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5-10-14高胜敏牛大山张丽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高胜敏 牛大山 张丽

摘 要:对国家助学金发放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加强助学金发放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受助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感恩意识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后期考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监管工作

国家自2007年实施的高职在校生经济资助政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助学金发放之后,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助学金获得者肆意挥霍、攀比,带来了较坏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助学金发放后的管理工作对发挥国家助学金的积极作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助学金发放后所存在的问题

1.资金使用方向错误

国家发放助学金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继续学业,而有的大学生取得助学金后并没有用于学习生活,而是用于购买名牌衣服、名牌产品,吃喝玩乐等,其影响极为不好。这样既会使学生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会导致国家设立助学金得不偿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容易导致依赖的心理误区

由于国家助学金并不需要学生或家长付出太大的代价或尽到任何义务,当资格评定完毕,资金到位之后,就会将助学金分发给学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学生和家长认为这笔资金是白得的,甚至认为是其应得的,形成依赖的心理误区。这种误区使学生不能意识到助學金的激励意义,只是期望每年都能领到学校发给的助学金,这不但会使助学金成为消磨学生志气的帮凶,还会严重影响到家庭贫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3.学生感恩意识缺失

贫困学生认为国家资助自己上学是国家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而并不认为这是国家为了促使自己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而对自己的帮助,对助学金的领取不珍惜、不感激,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

4.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原本的人际关系较为和谐,但是为了竞争助学金,而互相恶意中伤,存在嫉妒、心怀怨言的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校园不和谐的危险因素。

二、国家助学金发放后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国家加大了助学金的资助范围和力度

这种资助由平均2000元增至平均3000元后,使得助学金成为学生相互争夺的利益,特别是现在家庭真正非常贫困的学生较少,而助学金名额较多,这就会引发学生争抢助学金的现象。

2.缺乏助学金发放后的监督管理

国家助学金一般按照学期发放,一年两次,而且一次认定后,年内不会更改,资金会直接打入学生卡中,避免人为操作。这同时也给辅导员的管理带来问题,当某助学金获得者违反纪律时,无法及时扣掉。而且关于助学金的发放工作,高职院校从上至下都更加重视认定前的审核工作,而忽视发放后的监督管理,这更助长了助学金获得者的肆意行为。

三、国家助学金发放后管理对策

1.建立对象变更机制

助学金获得者不能一直不变,应随时根据其学习、表现情况,给予相应变更。笔者建议,助学金发放时间改为一月一次,以便辅导员及时有效管理。变更工作同样需要严格的程序。首先,校方应明确哪些情况要列为“受助警示”,哪些情况将导致“受助终止”,哪些情况会被“追回受助金”;其次,对原受助学生进行变更处理前,应与学生本人核实相关情况,告知变更缘由,并予公示;最后,对于拟接续的受助对象,仍要参照起初申请程序,完整地履行认定申报流程。

2.进行后期考查工作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否节俭。受助学生应该量入为出,崇尚节约,如发现有吸烟酗酒、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经警示无效的,可以停止发放助学金。其二,是否遵章守纪。受助学生应该洁身自好,遵纪守法,若违反校纪校规,经警示后无效的,可以停发助学金;若受到行政纪律处分的,还应追回已发放的助学金。其三,是否认真学习。首先要保证出勤,其次要激励受助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后期考查,给资格认定阶段的工作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1)辅导员老师要多去学生的班级和宿舍,了解其是否坚持上课,是否按照学校纪律要求自己;(2)由班干部多注意、多观察,及时向老师汇报。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每一位大学生的信用档案系统,对学生的个人奖助学金使用、诚信信息、学费缴纳、考试作弊信息等建档,予以真实、动态、延续的终身保存记录,并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奖惩制度。由资助管理中心领导进行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如开展诚信与反诚信的辩论赛、诚信征文、全校诚信宣讲、公开不诚信行为等活动,给予优秀者表彰奖励,以树立诚信榜样牢固诚信意识,最终达到大学生自觉地按照诚信规则做事。

4.做好国家助学金获得者的感恩教育和监管工作

助学金不仅是一笔资助,而且是社会关心大学生的体现,要把助学金的发放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笔者建议助学金获得者每学期都应该完成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作为他们获得助学金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需要。

综上所述,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有利于教育事业和贫困学生发展的惠民举措,但是在实际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助学金发放后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助学金设立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助学金发放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助学金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使其成为真正的“助学”金。

参考文献:

谢少娜,苏白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高胜敏,1980年2月出生,女,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