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探析

2015-10-14金菊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

金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向纵深方面不断进步,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必然面临巨大变革,本文结合石河子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分析了目前我市机关后勤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对推进我市机关后勤社会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分析;对策

1 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紧迫性

政府后勤工作是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服务政府机关行政工作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后勤处于一种封闭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环境当中,成为政府公共性支出的主要负担,管理方式僵化、单一,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政府机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这说明在市场化的竞争浪潮中,政府后勤还处于后勤发展的初级阶段,不符合现代政府后勤管理的要求。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坚持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加强机关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的结算制度;促进服务联合,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经过 20 多年的社会化改革,将政府后勤服务机构转入市场经济轨道,改变了后勤服务模式,形成了经济规模,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加快了政府后勤部门职能转变进程,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然而,由于政府引导的后勤社会化模式在我国运作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政府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系统的进行总结,对出改革中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具体措施和探索发展新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我市后勤机关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市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矛盾,既有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转轨带来的冲突,也有政策制定滞后带来无法可依的困局,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现有机关后勤服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封闭福利型的机关后勤体系导致行政后勤工作盲目追求“大而全”,形成了庞大的机构体系和过多的人员队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很难提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方式扼杀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定位不清。现在的后勤单位为事业性质,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既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又负责贯彻执行和具体实施。因此缺乏必要的社会竞争,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导致公物私用、损公肥私现象的发生,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浪费。

(3)人力资源配置不当。我市机关后勤管理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缺乏合理的薪酬机制难以招聘、保留人才。

(4)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的机关后勤改革不但要改革体制,而且要转换机制,要从制度创新到机制转换,从加强内部管理到改善外部环境,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现状,加快向社会化和市场化过渡。

3 推进机关后勤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1、体制改革与服务机制改革并行

(1)促进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分离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规则、监管调控、维护秩序;在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权,真正做到按章办事、合理监督;后勤服务从后勤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变供给式服务为经营式服务增加了机关后勤服务单位的经济责任。

(2)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我市机关后勤改革工作真正缺的就是先进的制度,即科学规范的内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利益机制、管理机制和约束制衡机制等,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思维模式

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后勤管理逐步从传统独立的封闭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发展,管理分工更加精细,管理内容日趋增加,管理范围日臻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后勤管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存和需求也更加急切。

(1)信息化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充分整合现有业务流程提升效益。增强政府后勤管理的合理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打造信息化平台,延伸生产控制管理链条。重点在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纪检监察、节能减排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资产管理质量,进一步保障政府后勤事务管理科学化,推进“电子化后勤”进程。

(3)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化社会是透明社会,政府后勤工作要打破自我封闭管理模式,打造开放、透明的政府后勤,实现市场经济的开放调节。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机制

优质的后勤服务是以高素质的后勤人员为基础的,不断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进步、技术过硬的后勤队伍是完成后勤工作的必要保证。

(1)通过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有学历、有能力、有水平、懂政策的人才充实到政府后勤部门,改善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使队伍逐步转向合理的年龄结构和运转方式,形成良性循环。

(2)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后勤人员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员工的岗前、在岗培训等工作。在培训工作中要明确培训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将岗位培训的有效性与岗位职责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4)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强后勤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后勤服务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增加后勤服务的附加值,推动后勤产业发展。

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从政府后勤部门职能转变的大局出发,敢于打破体制障碍的条条框框,总结管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经验、新问题,积极进行理论概括。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动社会化改革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到政府后勤工作中来,向公共资源要效益,为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提供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兆丰.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努力开拓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科学发展新境界[J].中国机关后勤,2009(11):26

[2] 苏京平、陈国忠.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我省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J].后勤改革研究,2009(3):5

[3] 梁湘,王俊玲.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25).

[4]《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 号),2007年3月28日

[5]王明根,关于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机关后勤》2009,(4).

[6] 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上海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论文集[M],2006 年出版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