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10-14何洪泉
何洪泉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既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去理解每一个题意,又要求我们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因此,学好数学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十几年来,我不断地总结、发现新的学习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细心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行为习惯。这里的细心不只是简单地去读题、审题,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好老师课上所讲的每一个公式、定理。在这里,我着重强调要弄明白课本上的例题,要以课本为依托,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的练习题也就是以课本例题繁衍出来的简单或者稍有难度的变形题目,所以,我们在课上教会学生理清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明白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学生在课外还要重视对于问题的反复细心地理解,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怕浪费时间,去认识问题的本质。
数学的学习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思维的过程。这里的思维,是指在不断地细心审阅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扩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攻克那些“难题”,所谓的难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有多么不可解,只是需要我们再进一步地思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在课堂上由简入难,不断地把题目逐层提高,其实,阶梯式的设计题目,就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这里,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解题,只是明明求解一个问题需要三步,而三分之一的学生只是了解到第二步就宣布自己不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很多教师不理解反复讲解学生还不会、学生反复练习还不会的最主要原因。例如:学习了x+30=70,会求x值,那么,2x+30=70,求x值是多少?只要学生认真地去思考,我相信这个问题不用老师教了。所以,我们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最重要的学习手段。
此外,数学的学习还要练习生活实际。这也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比如,我们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你得到的答案若是负数、或者答案比这个长方形的长的数值还大,那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最常见的是计算题、分数问题等。我们平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计算题不丢分,及时检验结果。数学是不容我们出现任何差错,哪怕是差零点几都不行,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我们的学生水平不一、习惯也各异,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对子,互相监督、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数学学习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編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