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工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2015-10-14杨玉琴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

杨玉琴

摘 要:“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技工学校学生出发,粗浅地论述了技工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在技工教育中施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师;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几十个不同的学生,只有做到了如何因材,才能更好地施教。所以,“因材”既是施教的前提,更是施教的关键。但在技工教育中,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个人自弹自唱独角戏,学生茫然无所事,根本没有学到应有的技工知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技工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一、因材方面

1.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往往初中毕业后入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并且有较强烈的厌学情绪,学习的意愿不强。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学习成绩没有追求,长期以来形成了厌学、叛逆的心理。很多学生上学就成了混日子,所以逃课旷课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只有首先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作为教师,如果不鼓励学生学习,放任学生堕落下去,那么学生本就孱弱的文化课将继续滑向无底的深渊。另外,学校新开设的技能课程,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意愿,学习基础较差,学生并不能接受新知识。这对将来的学生就业就不会有帮助。因此教师如果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心理。教师在教授知识前,一定要跟学生建立起感情,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鼓励;对于厌学的学生,要找到学生的关注点,提高其学习的意愿。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颗博爱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及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2.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整体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师更要找准学生的优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教学计划,也要顾及学生的基本面,保证难易适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各自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有些学生觉得简单,而有些学生觉得困难。因此,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重视效率也要兼顾公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比如老师在留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部署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外一部分做附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还能让有能力的学生提高拓展,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提高其学习兴趣;对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要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二、施教方面

1.学习是一个知识咀嚼吸收的过程。“填鸭式”教育只能让本就脆弱的课堂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接受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学习,知识并没有那么困难,学习也能有乐趣。作为技工学校,课堂内容更多的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内容,相比于传统知识,更加直观。但是学生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因此教师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堂气氛,动手环节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操作,在讲理论的同时,一定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这样马上学完就能实际操作,有利于知识的吸收。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

比如介绍车床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时,按部就班的讲解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效果特别差。如果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边介绍一边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能多动手,教学的直观性、可懂性都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這样教学,学生知识不准确的地方可以马上暴露出来,有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即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知识,保证了学习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新事物,学生更多时候是充满好奇的,但是如果教学不得法,还会扼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这样不仅学生的基础知识没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技校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得到吸收,那么毕业之后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多培养学生思考的精神,多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谈话,而不是批评。教师只有多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注重讨论和质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比如小组之间的讨论,可以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自己操作一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学生之间分享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在课堂后教师要多帮学生进行总结,把容易出现的问题准备好。

比如在讲数控基础课时,先演示一个复杂零件实物,让学生观看其数控加工过程,然后看零件图,分析其加工工艺,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对零件加工的热情;也可以先分组让学生加工,再讨论总结最优方案。教学方法的变换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效果也非常好。因材施教也就蕴含其中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近年来对技工教育特别重视,作为一名技校老师,为了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级技工人才,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进行更多更好的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治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M].重庆出版社,2008.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
最美教师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