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2015-10-14郭帅鹏陈艳范传吉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信息传播

郭帅鹏 陈艳 范传吉

摘 要:中共党史的地位、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党史教育路径要符合微信时代的特点。了解微信的特点,分析微信在党史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通过突出信息推送功能、实现“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参与平台建设等措施发挥微信公众平台载体作用,提出转变传统的党史教育观念、微信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师生的互动交流。

关键词:微信时代;党史教育;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13-0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公众网络平台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特别是大学生,成了微信使用的主要群体。微信时代到来了,那么中共党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路径应符合微信时代的特点。中共党史课程是讲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党不断理论创新的历史,也讲党的产生发展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1] 。中共党史的学习研究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各种问题,多半都可以从中共以往的历史中找到其生成发展的脉络或线索。所以对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意义重大。那么,微信时代的到来对党史的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微信的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1.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到达率高

微信改变传统的交流方式,可使语言、视频、图片、文字相融合。信息传播更便捷、更迅速。人们只要成为微信用户,便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与朋友沟通和分享信息,让快速传播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大量发展,信息呈碎片化、多样化等趋势,以至信息量的增加。微信平台的传播方式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信息推送到对方微信上,可以实现对用户的强制阅读,以达到信息的阅读量效果。而且信息的达到率几乎百分之百。

2.丰富媒体内容,便于分享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而微信在这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微信特有的对讲功能,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更加便于分享用户的所见所闻。同时用户除了使用聊天功能,还可以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通过转载、转发及“@”功能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符合大学生对信息多样化的要求。

3.一对一的互动机制

通过微信平台给其他用户推送信息,一旦其中一方回复,那么就会进入一对一的互动,其他微信好友看不到这“一对一”的互动信息,除非改变设置。这样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仅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而且用户回复的质量更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微信在大学生党史教育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1.微信在大学生活中普遍应用

微信就其免费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喜爱。据了解,大学生使用微信几乎百分之百。其中微信语音聊天、购物、理财、支付功能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大部分学校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平台得到最新消息通知,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创业,提高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目前,手机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最新消息的主要渠道,而微信新闻、朋友圈动态是大学生浏览频率较高的手机网页,部分大学生以此为平台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2.传统的党史教育方式及内容存在不足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的教学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内容表达枯燥使当代大学生不感兴趣。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富裕的和平年代,对党的成立、发展及执政的历程没有感同身受的概念。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为党史理论教育提供了转机。微信可使语言、视频、图片、文字相融合,达到声文并茂的效果。从而增加了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趣味性,利于大学生的接受。所以,党史的教育要与时俱进,开创新的教学路径。

3.大学生对新兴的教育模式感兴趣

传统高校党史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学生对新型党史教育的模式比较向往。由于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好奇心最大的时期,对新事物好奇及其渴望。虽然他们对党的经历没有感同身受的概念,但是他们还是对党的发展历史感兴趣的,只不过他们不喜欢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微信时代的到来,为他们“重拾”党史知识提供了新的路径方式。微信的传播交流功能,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使用和认可。

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载体作用

1.突出信息的推送,严格“内容把关”

事实上,每一个微信用户都会有好多好友,都会去关注好多公众号,所以容易产生信息疲劳。所以,只有将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做出特色才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例如,在公共平台上发布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关于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学术具有一定严肃性、枯燥性。同时还要推送一些具有趣味性而不低俗的党史知识。在信息编辑上,要声、图、文并茂,突出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接受[2]。在信息的推送上,要严格把握信息的内容。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各种信息、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毫无关联的信息,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际圈子里。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对于信息筛选辨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给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带来障碍。最让人担忧的是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这极易导致信息在传播中失真、变形,产生控制的危机。所以,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推送者要认真筛选出对大学生党史教育有利的信息[3]。

2.借助公众平台,实现“针对性”教育

当今世界,网络的高度发达,信息大量的、多样化的传播、多元的信息环境,未必会带来更具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明智的受众,有时会引起大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困惑与盲从。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媒介素养,培养自己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教育内容大多是正面的,即使有反面的信息,也会一点而过或是“正面地”维护一下,不会深入的介绍,这也是研究的“禁区”。由于,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反叛性,就越感到疑惑或认为执政者不够真诚,那么就会有损党在部分大学生的形象。杨奎松在《谈往阅今——中共党史访谈录》中说:“因为长期以来苏联政治历史的部分真相被掩盖了,公开的政治宣传只讲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一旦被揭露出来,那些一直在为苏联政治辩护的欧洲共产党人马上就因毫无免疫力而全面陷入被动,他们对苏联政治的信心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不要等到别人的揭露,主动正面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过,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给人一种真诚的力量。一个党派也不例外。在具体的党史教育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详细的答疑。非课堂时间,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学习。通过微信平台再教育也补充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3.引导大学生参与平台建设

党史知识的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要讲究实效性。让更多的大学生直接参与进来,使他们也成为党史知识教育的发布者。当今信息的多样化、获得渠道多样化,学生们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很多不同形式的信息,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他们经过编辑后提供给学校微信平台,内容合格,就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平台发布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其内容,学生发布的信息再被别人分享传播,会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其实是学习思想的汇集,不但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还可以根据学生们参与的内容调整党史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四、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党史教育主要内容来自于书本及一些相关纸质资料。微信的时代,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海量信息,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更加广泛化,传统单纯的说教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情感的需求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名人微信、朋友圈中的好友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自我学习,潜移默化地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了解的更深刻,这使学生不会轻易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信息。形成微信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2.微信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

微信时代,教师就必须积极了解微信的特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追梦筑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方面去适应微信时代的特点。

3.师生的互动问题

微信有很强的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单独加老师为好友,也可以关注老师的公众号。学生对老师的关注,证明学生对老师还是很信任的。所以,老师在互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人都有困惑的时候,老师也不例外,尽量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有时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与在现实中或网络中得到的知识不符,甚至是相悖,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可能会受到外界不真实信息的歪曲引导。那么,作为老师及“好友”,就要对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传播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

[2]张丽莉.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3(2):45-46.

[3]庞丽铷,苏琪.“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信息传播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