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方言的儿化
2015-10-17□刘乔肖萍
□刘 乔 肖 萍
四川广元方言的儿化
□刘乔肖萍
方言中存在儿化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但语言学界关于四川方言的儿化音研究,尤其是关于方言儿化音本身的拼合规律等研究还不够全面。通过与普通话对比,归纳出广元话儿化音的分类标准和类型。以广元话儿化音的类型为纲,结合声母、声调,穷尽地描述可以读作儿化音的音节,并以此为材料,总结广元话儿化音的拼合规律。
四川广元方言儿化音
“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有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现象既存在于普通话又存在于方言里。普通话的儿化音主要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等作用。尽管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儿化现象,但它们无论在语音还是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四川广元方言中特殊的儿化现象。
一、广元方言的声韵系统
广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川北门户”之称。广元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官话区,黄雪贞在《西南官话的分区》中把西南官话分为11个片区,四川话的西南方言分属其中的四个片区: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昆贵片。广元方言应归入成渝片。广义的广元方言既包含利州区的方言,也包括广元市行政区划内的青川、剑阁、苍溪、旺苍、朝天等县区的方言。本文主要介绍以利州区为中心的广元话的语音概况,即狭义的广元方言。
(一)声母
除零声母以外,广元话共有21个声母。值得注意的是,广元人在读鼻音声母“n”时,鼻腔气流微弱,听起来与边音声母“l”非常相似。因此,这两个声母常常存在互用的现象,是一对自由变体。这种现象对广元话的儿化音分布规律也有影响。
表1:广元话声母表
(二)韵母
广元话的韵母有36个,比普通话韵母少3个。
表2:广元话韵母表
合口呼u ua uε uai uei uan uən uaŋ撮口呼y yo yε yan yn
二、广元话的儿化音类型
普通话韵母中,单韵母ê没有儿化音,ər本身就是儿化音读法,其余韵母都可以“儿化”。由于舌头上翘,使这些音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音变规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u韵尾或者无韵尾的音节儿化时加卷舌动作。如“小车”(t■‘ɤ)和“小鸟”(niαu),儿化后读作“小车儿”(t■‘ɤr)、“小鸟儿”(niαur)。(2)-i、-n韵尾的音节儿化时,韵尾消失,有的需要改变韵腹或增音。如“一块”(k‘uai)、“一点”(tiεn)、“没准”(t■uən)、“背心”(ɕin)等词儿化后应读作“一块儿”(k‘u□r)、“一点儿”(ti□r)、“没准儿”(t■uər)、“背心儿”(ɕiər)。(3)有高元音i、ü做韵腹的音节,儿化时加央元音ə。如“小鸡”(tɕi)、“有趣”(tɕ‘y)儿化后读作“小鸡儿”(tɕ iər)、“有趣儿”(tɕ‘yər)。(4)韵母为舌尖元音[ɿ][ɿ]的音节,儿化时变为央元音ə。如“瓜子”(tsɿ)、“树枝”(t■ɿ)儿化后读作“瓜子儿”(tsər)、“树枝儿”(t■ər)。(5)韵尾为-ng的音节,儿化时韵尾消失,元音鼻化,有i韵腹的要加ə。如“帮忙”(mαŋ)、“花瓶”(p‘iŋ)儿化后读作“帮忙儿”(mα~r)、“花瓶儿”(p‘iər)。
根据以上音变规律可知,普通话的儿化音读法主要取决于韵腹和韵尾。与之相反,广元话的儿化音读法主要取决于韵头。广元话的韵母系统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与之相比,广元话多了[ε][yo][iai]三个,少了[ɤ][ɿ][uo][əŋ][iŋ][uəŋ]6个。(详见表2)
按照韵头的有无和差异,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如表2所示,广元话的开口呼韵母共有13个,齐齿呼韵母10个,合口呼韵母8个,撮口呼韵母5个。从理论上说,根据韵头的差异,广元话的儿化音变可分为以下4类:
1.开口呼韵母儿化时,韵母整体变为儿化音ər。如“豌豆”[tou]儿化后,“豆”读作“豆儿”[tər];“猫”[mau]儿化后读作“猫儿”[mər];“妹”[mei]儿化后读作“妹儿”[mər];“铁蛋”儿化后,“蛋”读作“蛋儿”[tər]等。
2.齐齿呼韵母儿化时,i做韵头,后面部分整体变为儿化音ər。如“梨”[li]儿化后读作“梨儿”[liər];“小英”[i ŋ]儿化后,“英”读作“英儿”[iər];“丝棉”[mian]儿化后,“棉”读作“棉儿”[miər]。
3.合口呼韵母儿化时,u做韵头,后面部分整体变为儿化音ər。如“媳妇”[fu]儿化后,“妇”读作[fər];“新郎官”[kuan]儿化后,“官”读作“官儿”[kuər];“花”[xua]儿化后读作“花儿”[xuər]。
4.撮口呼韵母儿化时,y做韵头,后面部分整体变为儿化音ər。如“汤圆”[yan]儿化后,“圆”读作“圆儿”[yər];“圈”[tɕ‘yan]儿化后读作“圈儿”[tɕ‘yər]。
需要注意的是,广元话并不像普通话那样,除了ê、er以外都能儿化。在开口呼韵母中,常见的儿化词主要分布于,6类韵母中:[a][ei][au][əu][an][ən],如“有法儿”①[fər]、“妹儿”[mər]、“猫儿”[mər]、“豌豆儿”[tər]、“铁蛋儿”[t ər]、“开门儿”[mər]等;其他的开口呼韵母,如[ɿ][o][aŋ]等则没有儿化音的读法。齐齿呼韵母中常见的儿化词主要分布于两类韵母:[i][in],如“梨儿”[liər]、“小英儿”(人名)[iər]等;其他的齐齿呼韵母,如:[ia][iε][iai][iaŋ][ioŋ]等则没有儿化音的读法。而在合口呼韵母中,常见的儿化词主要分布于三类韵母中:[ua][uan][uən],如“花儿”[xuər]、“弯儿”[uər]、“小春儿”(人名)[tsuər]等;其他的合口呼韵母,如[uε][uai][uei][uaŋ]则没有儿化音读法。撮口呼韵母的常见儿化词则主要分布于[yan][yn]两个韵母,如“圈儿”[tɕ‘yər]、“小军儿”(人名)[tɕyər];其他的撮口呼韵母,如[y][yo][yε]没有儿化音读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广元话的音节中起辨义作用的是韵头和韵腹,在实际语言交流中,韵尾常常读得轻而短促,甚至省略。按照韵头的差异,广元话的儿化音实际读法分为4种,即[ər][iər][uər][yər]。这造成了许多音节儿化后的读音非常相似,听觉上难以区分。例如,“妹”[mei]和“猫”[mau],声母相同,韵母都是开口呼,儿化后都读作[ə r],除声调外,发音完全相同。再如“花”[xua]和(李)“欢”[xuan],声母和声调相同,韵母儿化后都读作[ər],这两个音节的儿化音也完全相同。因此,如果广元话的音节都能儿化,势必会造成语音系统的单一化,进而引起词汇系统的混乱。因此,为了区别词义,在实际语音中,只有部分音节可以儿化。至于为什么儿化音主要分布于以上韵母,还没有相关研究可以解释,笔者推测其与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有关。以上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其他韵母相比更接近儿化音。广元话的后鼻音韵母[aŋ][oŋ][iaŋ][ioŋ][uaŋ]通常没有儿化音的读法②。这些未解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广元话儿化音的拼合规律
广元话的儿化音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通过声母与声调的组合,结合四类儿化音的读法,可以穷尽地将广元话中所有可以读作儿化音的音节找出来。
表3:广元方言儿化音声韵分布表
需要说明的是:①“泡”读阴平时,仅指灯泡儿或某些浆果,如“桑泡儿”。②“米”韵母本是齐齿呼,但其儿化音丧失韵头,与开口呼韵母儿化后的读音相同。③“妇”韵母本是合口呼,但其儿化音丧失韵头,与开口呼韵母儿化后的读音相同。④“那”既可以读阴平又可以读去声,且不区别词义。⑤“尔”只表示读音,本字待考,表示“扔”。⑥“点”的儿化音有开口呼和齐齿呼两种读法,是新旧方言的差异造成的。⑦“鸡”的儿化音表示男性生殖器官。为了避讳,i以外的所有齐齿呼韵母与声母tɕ相拼后形成的音节,只要声调为阴平,都不读儿化音。⑧“会”读作开口呼儿化音时,仅指表示时间长度的“一会儿”;读作合口呼的儿化音时通常是表示人名的儿化。⑨“汪”读作上声且儿化时,表示拟音。
根据上表可知,广元话的儿化音主要分布于开口呼和齐齿呼韵母,其中开口呼又占绝对性优势。这种分布情况与广元话的声韵调拼合情况是相符的。大部分开口呼韵母都能与tɕ、tɕ‘、ɕ以外的所有声母相拼,因此,音节的能产性最高。开口呼韵母与声母相拼,共有36个音节能发儿化音。其中,唇音声母p、p‘、m、f与开口呼韵母拼出的音节都能发儿化音,只是不与声调一一对应。广元话中还有一个唇音声母v,它能与韵母o、an等相拼,如“物”[vo]、“万”[van],但这些音节没有儿化的读法。舌尖中音t、t‘、n、l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也能儿化,广元话中n、l没有明显区别,广元人读n时,鼻腔气流微弱,鼻音不够,听起来与l非常相近。因此,这两个声母与相同韵母拼合时,可看作一个音节。舌面后音k、x与开口呼韵母拼出的音节可以儿化,但k‘、ŋ则拼不出儿化音。舌面前音tɕ、tɕ‘、ɕ、ȵ本身就不能与开口呼韵母相拼,因此也拼不出儿化音。舌尖前音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有对应的儿化音。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话相比,广元话没有舌尖后音t■、t■‘、■、r。所有普通话中读舌尖后音的词,广元话读法都对应舌尖前音ts、ts‘、s、z。零声母部分的开口呼儿化音只有儿化音的本音。此外,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也能从上表看出儿化音的拼合规律,限于篇幅,其具体拼合情况不必赘述。
综上所述,与开口呼韵母相拼且能够儿化的是声母中的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面后音及零声母。与齐齿呼韵母相拼且能够儿化的是声母中的唇音、舌尖中音、舌面前音、零声母。与合口呼韵母相拼且能够儿化的是声母中的舌尖前音、舌面后音及零声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且能够儿化的是舌面前音声母、零声母。这些声母与对应的韵母相拼,其音节儿化后,韵母部分完全相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儿化音。下面列出该拼合规律的图示:
表4:广元方言儿化音拼合规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广元话儿化音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除零声母以外,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广元话的声母可分为五类: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如上表所示,每一类声母只能与两类韵母拼合形成儿化音。例如,唇音只能与开口呼、齐齿呼韵母拼合形成儿化音,舌尖前音声母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形成儿化音,舌面前音声母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拼合形成儿化音。当然,在那些不能形成儿化音的音节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声母和韵母拼合的音节在方言中不表义,而被排除在话语系统之外,如舌尖前音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舌面前音不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但有些音节不能儿化只与方言的特殊用法有关,如唇音声母本来可以与合口呼韵母相拼,但是拼合后的音节不能形成儿化音的读法。这是由广元话儿化音的特殊发音决定的。
在普通话中,儿化这种语音现象,跟词汇、语法有密切的关系,它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广元话的儿化音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情感色彩,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儿化音都用于人名。但这并不排除也有部分儿化音可以用来区别词性和词义,比如“画”[xua]和“画儿”[xuər],前者既可以表示动词又可以表示名词,后者只表示名词。因为广元方言本身就是北方方言的一部分,具备北方方言的一些共同特点也是合理的,因而这不是广元方言的独特之处。一般情况下,广元话用叠音方式来处理区别词性的情况,如动词“盖”的名词形式,普通话采用儿化“盖儿”来表现,有的方言区则采用加后缀的方式即“盖子”来表现,广元话则通过叠音“盖盖”的方式来表现。
广元话的儿化音在词汇和语法上与普通话差异不大,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总的来说,广元话不是所有的音节都能够儿化,即儿化音的范围没有普通话广。此外,与普通话相比,广元话除人名以外,其他词语是否读为儿化音往往具有强制性,不能随意改变。
注释:
①有法:方言词的能愿动词,表示“可以,能够”。
②表格中能够儿化的后鼻音韵母ing,在广元话中都读前鼻音。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广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元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刘乔肖萍浙江宁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