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操作规程
2015-10-13侯祥保孙家宁李文红
魏 峰 侯祥保 孙家宁 李文红
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操作规程
魏 峰1侯祥保1孙家宁2李文红1
(1.江苏徐州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2.睢宁县种子协会 睢宁县农委,江苏 徐州 221200)
从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菇厂环境、厂房建设、原料要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包装等方面,规范江苏地区的工厂化海鲜菇生产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推进江苏省食用菌产品与国际食用菌产品的接轨。
海鲜菇;工厂化;操作规程
海鲜菇(),又称真姬菇、斑玉蕈,其菇形优美,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根据子实体颜色的不同,真姬菇可分为白色品系和灰褐色品系,海鲜菇属白色真姬菇,工厂化袋式栽培以白色品系为主。今将徐州海鲜菇工厂化高效生产规程介绍如下。
1 厂房建设
1.1 厂址选择与厂区布局
生产场地应生态环境良好,周边3千米内无工业三废等污染源,远离医院、学校、居民区,公路主干线500米以上,交通便利,符合NY 5358—2007规定。
图1 厂区规划
根据生产工艺,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规划菇场总体布局,厂区分为堆料场、仓库、拌料区、制包区、灭菌区、接种区、培养区、栽培出菇区、加工车间等(图1)。配套区与栽培出菇区的比例约为1.1︰1。
(1)水、电配置。一般日产10吨的海鲜菇工厂应装配1200KVA变压器1套,日供水量约需150吨。
(2)菇房建设。采用双面0.5毫米的彩钢夹芯板。板厚:外围板12.5厘米、顶板15厘米、走道和隔板10厘米,夹芯板内的泡沫密度为18千克/立方米,板与板之间密封。菇房外形与走廊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菇房外部
图3 菇房走廊
1.2 接种室建设
(1)结构。每间64平方米(8米×8米),包括净化缓冲间、强制冷间和接种间,密封、无死角、可调温。
(2)设备。YT-015箱式臭氧发生器一体机和高效空气过滤器各1台,自动接种机可采用国产专利产品。
1.3 养菌房建设
工厂化标准冷库房装备净化中央空调机组。单菌房面积70平方米(10米×7米×4.5米),脊高6米,设1×1.8(米)门2扇。培养架采用1.0×1.2(厘米)镀锌角铁焊接,中架宽1.3米,边架宽0.9米,层间距0.35米,底层离地0.2米,共10层。架间走道宽0.75米。地脚用螺栓加固。每库可以培养20 000~24 000 包。
1.4 出菇房建设
出菇房建造要求与养菌房相同。
(1)通气设施。每间标准出菇房配备冷凝恒温机组控制开关,2个换气扇或采用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自动控制设备。
(2)降温设施。每间标准菇房安装1台10 HP制冷机组。
(3)辅助设备。每间标准菇房安装35瓦节能灯4盏,加湿量9千克/小时的超声波加湿机1台,每层装LED灯带。
(4)出菇床架。层间高0.5米,共6层,架间走道宽1.1米,底层离地0.2米。
2 基质
2.1 主料
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饼粉等为主料。料要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不结块、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木屑树种宜用杨、柳、山毛榉、抱栎等阔叶树。若用针叶树种的木屑则需自然堆积6个月以上。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3天,质量符合NY5099的要求。
2.2 辅料
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石灰、轻质碳酸钙等。培养料添加剂应按照NY5099—2002标准执行,不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不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
3 菌种
选用经过出菇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工厂化生产、商品性好、货架期长的优良菌株。品种(菌株)应符合NY/T5333中3.1.2的要求。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2010的要求。
4 栽培技术
4.1 培养料配方
配方1:木屑38%,棉籽壳40%,麦麸10%,玉米粉10%,碳酸钙1%,石灰1%。配方2:玉米芯粉50%,棉籽壳36%,麦麸10%,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配方3:木屑73%,棉籽壳10%,麸皮10%,黄豆粉4%,石灰1%,过磷酸钙2%。含水量63%~65%,pH 7.5~8.0。除上述3个配方外,各地也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用其他配方,但需做出菇试验。
4.2 拌料制包
按培养基配方准备原料。干拌后加水搅拌均匀,调节pH至7.5~8.0。采用折径(17~18)×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料袋,利用双冲压装袋机制包(图4),每袋装湿料1.1~1.2千克,料高14~15厘米,料中间预埋直径2.5厘米、长13厘米的塑料打孔棒,拉紧套环,盖上防水透气型塑料盖。聚丙烯料袋应符合GB9693的规定。
图4 装袋
4.3 灭菌冷却
将栽培包放置于37×47×10.5(厘米)的塑料周转筐内,再将筐放置于杀菌台车上,移入高压灭菌炉内。压力达1.2~1.5千克/平方厘米,料温达123 ℃时保持2小时,自然降压至0时取出。灭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冷却,待温度降至25 ℃以下时接种。
4.4 接种养菌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接种(图5)。接种时挖除栽培种表层1~2厘米老菌皮,菌种接入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内。如果采用自动接种机接种,接种量为1︰30~35。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保持温度22~24 ℃,空气相对湿度65%~70%。继电器每隔6小时通风换气15分钟,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25%。
图5 接种
头7天每天检查栽培包,7天后每2天检查1次,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发现污染包并剔除。接种后45天左右菌丝吃透培养料。继续培养50天左右,料面出现黄色水珠,袋壁处菌丝颜色由洁白转为土黄色,并形成粗壮的菌丝束,表明菌丝生理成熟。
4.5 出菇管理
(1)搔菌。菌丝生理成熟的菌包,用搔菌耙或专用搔菌机剔除培养料表面5~6毫米老菌种及表层老菌丝。培养料面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约1.5~2厘米,使料面成圆丘状。
(2)转色催蕾。搔菌后的菌袋,移入温度14~16 ℃、空气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的栽培库房内,料面覆盖无纺布保湿,每天向无纺布喷水或启动加湿器加湿,闭光培养5~7天。待瓶口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即进入催菇处理。菇房温度降至12~14 ℃,日光灯光照增加至100~200勒克斯,1周左右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菇蕾形成。
4.6 出菇管理
温度前期应控制在14~16 ℃,后期控制在13~14 ℃。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向空间喷雾增湿,忌直接向菇蕾喷水。每天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4~12次,每次6分钟。菇盖较小多通风,菇盖直径0.5~0.8厘米时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至0.3%~0.35%,抑制菇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前期适当增加光照促进原基形成、分化,临近采摘时减少光照。
5 采收、加工
5.1 采收分级
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7~12天,当菇柄长达12~15厘米,菇盖直径1.5~2.5厘米时(图6),应及时采收。白色海鲜菇可分为3个等级:一级菇,菌盖直径1.5~2.5厘米,菌柄长12~15厘米;二级菇,菌盖直径2.6~3.5厘米,菌柄长9~12厘米;三级菇,菌盖直径3.6~4.5厘米,菌柄长8厘米以下。
图6 采收期
采收一潮后,随即拉出废弃栽培料,栽培库房用水清洗,用蒸汽熏蒸除菌杀虫。
5.2 加工、保鲜
削去菌柄基部的杂质,拣出伤、残、病菇,根据市场需要分级后称重归类堆放,真空包装(图7),每袋 2.5千克。内包装塑料膜应符合GB9688的规定。产品包装上要有下列明确标识:产地,产品名称,厂名,商标,条形码,净重量。净重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图7 加工包装
用保温车或冷藏车运输,低温贮存,贮存温度(4±2)℃,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放。
6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6.1 菌丝培养期
接种前24小时用84消毒液消毒,接种前8小时用臭氧机消毒,1小时前开启空气净化系统通风换气,接种人员应穿戴已清洗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人员双手和接种工具用浓度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要经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后冷却备用,菌种瓶的外壁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菌种瓶的瓶口用火焰封口。自动接种机的各工作部件接种前要用75%的酒精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刀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接种作业区域的通风换气单元采用下吹式,空气净化度达到10 000级。
6.2 发菌期
(1)培养室消毒。在每批菌包进房前2~3天,用5%的石灰水向地面、床架和墙壁全面喷洒一次,待地面干燥后再放入菌包。
(2)菌包检查。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受青霉、绿色木霉、细菌、毛霉等杂菌感染,发生褐腐病、褐斑病侵染性病害及生理性斑点病、出菇迟缓和畸形菇等。害虫主要是菇蝇等。必须每天派有经验的员工挑选菌包;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跳虫,及时拣出集中处理;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感染,可以继续留用出菇。
6.3 出菇期
在出菇期间禁用任何药剂防病治虫。
7 建立生产档案
应建立无公害食品海鲜菇生产技术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及各项生产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
[1] 山东省农业厅. 海鲜菇工厂生产简明技术规程[J]. 山东蔬菜, 2012(2): 40-43.
[2] 邹积华, 崔从光, 赵竹青. 无公害食品海鲜菇工厂生产简明技术规程[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2): 107-113.
[3] 卢成苗, 贾金川, 范育明, 等.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12(4): 83-84.
[4] 无公害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S]. DB 3703/T038—2005.
2014年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2014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资助项目SXG([2014]05)
魏峰(1968—),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现主要从事食用菌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wfnlgc@126.com
S646
B
2095-0934(2015)0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