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契约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10-14汤进

科技视界 2015年28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

汤进

【摘 要】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着政策法规缺失、企业积极性不高、配套措施不力等诸多问题。把校企合作的要求纳入学院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中,承包单位中标后,按照招标文件对开展校企合作的要求,将以往承接项目的案例和学院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用于学生的“实操训练”及有选择的现场教学,取得较好的实效。本文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契约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际尝试进行了客观的总结,以期对职业院校克服目前校企合作的困难和瓶颈,构建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法律框架;契约型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有多种方式,关键在于能够让学生体验实际操作过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政府对开展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的缺失、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以及部分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束缚,校企合作往往喊在口头上,停留在纸面上,“一直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1]很难有实质性地进展。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作为江苏高职教育的新生力量,这几年依托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埋头苦干,争先进位,校企合作呈现新突破,办学质量有了新提升,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的案例。本文重点介绍该院工程造价专业开展的基于法律框架下契约型校企合作的做法。

1 开展基于法律框架下契约型校企合作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企业参与制度,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决定对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原则性约束,但就现阶段而言,与之相配套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未能出台,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便是一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一些合作项目,也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上,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坐落于滨江临海、风景秀丽、素有“近代第一城”美誉的长江三角洲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企业享有“建筑铁军”之美誉。据不完全统计,南通现有特级建筑企业15家,一级资质企业87家,二级资质企业287家。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南通有四家建筑企业上榜。我院根据南通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自2010年起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按照市场对高职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基本具备进行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具备编制项目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具备编制和审核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毕业生主要适合在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装饰装潢公司等从事工程算量、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等工作。

开办工程造价专业以来,我院一直尝试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但难度较大:一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单个企业能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少,一般也就1-2人,如果一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安排到相关企业的话,涉及到的企业会很多,摊子铺得很大,实习管理难度显而易见,这样的合作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是,由于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企业要能够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得到建设工程,获得高利润,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花大力气,在校生限于工作经验和能力水平,无法对企业有所作为。同时,作为为企业投标报价出谋划策的财税、会计人员,对造价控制、报价技巧等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一般不会传授给学生。鉴于学校和企业在运行方式、目标追求方面明显的差异,我们与企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校内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尽管如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专家不能到位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校企合作的效果与我们的预期相距甚远。

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引企入校,既然到企业开展面向学生的校企合作有难度,能否把企业引进学校呢?去年,我们抓住学校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建设的契机,将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纳入校区建设跟踪审计招标的招标文件中,通过公开招标,成功地将一家知名造价咨询企业确定为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建设的跟踪审计单位,同时,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将校企合作的内容纳入合同文本,与跟踪审计单位签订了为期两年的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 基于法律框架下契约型校企合作的实践

根据招标文件和校企合作协议,我们跟企业的合作内容主要包含共建工程造价工作室、开展面向师生的“综合实操”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方面,院方需对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评估和鉴定的结果作为评价跟踪审计单位执行合同情况,尤其是工程款支付的依据之一。鉴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合作的质量得到保障。

在校企合作的诸项内容中,“综合实操”训练是校企合作的关键项目,它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合作协议,每年的“综合实操”训练内容包括工程算量、工程预算以及工程结算等三个项目。训练的学员都是即将进入预就业实习的学生,训练的素材全部来自造价咨询公司以往做过的实际案例,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训练计划,营造“职业化”训练氛围。每个项目的训练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制定项目实施的详细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班化“实操”训练,实现了实训内容与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我院图文信息中心建筑面积45845平米,计划工期770日历天,施工周期长,造价咨询公司的专家需要较长时间进驻学校,这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师资保障。按照要求,每一个项目实训结束后,造价咨询公司需将实训的图纸资料、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和作品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资料交学院审核保管。由于组织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我们创新学分考核办法,凡通过“综合实操”项目训练考核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为确保校企合作质量的提高,更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安排了4名专业老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训练和课堂管理,协调解决“实操”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参与,强化了其参与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回顾总结和理性思考,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素材,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3 契约型校企合作的探索

契约型校企合作为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成效明显,但这样的合作仅基于合作企业承揽了学校的建设工程,一旦工程结束,合同履约期满,就不太可能继续这样的合作,但就是这样的“短期行为”,不仅积累了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为校内组织专业实操训练积累了素材,而且较好地培育了专业师资的“造血”功能,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距离。

校企合作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这是全体职教人的共识。近几年,我国的不少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不同地区以及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绝大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由企业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到校上课,参加学院组织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等,企业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则略显单薄,与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初衷有较大的距离。

我院与跟踪审计单位成功开展的契约型校企合作给了我们启示:单门专业课的课题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但要我们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则需要一段时间较为系统的集中综合训练,而且这样的集中综合训练要尽可能安排在学生预就业前完成。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0.5+0.5”模式,二年的时间,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阶段性实训。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校内综合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期间,可以先期组织学生开展教师安排的项目实操训练,后期联系合作企业将开展的部分项目业务反馈到学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项目的算量和预结算工作,并适时要求企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和点评。最后半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

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参加工作前开展实战锻炼的极好机会,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对毕业实习基地的考察,确保专业基本对口、企业管理到位、校企职责明确、跟班指导有力。要防止学生到企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整天无所事事等情况的发生。要建立校企经常性联系、磋商机制,加强对实习过程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坚决杜绝学生找实习场所不管、无实习指导不问、有实习困难不理等现象的发生。

开展校企合作,“要在诚信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企业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2]我们定期安排老师进驻当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接触实际业务,开展实际培训,锻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恰如其分地调整和改革,编写了专业课实训教材和培训指导书,确保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承接项目的实施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开展校企合作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把握机会,寻求突破,总能找到契合学院实际、富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新路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时晓玲.校企合作的宝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3-18.

[2]刁郁葵.基于一体化课改的校企双制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5(2):79.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热力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利用平板电脑进行 “班改” 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