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电气技术的课程整合

2015-10-14谢忠兵喻怀斌门殿勇李波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多元智能理论

谢忠兵 喻怀斌 门殿勇 李波

摘 要:综合多元智能理论及课程开发等相关知识,探讨了汽车电气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法,旨在为课程整合提供一种思路,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把智能定义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出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并在1983 年出版的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八种多元智能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加德纳看来,表现在个体差异上的智能,包含着对于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教育每个人的见解。在今天强调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这八种智能,并且结合不同的场合来选择重点进行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汽车电气技术教学的启示

目前汽车电气技术课程大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项目引入、制订计划、实施项目、检验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尽全力发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并促使其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但不可否认,项目式教学法只是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进行解决,期望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拓展,进而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但是效果有限,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其他方式和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应该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化,也就是将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分段实施,并在过程中引入发展学生智能的相关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相应能力。比如汽车电气技术中诊断和排除启动系统故障这个项目,首先引入发动机不能起动这个现象,接下来就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来查找原因,原因分为三种:起动机电源系统故障、起动机控制系统电路故障、起动机结构故障。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能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汽车电气技术课程的整合

刚才我们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使汽车电气技术的教学效果更加完整,但是由于汽车电气技术同汽车构造及汽车诊断与检测课程在理论知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电气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课程整合必须兼顾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垂直组织即纵向的衔接,指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安排,有两个主要原则:其一为顺序性,除了指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之外,还应对同一题材做广度、深度层面的处理;其二为继续性,指课程中所包含的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让学习者有继续发展、重复练习的机会,以避免遗忘。水平组织即横向的联系,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穿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以增强学习的意义性、应用性和效率性。由于课程开发涉及职业资格研究、学习领域描述以及学习情境与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識,下面分三部分对有关整合的知识做如下阐述。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准绳,深入研究职业资格内涵

由于汽车电气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汽车构造及基础电器诊断与排除故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相关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对照现有的课程开发内容分析确定需要改善的地方。由于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能力从完成简单任务发展到完成复杂任务,因此针对不同的认识阶段,我们应该对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要理清重点发展的多元智能,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最终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2.学习领域描述

学习领域描述主要涉及学习领域的名称以及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描述。学习领域的名称描述要体现工作对象及执行的动作。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则要再现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识阶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职业有导向性作用。在这里我们应该重点发展逻辑智能与语言的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言之有物。

3.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学习情境是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教学化”处理的结果,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设计及学习情境的设计。由于学习任务是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单元,它既要体现教育和教学的价值,又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根据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根据学习任务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对于职业定向性任务,我们应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来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对于程序性任务我们应该发展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所以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类型进而来侧重发展相应的智能。

课业设计包括课程作业及学习材料。课程作业体现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相应的反馈作业;学习材料主要应体现学习任务的设定依据,此外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点将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显然这部分我们侧重发展逻辑智能以及语言智能。

本文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对项目式教学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3]Gardner 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Horizons[M].

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1.

[4]R. W.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5]黄政杰.课程设计[M].东华书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

[6]黄政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M].汉文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编号内职院〔2013〕142号)的科研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多元智能理论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