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多元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鉴定论分析

2015-10-14冯伯文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

冯伯文

摘 要:档案价值通常就是指档案对档案利用这的有用性,它实际上是档案本身和档案使用者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关系,其主要通过档案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予以满足来得以体现,在档案价值关系当中,档案的具体情况以及档案自身的性质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也是可能发生变化的,这样一来也就影响到了档案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多元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鉴定论,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档案多元价值;库藏档案数;档案鉴定;研究价值

档案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件(包括档案)运动而发展变化,并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加上利用主体的差异,导致了文件和档案的机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档案的价值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价值也是会产生一定变化的,同时这种变化也是有规可循的。而档案利用的主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文件和档案在运行的过程中,其在机制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也是我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鉴定的重要理论基础。

1 档案价值的多元

文件和档案价值的多元化一般就是指同一份文件或者是同一个档案具备这不同的用途,所以也就体现了不同的机制,一份档案文件对一个利用主体使用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也展现了不同的价值,因此它也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同一份档案和文件对于不同的利用者而言,即使是在同一个阶段,其价值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其在价值形态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档案鉴定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的就是历史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对其进行全面的鉴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后续鉴定融合在档案的整个发展和利用周期之内,从而也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发现和鉴定档案的价值,这样也就使得档案可以在满足档案形成着需要的同时,也能充分的满足其他利用主体的实际需要,这样就可以使其成为一个更有层次感,更加完整的记忆纽带。

2 档案鉴定理论的整合与深化

当前,我国的档案库藏数量增长速度大大的提升,而档案鉴定工作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其他环节。要想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 对工作中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档案鉴定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其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就一定要有一个切实具体的鉴定标准。

2.1 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

间接鉴定法通常是将新职能鉴定论当做是理论上的依据,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档案应该体现出文件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档案自身的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的结构形式,这种价值主要是通过社会职能展现出来,新职能鉴定论尤其自身的独特性:

首先是该理论将档案鉴定上升到了更加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社会背景之下,鉴定过程中的着眼点也从文件的形式和内容转移到了文件的从属职能或者是其自身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其次是该理论在方法上也是一间接鉴定的技术,它采取的是前端控制和批量生产的方法,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工作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它能够顺应电子文件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方法方面,它是一种间接的鉴定方法,所以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对文件自身具体的情况进行更加详细和周密的观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充分的展现出鉴定的全面性。在理论上,职能的定位可能要比内容的具体分析更加的纷繁复杂,所以新职能鉴定论和间接鉴定的方法通常比较适合使用在前端鉴定当中,而对于相对较为复杂繁琐的后续鉴定,我们必须要借助其他的方式来实现。

2.2 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

直接鉴定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将认可关系当中的客体属性决定论当做是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这项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档案价值关系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其中,客体就是档案和其所具备的属性,而主体的需求对档案的价值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和限制的作用。

与这种理论相连接的直接鉴定法,要求直接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形成过程(含档案所丛书的职能或项目等)、形成者和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能全面把握档案自身状况及其属性,因此,其鉴定结论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全面、中肯。在档案价值的微观鉴定、后续鉴定(包括归档鉴定、进馆鉴定、分级鉴定、期满鉴定和开放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往往偏重于分析单份文件、单个案卷的价值,却可能忽略单份文件或单个案卷的保存与销毁对相关全宗、相关馆(室)库藏,乃至整个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影响,难以从宏观层次即全社会或档案馆整体的视角去把握;逐卷逐件逐页地审阅和处置档案,效率较低;它还是一种滞后的坚定,不适合当代电子文件数量巨大、动态易逝的特点。因此,这种鉴定理论与方法需要和其他理论与方法相融合。

2.3 需求预测法与相关理论

需求预测法以“利用决定论”和“主体需求主导论”为理论基础。这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档案的价值不是档案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而是由人们或人类社会的利用需求决定的。换言之,它将利用者的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这类理论体现在鉴定方法上便是需求预测法。它强调鉴定工作要考虑利用者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它使鉴定过程带有很大的主管随意性;另一方面,它使鉴定标准脱离了文件及其形成者本身,并且在实际上破坏了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削弱了鉴定者对文件来源的重视。因此,这种理论与方法在鉴定工作中实际上是不能单独使用的,要与其他理论与方法配合使用。

我们认为,整合、深化后的鉴定理论与方法,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多种理论与方法可以有序组合。又例如,在一个单位鉴定档案时,首先要应用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来解决宏观问题,前端控制和批量鉴定的问题。在宏观鉴定的基础上,再应用直接鉴定法及其相关理论,同时考虑主体需求,以解决微观鉴定的问题。只有微观与宏观视角并用,才能使鉴定工作尽可能地做到客观、正确。

3 结论

档案鉴定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制定一个比较细致和完备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允许文书和档案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更加顺畅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宇,赵政文,张涛. 数字档案鉴定系统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06)

[2] 刘鸿浩,邹华. 档案开放鉴定刍议——困境和出路[J]. 档案学研究. 2011(02)

[3] 于英香,孙逊. 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研究之路径探析[J]. 档案. 2010(04)

[4] 梁希平. 浅谈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档案专业教育[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3)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中“汉化现象”研究的几点思考
佛经异文研究小议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唐人所撰诗集序文研究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藏羌地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研究
我国稀缺与特殊煤的划分和分布情况研究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