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互动视域下主辅专业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2015-10-14李忠华刘鑫

学理论·下 2015年7期

李忠华 刘鑫

摘 要: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不仅源于学院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专业内涵建设与均衡发展。专业共同体互动意在充分挖掘每个专业的潜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院校的整体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不均衡的缘由,探究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共同体互动的均衡发展潜在价值,提出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跨专业构建“主辅专业协作联盟”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共同体;主辅专业;协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27-02

引言

“专业互动”与“均衡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追求。在呼吁高职院校专业均衡发展以及区域校际专业均衡发展的背景下,示范校在追求自身卓越发展的同时,理应承担起推动区域专业布局与均衡发展的重任。基于此,示范校面临着发展内涵与推动主辅专业均衡发展的双重使命。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职院)作为铁路高职院校的示范学校,更应该把专业均衡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核心,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专业共同体互动下主辅专业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一)由于高职专业发展政策非均衡化所致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高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适合的战略,却忽视了教育的均衡性问题,把专业发展划分为适应区域经济的所谓“主体”和“辅助”,并实施推进,从而引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环境,促使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地朝着非均衡性专业布局而推进。同时,由于“主体”和“辅助”专业经济投入的差距,造成了院校间、院校内办学条件的差距,也加剧了专业的非均衡化的状态。

(二)重点专业制度加剧了不均衡状态

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口号下,选择了符合市场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重点专业,加剧了技能、技术领域的不均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专业之间差距拉大,造成了一批“普通专业”“冷专业”。重点专业大都集中在国家基础建设红火,扶持力度高的产业和行业,无论其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以最好配备,促使了专业的非均衡化的状态。

(三)教育产业化浪潮,加剧了专业差距

近些年来,我国受经济产业化的影响,掀起了教育产业化浪潮,为了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各地高职院校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进行了调整,相继开办优质的专业资源,同时扩大了优质专业的办学规模,集聚更多的人才,导致高职院校出现了严重的以学生为导向的专业分流现象,甚至蚕食院校内部的其他专业优质生源,造成了更大的不均衡,造就一大批看似红火,却是生源不足的专业。

二、高职院校专业共同体互动的价值体现

高职院校发展专业共同体应该是院部组织在双方相互融合和包容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来达成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帮助的组织形态。同时,在这种组织形态之内,所有的人员都必须相互尊重和谅解,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收益,求得学校的进一步快速腾飞。

(一)共同愿景凝聚专业持续发展的力量

这里的共同愿景指的是为了达到统一的目标和愿望,共同体所拥有的同样的镜像,对组织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也可以使各种活动协调发展,这种深切关注可以在专业内部形成感召力,从而带动更多的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断奋斗。也就是说,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主辅专业紧密结合,成为学校专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共同愿景是共同体内部不断交流和沟通的结果,也是双方就利益问题共同协商后得出的一致结果。假如不具备共同愿景,那么专业间的结合就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只是数量上的叠加而已。专业发展共同体有很多种形式,尽管如此,它的最核心的部位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主要就是利用主辅专业间的协调来使得学校和共同体获益。

(二)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现在,高职院校发展投入人财物力更偏爱主体专业,所以,学校在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强势专业越来越好,而劣势专业越来越差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想要发展,但是苦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有限,教育资金的有限,以及教学设备的不够充分等原因,不能够很好地发展该校的辅助专业。高职院校发展专业共同体正是要逐步弥补目前院校管理体制的遗憾,利用其优势互补的特性来谋求共同体专业的相互补充和资源共享等条件,以此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利益和资源的共享,使得主体专业与辅助专业间的待遇进一步缩小。共同体内专业之间可以利用交流、研讨和主题会等方式来进一步缩小专业之间的差距,同时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并实现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利用率。所以,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共同体的重视将会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使其内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实现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三)尽力促进教育公平

当然,专业之间的差异是必然会出现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才使得每个高职院校发展自身的特色专业成了可能。也正是由于彼此的差异,才使得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成了可能,也才能有利于学院内部专业的优势互补。与此同时,专业共同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将使得专业不再僵化,而是出现融合的态势,从而使得主辅专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有利于教育资源公平性的进一步体现。

除此之外,共同体内专业之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单向循环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动态互补的方式,利用组织间的内部交流和融通来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和管理,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收益。互动与合作可以使专业之间出现融合和沟通的态势,也有利于各个专业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来实现思想和项目的交流与融通,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的经验和机会,有助于其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和前进。

三、构建湖南铁道职院“主辅专业协作联盟”的对策

主辅专业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湖南铁道职院的实践中,构想出面向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专业共同体互动下的主辅专业协作联盟发展的模式。这个联盟主要是通过群体协作来实现信息技术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以此来使得彼此之间优势互补,为了完成共同愿景而不懈努力,建立专业协作组织;以整体的形式共同承担解决问题,而非将问题进行分解,以协作交流的模式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利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这就是共同体的最终旨归。

(一)主辅专业独立对策

主辅专业协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资源平等。希望通过彼此之间的准确定位和相互沟通来实现利益共同体的搭建,以此来谋求双方的获益。基于权变组织理论的考量,组织可以看作是观念上的一种松散的集合,在这个组织中,每个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彼此独立但又彼此勾连,为了获得共同体的最大收益而不断合作与交流。所以,主辅专业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二)主辅专业共同愿景对策

专业协作联盟的基础是共同愿景,也就是说一个专业共同体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来建立的一个团队组织。这个团队组织有着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关注点,希望通过彼此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实现那个之前就勾画好的可靠的、有条件和有能力实现的宏伟蓝图,以此来不断促进主辅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共同愿景就是专业共同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教育者的自身追求和本职使命所在,值得每个教育者遵守和践行。

(三)尊重专业差异,体现专业特色

主辅专业协作联盟属于专业之间的自愿组合,同时也是基于合作互助的关系,在承认专业差异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此来试图通过专业互补来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然而,专业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不但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区别,还有优势和专业积累的区别,这就使得专业双方在合作交流的时候,必须尊重双方的差异性,本着理解和包容的目的来进行合作交流,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进而在专业化特色领域内来实现多样化和协同化的发展态势。

(四)共享共建,共同发展

主辅专业协作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可以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交流和沟通。举个例子,有些专业由于学院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和教学设备有限,所以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是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从而显得孤立无援,长此以往,势必使得该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弱,也不利于整体学科的协调发展。因此,主辅专业就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打破思维定式,在共同学习和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给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达到沟通互助交流的目标。

(五)“和而不同”的专业联盟对策

由于主辅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也会使得群体成员之间产生不信任的行为,同时也会由于这种差异而关注到自身并未注意到的新领域,从而使得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所以,对于这些差异而言,并不全是坏事,而是一种有效的借鉴,也是校际之间和专业之间协作发展的前提,真正形成“和而不同”的高效主辅专业协作联合体;充分重视差异和特色,以此来实现在帮助和交流中的有效提升,依托互联网络,开展基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和而不同”的主辅专业协作联盟,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四、结语

“专业互动”与“均衡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也是目前教育学界必须重视的棘手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缘由,探究高职院校专业共同体互动的均衡发展潜在价值,完成湖南铁道职院“主辅专业协作联盟”的构想,并对其内涵、特征及组织模式进行探讨,对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均衡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晓东.校际协作学习方法和基于差异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进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6).

[2]马敏,王冲庆.教师教育新模式理论探索及其实践[J].教育研究,2012(11).

[3]胡伶.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