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提问助你上活高中语文课

2015-10-14罗佳由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贾府祥林嫂课堂气氛

罗佳由

設疑激趣,趣味能激活思维。教师深入把握文本,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一些深浅适度,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其思维惰性,激发其浓厚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提问得法呢?可尝试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一、切中肯綮,整体把握

分析文章需要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但总是分层次、概括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气氛变得压抑而沉闷,这就需要根据文本内容把问题设计得活一些,激发学生细读文本,获取信息的兴趣。如,针对《故都的秋》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他眼中故都的秋中哪些景物刚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通过研读、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特点是清、静、悲凉,体现这些特点的景物是小院秋色、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斜阳、清秋佳果。这就切中肯綮,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了文章思路。

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

思维始于疑问,教师可以化难为易设计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揣摩作者的思路,层层突破。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对祥林嫂的遭遇和命运的理解分析是难点,可设置几个能贯穿文章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的?每次对她眼睛的描写有什么变化?”“祥林嫂的眼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祥林嫂的遭遇,说说对其临死前的疑问和命运的认识。”“祥林嫂的遭遇有没有代表性?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四个问题层层深入,以对祥林嫂眼睛的分析为切入点,打破逐段讲解、条分缕析的困扰,以一点带动全面,一点切入重心,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对眼睛的分析比较中领悟祥林嫂一次次备受摧残和令人心酸的悲剧命运,比一下子就提出分析中国女性的命运要有效,也有趣得多。

三、探微激趣,开拓思维

抓文本细节,探微激趣,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其思维。如,在讲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时,可让学生思考“愁倚两三松”的含义以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探讨发现,诗人倚靠的不是实指的两颗或者三颗松树,而是写出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后焦躁不安的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愁情,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之情。

四、巧用矛盾,倒逼真相

利用矛盾,激发疑问,往往可以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使问题更明晰、透彻。如,在补充赏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候,我抓住“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让学生思考:既然“不认得”,作者为什么又记住了并且在多年之后还写到了诗句里了呢?一下激发了大家的探究热情,结合“我”的遭际才发现作者要表达的是:虽然檐头挂着天伦叙乐的匾,而我的这个地主家庭实际上缺的正是这种天伦之乐!

五、细察文本,巧抓信息

一个文本,写什么,怎么写,都是为其为表达意图服务的。巧设问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的可写却未写,为什么会这样写,从而领会作者特定的写作动机。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介绍、描述贾府有多种可能的方式,为什么是林黛玉这个视角?

通过细读文本,全面地比较,可以看出黛玉与众不同,具有贾母的外孙女这一客人的重要身份,同时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细心、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初进贾府,什么都好奇,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因而通过她的视角更能把贾府及其上下人等细腻、全面、透彻地描述出来。

巧妙设问,辅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培养了他们在阅读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贾府祥林嫂课堂气氛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