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泉镇方言的重叠词现象研究
2015-10-14程蕾
程蕾
摘 要:重庆方言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很多普通话中的非重叠式,到了重庆的方言中也改变了形式,成为重叠式词语。三泉镇的方言同样有重庆方言的这一特点。另外,重庆主城区方言中很多重叠式词语往往还搭配着儿化,但在三泉镇方言中儿化程度并没有这么高,与主城区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些特征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三泉镇的方言。
关键词:三泉镇;重叠式;儿化
三泉镇是重庆市南川区的下辖镇之一,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28°46′至29°30′、东经106°54′至107°27′之间。从方言种类讲,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大区的西南官话区,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重庆方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重叠式的使用及其儿化。本文主要以重庆市三泉镇为例,归纳其方言中重叠式的使用情况,并就其中的儿化现象进行相关分析。
1 重叠词的分类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过,重叠式指的是像“妈妈、看看、个个、清清楚楚”一类词的构造方式,“妈妈”是由“妈”重叠而成,“妈”是“妈妈”的基式,“妈妈”是“妈”的重叠式。
1.重叠式名词
在普通话中,重叠式名词数量较少,大多是亲属称谓,如“爷爷、奶奶、姐姐”等,并且这一类重叠式的基式大都是粘着语素。但在重庆三泉镇的方言中,名词的重叠现象非常广泛。我们把可单用的名词称作“A”,不可单用的称作“B”
(1)AA式
面—面面(粉末状物体。例句:把干黄豆打成面面。)
头—头头(物体的起始部位或部门领导。例句:铅笔头头儿要削尖才好写。)
饭—饭饭(多用于长辈对小孩,指饭菜。例句:多吃饭饭才长得高。)
丝—丝丝(指用工具将物体切分成细条状。例句:洋芋切成丝丝容易熟。)
嘴—嘴嘴(瓶子等容器的口。例句:把红酒瓶的嘴嘴封到。)
盆—盆盆(大敞口的容器。例句:水装在盆盆里头。)
脚—脚脚(剩余物,多指液体的残留。例句:他饿惨了,把汤脚脚都喝干了。)
球—球球(毛衣等织物表面起的疙瘩。例句:这种毛衣容易起球球儿。)
(2)BB式
竿—竿竿(木头等材料做的长条棍状物。例句:洗了衣服要挂在竿竿上。)
灰—灰灰(多指灰尘。例句:马路边经常都有黑多灰灰。)
篮—篮篮(乘东西用的篮子。例句:这个篮篮拿来装草莓。)
栏—栏栏(围栏。例句:没得事,栏栏挡到的,落不出去。)
凼—凼凼(小水坑。例句:注意到点,前面有个凼凼。)
棒—棒棒(挑夫的称谓。例句:喊个棒棒儿帮我搬东西。)
串—串串(重庆特色小吃。例句:晚上我们去吃串串吧!)
2.重叠式量词
重叠式量词是单音节量词的重叠式,重庆三泉镇的方言中有如“家家、个个、片片、块块”等多种重叠式量词,很多都是普通话中不曾见过,也是其他方言中少有的,因此十分具有特色。
(1)借用重叠式名词
三泉镇当地方言中有借用重叠式名词充当量词的现象,如:“铲铲、杯杯、盆盆、篮篮、棍棍”等,可以造句为“给我一盆盆儿水”,“给你两棍棍”。
(2)重叠音节
重叠式量词很多是由音节重叠形成的。例如:“丁丁、党党”等,它们必须是重叠式才能使用,没有“丁”、“党”等单独用法,并且通常和数词“一”联用,如“他只有一丁丁钱了”,“你们这一党党人不少喔”。另外,还有“片片、块块、堆堆、点点、颗颗、本本”等重叠式量词,单音节和重叠式都可以作量词使用,比如“给它一片肉”,“把肉切成些片片”;“你有几本书”,“这些书都恁个大一本本”;“这里有几堆干草”,“干草都有两堆堆”。
3.重叠式动词
重叠式动词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若将单音节动词称为“A”,双音节动词称为“AB”,那它们的重叠式就分别是“AA”和“ABAB”,普通话中有大量这类重叠词,比如:“看看、瞧瞧、摸摸”,也有“看一看、瞧一瞧、摸一摸”,还有“把玩把玩、侦查侦查”等。三泉镇方言中重叠式动词数量较少,很多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式,到了三泉镇的方言中往往要换一种说法,如普通话中的“踢踢球、听听歌、打打牌”,到了三泉的方言,就变成“踢下[xa??]球、听下[xa??]歌、打下[xa??]牌”,“看一看、瞧一瞧、摸一摸”变成“看一下[xa??]、瞧一下[xa??]、摸一下[xa??]”。不过,三泉镇方言中也有一些重叠式动词,例如:
(1)A一A式
拐一拐(例句:他自从出了车祸后,走起路来都拐一拐的。)
歪一歪(例句:你的帽儿咋个歪一歪的哟!)
摇一摇(例句:你看那个狗儿的尾巴,摇一摇的爱人得很。)
咂一咂(例句:他的嘴巴砸一咂的,好像在说话。)
(2)ABAB式
商量商量(例句:这件事恁个严重,要好生点商量商量。)
蒙到蒙到(例句:她把脸蒙到蒙到嘞,生怕遭别人看到。)
拽起拽起(例句:从外国留学回来后,他经常拽起拽起的。)
4.重叠式形容词
三泉镇方言中有大量的重叠式形容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AA式(词根为形容词,重叠儿化后成为名词)
尖尖(例句:这支笔尖尖儿坏了。)
弯弯(例句:这条马路的前方有黑大个弯弯儿。)
(1)ABB式
明晃晃(例句:太阳明晃晃的,好晒人!)
病怏怏(例句:她成天病怏怏的,硬是叫人焦心。)
松垮垮(例句:衣服太大了,穿起松垮垮的。)
硬邦邦(例句:这骨头硬邦邦的,嚼不烂。)
黑黢黢(例句:太晚了,外面黑黢黢的。)
神搓搓(例句:这个人神搓搓的,怕是脑壳有点毛病。)
(2)AABB式
踽踽嘎嘎(例句:火车上人太多了,踽踽嘎嘎的黑不舒服!)
清清楚楚(例句: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的,只有有这个文件才得行!)
踏踏实实(例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
板板正正(例句: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你就要板板正正的好好做!)
客客气气(例句:他这人挺好,对人都客客气气的。)
参参钭钭([?‘?n4 4][t‘?u???]例句:这小伙长得参参钭钭的,好招人喜欢。)
(3)ABAB式
磬哐磬哐([?‘in???][k‘ua????]例句:楼上在装修房子,磬哐磬哐的声音黑大!)
雾呿雾呿([vu??][?‘yu??]例句:老了之后,眼睛老是雾呿雾呿的,看不清楚。)
(4)A里AB
梦里梦粗(例句:他梦里梦粗的说了句话,把我们都吓到了!)
妖里妖气(例句:有些女娃娃穿衣服妖里妖气的,看起很不好看。)
惊里惊抓(例句:她经常说话办事都惊里惊抓的,叫人不舒服。)
宝里宝器(例句:我说你宝里宝器的,这种事都能搞错!)
5.重叠式副词
重叠式副词往往基式是单音节副词,如“刚刚、恰恰、稍稍、慢慢”等。在三泉镇方言里也有重叠式副词,但大多数情况需要在后面加儿化。如“我刚刚儿才洗完澡”,“你恰恰儿撞到他的枪口上了”,“吃饭要慢慢儿吃”。另外,还有“恰估估儿、将将儿”等,极具当地特色。
2 重叠词的儿化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音变现象,京津话有很重的儿化音,而同属于北方方言区的重庆方言同样有很多儿化音。重庆方言中,很多重叠词都可以跟词缀“儿”构成附加式合成词,这种儿化使得发音腔调更婉转,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1.重叠式名词儿化
重庆方言一般在名词重叠以后带有儿化,有表微小的意思。上表A列即为重叠式名词的儿化举例。如:“面面儿”表示细小的粉末;“凼凼儿”,表示很小的水坑。在重庆,例如重庆主城区,方言中很多重叠式名词的儿化,不过在三泉镇当地的方言中,重叠式名词的儿化要少很多,上表例词中,只有“头头儿”“凼凼儿”和“棒棒儿”仍然是儿化音,其余的都无儿化。
2.重叠式量词儿化
重叠式量词的儿化如上表中的B列。在普通话中这类量词几乎没有儿化,但在重庆方言中确是普遍现象。重庆方言常将重叠式量词儿化,用以表示量少。如“块块儿”表示一小块;“丁丁儿”表示一点点。在所举例词中,三泉镇方言中有儿化的是“个个儿”、“点点儿”,儿化程度不如主城区的高。
3.重叠式形容词儿化
C列是重叠式形容词的儿化举例。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即AA式,经过儿化后变为名词,这在重庆方言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尖尖儿”,一般表示尖锐的物体顶端;“弯弯儿”表示物体或道路的弯曲处。重庆方言中也有很多ABB式的儿化,例如“病怏怏儿”“硬邦邦儿”。三泉镇方言中儿化的有“弯弯儿”和“零零儿”,ABB式例词中没有儿化的。
4.重叠式副词儿化
D列是重叠式副词的儿化举例。三泉镇方言中重叠式副词的儿化较多,除少数词没有儿化外,其余的基本与主城区方言一致,例如“刚刚儿”,表示一会儿以前,刚过不久;“悄悄儿”表示声音动作轻,不易让别人察觉。
三泉镇方言因为儿化程度不如重庆主城区的高,所以在发音时没有太多的儿化音,以致语气听起来较之主城区方言要生硬些,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话很直,少了趣味性;不过另一方面,这样的发音铿锵有力,吐字更为清晰,令当地语言多了几分豪迈洒脱之气。
3 结语
本文以重庆市三泉镇方言为素材,重点分析了这种方言的重叠词现象及其儿化情况。重庆市三泉镇方言中存在着大量重叠式词语,包括重叠式名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形容词和重叠式副词。这种重叠词广泛使用的现象是重庆方言的一大特征。另外,重庆方言的儿化音极具特色,不过与主城区和重庆其它许多地区不同的是,三泉镇方言的儿化程度并不很高,许多词语没有儿化形式。
总而言之,三泉镇当地的方言呈现多重叠、轻儿化,发音直而有力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汪长学.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