动不断破坏森林,破坏森林就是自掘坟墓。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类不断地向森林索取,不断地破坏森林。过度的索取和不断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多种流行病毒肆意传播,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永安市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三明永安市地处中亚热带,处于闽西和闽中大山带之间,东部和西南部属于戴云山脉,西北部属于武夷山脉的东南坡,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境内群山叠翠,溪涧环绕,林草繁茂。全市林地面积377.73万亩,森林面积345.43万亩,森林覆盖率78.58%,是一个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县份。在资源结构方面,全市343万亩有林地中,人工林152万亩、占44%,真正天然林(不含竹林)只有89万亩、占26%;从树种结构看,杉木54万亩、松木66万亩、阔叶树81万亩、桉树23万亩、竹林102万亩、果树和灌木林等17万亩,可见针叶林、桉树林和灌木林所占比例仍然较大。这种林分质量和资源结构,与人们所希望和追求的完善的生态功能存在很大差距。

(二)森林生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森林资源基础薄弱,森林生态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还远没有形成大规模效益和大品牌效应,精深加工还相对较弱。森林生态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三)森林生态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森林生态建设投资投劳不足,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生态建设投入比重较低,投入所有制成分单一,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林业机制不活、林农观念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在探索中,束缚森林生态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森林生态发展任重道远。

3 永安市森林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生态宣传教育

1.运用宣传平台传播理念。通过电视台、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永安”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做法、参与方式等,有效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比如电视台制作播放《森林会客厅》栏目,组织以“森林与人类”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展览等。

2.组织主题活动宣传生态文化。2014年,永安市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绿色碳汇节”永安主题活动日,赴秘鲁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大力宣传永安市碳汇林业的发展。2015年3月12日植树节期间,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举办第五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全国启动仪式以及植树造林等系列活动,构建以购买碳汇、捐款造林为主的公益活动平台,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宣传竹文化。

(一)完善生态保护模式

为更好保护森林,发挥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永安市2013年底开始提出建设“森林永安”,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生态效用为目标,以实施生态敏感区位森林资源的赎买和保护为抓手,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从组织、资金、制度和动员社会力量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经济为主导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导。

1.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机构。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各方面组成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开展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和运作。

2.机构开展重点区位林赎买。委托华东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森林永安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工程建设规划》,并由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按评估价赎买。计划用10年时间减少砍伐和保护森林21万亩,其中赎买13.4万亩,其他形式保护7.6万亩。截止到目前2014年底已达成完成赎买面积3732亩, 2015年的总目标是少砍伐和保护重点区位商品林2万亩。

3.探索发展碳汇林业。设立福建省首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永安碳汇专项基金,营造竹类碳汇林、珍贵树种碳汇林、废旧矿山植被恢复碳汇林、工业园区绿化碳汇林等1000亩。

(三)创新管理保护机制

1.从严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与公检法联席,达成共识,对盗伐林木案件按盗窃案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治安处罚,对于非法运输、收购明知盗滥伐林木的案件按转移、收购赃物案件也予以治安处罚,改变过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盗伐林木、非法运输和收购明知是盗滥伐林木案件无法对其采取治安拘留的历史。

2.探索森林资源管护市场化、专业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管护,成立市森林资源巡防大队,把林权单位森林资源财产保护的需求通过社会化服务得到更好地实现,相当于森林保护的“保安”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

3.转变和提升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打破原来按村设管护区、村村配备护林员的传统做法,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进行调整,建立一支专职的护林员队伍,对管护范围的林地,不分林权状况,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

(四)推动发展绿色产业

在保护森林生态的同时,努力探索促进林农增收的多种途径,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大力发展竹产业。一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抓紧、抓实特色竹产业发展。规划“一核、两带、多组团”的竹产业空间布局,以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竹文化旅游带和竹加工带为“两带”,竹资源培育区、重点竹深加工区、竹文化旅游景点区为“多组团”。形成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的竹产业发展定位,促使永安竹产业从一、二产延伸到三产。二是搭建完善平台。

2.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一是发展以互叶白千层为代表的香料植物产业。以福建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永安、清流、明溪、连城、长汀等地建设6000多亩互叶白千层种植基地,并将40余种产品,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发展以金线莲为代表的药用植物产业。积极打造“中国金线莲之乡”品牌文化,向国家工商局申报金线莲原产地商标,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发挥全市近100万亩的优质生态林和天宝岩保护区、九龙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森林景观优势,做足生态旅游项目,做强森林人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加速度推进中国生态建设——写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J].中国林业.2003(19)

[2]罗啸天,杭桂林.加快林业发展 推动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J].内蒙古林业.2004(02)

[3]郑镜明,广东省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2)

猜你喜欢

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永安市环境监管网格化现状及对策措施
解析毛竹刚竹毒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富和福
永安 永安市建成全省首家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永安市马山——下洋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