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
2015-10-14黄亮
黄亮
摘 要: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在晚清政治腐败的大背景下,身为理学大师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洁身自爱,廉洁从政,是因为其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尚“灭人欲,存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廉洁;俭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11-02
廉就是清廉、廉洁,是指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为人要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拒绝一切贪腐的行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廉主要是对从政者的道德要求。儒家思想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八德中,廉是唯一对官吏的道德规范。《管子》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四大精神支柱,称作“国之四维”。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廉政是关系到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廉是政之本,是官德的首要之义,是官吏应遵循的首要准则。
一、曾国藩对廉洁从政的重视
曾国藩身处晚清内忧外患的败局,鉴于当时满清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曾国藩对当时官吏的廉洁问题是高度重视的。对于国家和政权而言,曾国藩认为吏治腐败、官吏鱼肉百姓是造成民心涣散的重要原因,而民心一旦涣散,则将导致大乱亡国。曾国藩认为廉洁对于个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他意识到只有做到廉洁,才能在下属面前树立威信,得到拥护爱戴,各级官吏才不敢怠慢。曾国藩办理团练初始时就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君父,即借以号召吾乡之豪杰。”[1]104在带领湘军作战的十多年里,曾国藩始终能做到以身作则,借此希望以自己的廉洁影响幕僚和属下,从而形成清廉的风气。“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答圣主。”[2]336曾国藩也总是以廉字告诫营官,廉是使兵勇畏服的首要之义,“欲服军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不独兵勇畏服,亦且鬼神钦伏矣。”[3]438
二、曾国藩的廉洁从政之道
要做到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作为理学大师,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尚“灭人欲,存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总结“居官四败”中的一条就是“贪鄙无忌者败”。贪欲是产生腐败的人性根源,贪欲使为官者不讲操守,不讲道德,如果不能克制贪得无厌的欲望,那么最后只能招致身败名裂的下场。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欲乃心中之贼”,“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4]1082。如果贪欲不加以克制,必定会滋生腐败,所以,要做到清廉,首先要谨防心中贼——贪欲。曾国藩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提醒自己要戒除私欲,“至方寸检点,则惟是急功、近利、穿窬、乡原、鄙夫数大端,以免此为至幸。大抵皆是人欲之私,更无所谓天理之私。”[5]3066曾国藩在书信中说:“为‘利而出,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6]84曾国藩以此告诫那些做事只想着私利的人,莫生好利之心,不要贪利忘义。
此外,曾国藩认为要做到廉洁,必须要崇尚俭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贪污腐败与官员的生活奢靡是分不开的,所以,曾国藩主张廉洁需从俭朴做起。要做到廉,还必须戒奢侈奢靡,崇尚俭朴,曾国藩虽位居高官,但他始终过着俭朴、清淡的生活,“疏食菲衣,自甘淡薄,每食不得过四蔑,男女婚嫁不得过二百金”[7]2785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到了晚年,曾国藩依旧在“俭”字上痛下功夫,他因自己耗费八两银子打了一把银壶而羞愧不已:“李翥汉言照李希帅之样打银壶一把,为炖人参、燕窝之用,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今小民皆食草根,官员亦多穷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虚名,惭愧何地!以后当于此等处痛下针砭。”[8]1368曾国藩在家书中总结自己的官宦生涯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9]324曾国藩不仅自己如此,而且也告诫家人要奉行崇俭戒奢的生活,唯恐仕宦之家“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染上骄奢淫逸的恶习,他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家败,离不得个‘奢字。”[10]601正是有鉴于廉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曾国藩把“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列为“八本”的家规之一。同时,曾国藩也用俭字严格要求官吏将领们要做到俭以养廉、廉洁奉公。曾国藩在《劝诫委员四条》中规定:“一曰习勤劳以尽职;二曰崇俭约以养廉;三曰勤学问以广才;四曰戒傲惰以正俗。”[11]447-448在《劝诫州县四条》中写道:“一曰治暑内以端本;二曰明刑法以清讼;三曰重农事以厚生;四曰崇俭约以养廉。”[11]444-445在《劝诫营官四条》中明确规定:“一曰禁骚扰以安民;二曰戒烟赌以儆惰;三曰勤训练以御寇;四曰崇廉俭以服众。”[11]445-446在《劝诫绅士四条》中指出:“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二曰崇廉让以奉公;三曰禁大言以务实;四曰扩才识以待用。”[11]448-449曾国藩认为俭以养廉的要旨就在于不要贪图大方豪爽的虚名,不用担心别人说自己悭吝,他在家书中说:“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己。莫怕寒村二字,莫怕铿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12]1058曾国藩崇俭是因为俭不仅可以培养廉德,更重要的是“俭者可以正风气”。[13]3472可见,曾国藩认为崇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关系到社会安危、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
在晚清政局极度腐败的大背景下,曾国藩无论身居何等要职,仍然能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曾国藩在踏入官场时,便立下了清廉从政的誓言:“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14]183在从政的三十余年里,曾国藩的确践行了“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的誓言。曾国藩去世时,只留下一万多两养廉银。曾国藩去世前曾嘱咐家人办丧事不许收一分钱,曾国藩生前的幕僚众多,所以丧礼办得很大,这一万多两银子基本上都花在了办丧事上,因此,曾国藩并没有留下丰厚的财产给后人。曾国藩正是严格恪守“不贪财、不苟取”的从政信条,才使其成为官场“立德”的楷模。
三、曾国藩廉洁从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于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从古至今,廉洁从政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所高度重视,因为廉洁与否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国家和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目前,廉洁从政也是我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侵蚀着某些理想信念薄弱的领导干部。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五十多人。从政者的腐败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关系,而且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腐败问题如果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亡党亡国。回顾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于当前的党员干部清廉从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曾国藩认为要做到为政清廉,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对于当今的党员干部而言,要做到廉洁从政,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树立大公无私的公私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筑牢思想和道德防线。曾国藩虽然位居高官,但他始终保持寒士的生活作风,身体力行倡导俭以养廉,生活俭朴,力戒奢靡,同时也告诫家人要保持寒士家风,更不忘谆谆告诫各级官吏和将领要“崇俭约以养廉”。当前,有很多党员干部生活奢靡,讲排场、比阔气、攀比之风盛行,完全忘记了党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所以,对当前的党员干部而言,学习曾国藩俭以养廉的廉洁之道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5.
[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
[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M].长沙:岳麓书社,1985.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5.
[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90.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0.
[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第4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
[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9.
[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7.
[1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杂著[M].长沙:岳麓书社,2011.
[1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6.
[1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1.
[14]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