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结构

2015-10-14叶佳怡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示众二元对立卡夫卡

叶佳怡

摘 要: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和鲁迅的《示众》,两部小说都阐述了一种“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结构,都表达了群体性的精神饥饿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戕害。而两者的不同在于,首先,选取的视角不同;其次,描写对象的侧重不同;最后,选取的主体不同,构成遥相呼应的关照。

关键词:看;二元对立;卡夫卡;鲁迅;饥饿艺术家;示众

在解读《乡村医生》时,其中提及《乡村医生》中病人的伤口“在他身体右侧靠近臀部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手掌大小的伤口,玫瑰红色……有许多和我小手指一样大小的虫蛹……它们正用白色的小头和无数小腿蠕动着爬向亮处”,而鲁迅的《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中也有“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之语,两者所描述的伤口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创作与卡夫卡的某种关联。

在查阅文献后发现,将鲁迅与卡夫卡作比较的研究较多,大致分为对两者精神内质的比较(如死亡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生存困境等)和创作手法的比较(如怪诞的手法、反讽的手法)。这令我想到了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和鲁迅的《示众》,两部小说都阐述了一种“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结构,都表达了群体性的精神饥饿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戕害。在我看来,卡夫卡《饥饿艺术家》与《示众》构成的关系尤为有趣。

从小说的内容上来说,卡夫卡笔下的饥饿艺术家是一个自诩为艺术家的“被看”者。即便是饥饿表演风靡之时,人们对他也是不理解的,大多数人是在对异己的好奇心驱使下来看。饥饿艺术家为了所谓的“艺术的荣誉”而主动不吃任何东西,可是许多看守他的人,包括观众却在怀疑这个表演本身的真实性,自然也不懂这种饥饿真正的价值。《示众》中则没有一般小说中的情节变化、人物塑造和景物描写,甚至没有主观的抒情与议论,只描绘了一群人看犯人的场面。至于“白背心”犯人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小说内容中都没有提及。

两部作品都围绕“看”与“被看”展开,但《饥饿艺术家》围绕着这种关系,是以全知视角,一开头较为直露地展示了对立关系。由饥饿表演受追捧到冷落的变化,一步步加剧了矛盾对立。而《示众》刻意淡化了“被看”者,甚至也淡化了具象的“看”者。对“看”者隐去了具体社会特色的描述,运用电影镜头般的视角展现群象,在文本中徒留下“看”与“被看”的场面,却丝毫没有削弱这种对立,甚至有所加强。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主要分为“看”的主体和“被看”的主体两部分。在“看”的主体上,《饥饿艺术家》中的“看”的成员有一定的分类。那些“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一般观众是构成“看”的主体的最庞大的队伍。他们已经不把饥饿艺术家当成和他们同类的人来看,而是当成一种物,一种娱乐消遣的玩物。通过鉴赏饥饿艺术家忍受饥饿的痛苦过程,使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或达到心理上的快感。构成“看”的主体世界的另一重要成员是看守。这些看守人员是由公众推选出来的,并且是固定的,最意味深长的是他们的身份都是屠夫。现实生活中的屠夫是最没有同情心的,他们性格冷酷残忍,视生命为草芥,并且带有一种市侩式的狡黠。因此,“屠夫”在文本里就喻为异化社会中最没有人性和本真人性异化最厉害的人。他们不但日夜看着饥饿艺术家,而且还想方设法诱惑、试探和捉弄他。他们先给别人制造痛苦,然后获得自己的心理快感。作为饥饿演出的组织者和策划人,演出经理也是“看”的主体世界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他,观众才能观看到饥饿艺术家的饥饿演出,“看”的行为才得以产生。在他的眼里,饥饿艺术家是一件“草堆上的作品”“一件极易损坏的物品”。同其他人“看”的行为相比,它更倾向于把饥饿艺术家看成一个客体,一种为他赚钱的工具,而其出卖的商品就是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即忍受饥饿的痛苦。

而《示众》中的“看”的主体是驻足围观的人群,有“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一个猫脸的人”,这一伙围观的看客,并没有具体的分类,而是一次集体的示众。但可以看到的只是强壮的体格和麻木的神情。

在“被看”的主体上,饥饿艺术家就像是一个圆心,所有人物都必须以他为中心,所有“看”的主体的反应都以他的存在为前提。但是他的形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是“看”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是“被看”的主体。作为“看”的客体和对象,饥饿艺术家已经被周围的人物化,被视为一种用以排遣痛苦、获得快感的物,或者是一种他人用来赚钱的工具,失去了作为人存在的类本质;但作为“被看”的主体,他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是异化社会的反抗者,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者。而《示众》中则没有对文中明显“被看”者过多的描述,他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使得这个明显的“被看”者的意义开始弱化。之前的“看”的主体转而加强,那些驻足围观的人群,也在“被看”。那么,在被誰看呢?他们也在集体“示众”被读者看到,进而也就构成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二元结构。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卡夫卡小说全集·中短篇小说集.1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鲁迅.鲁迅小说全集.2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示众二元对立卡夫卡
《卡夫卡传》
恶魔示众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小城畸人》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长腿叔叔》中女性主义代表
法制节目中的示众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