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5-10-14梁海霞
梁海霞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语文学科具有文化韵味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教育。既带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又给予学生精神的熏陶。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的时期,语文教师应抓住高中生的特点,用文化去感染他们、熏陶他们,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人生价值;语文教学;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指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性和人格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用优秀的语文文化知识来陶冶和感染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融知识和精神于一体。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征,高中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在高中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最有效。这个时候学生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将人文精神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迫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一、挖掘课本
语文课本是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核心。它是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载体。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课文做不同的深入挖掘,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发现人文情趣和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自发地接受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语文教师在讲到舒婷的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应该在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以达到学生对国家的思考,做国家的主人。这反映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比如,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方法中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等相关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上日益活跃。而如今,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也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人文主义观念,以学生本人为主体,关心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心灵等,不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机器,不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而是要全面地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庄子的《逍遥游》时,教师不仅要讲文中相关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和学会这些字词的意义,还要对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进行理解,以达到对传统的人文精神的渗透。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人文主义深刻地把握和理解。
三、创造人文渗透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会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创设人文精神的氛围,以达到人文精神的渗透。首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时,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将文章中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活泼、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师根据课文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自学课文。这种以學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次,教师应视情况而定,应该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应大力给予表扬和赞美。教师应多赞美他们,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是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和影响的结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人文精神来熏陶和感染学生。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2]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