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话语分析*
——以“和谐”为例

2015-10-13□文|袁

中国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天涯语料库和谐

□文|袁 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话语分析*
——以“和谐”为例

□文|袁 蕾

文章以《人民日报》和天涯论坛为典型样本,将框架理论与语料库技术、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和谐”这一主题在两种话语中所建构的不同框架,并强调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重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互动、互融、互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话语 政治传播 框架 语料库

近年来,我国的舆论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承载着公共舆论的公共话语空间发生了迅速的分化和重构”。[1]“在复杂、多元的话语所构成的公共话语空间中,我们可以大致区分为两大类:官方话语空间与民间话语空间。”[2]因此,关于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互动与博弈成为了我国舆论引导的新视阈。

一、研究动机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内共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4]因而,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一时的“政治热词”,而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文化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希望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由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5]因此,如何构建核心价值观,增强其感召力就成为工作的重点。本文认为,在当前全媒体的舆论生态下,国家单方面的话语构建已难以担此重任,对市井心态的体察和民间话语的吸纳,实现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互动、互融、互通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为例,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话语与以天涯论坛为代表的民间话语是如何建构“和谐”这一价值观的,有何共性和差异,并如何达到两者的互动、互融、互通。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提供借鉴,使其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融于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6]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抽样的方式来分析两种传播话语。

(一)取样说明

抽样研究是一种由部分认识整体的方法,因此这个“部分”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

1.样本来源

官方话语是指“以官方大众传播媒体、文件和会议为载体”的话语空间。[7]“《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一直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8]因此,《人民日报》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解读是最精准的,自然成为研究官方话语最合适的样本源。

民间话语是指“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各种人际传播渠道为载体”[9]的话语空间。天涯论坛自创办以来,迅速以开放、包容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华语论坛社区。因此,本文选择天涯论坛作为研究民间话语的样本来源。

2.样本采取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2年11月提出的,但从《人民日报》和天涯论坛的文章看,一直到2013年12月,讨论都不太多(这期间《人民日报》共有相关文章16篇;天涯论坛共有相关帖子57个)。真正形成热潮的是在2014年(《人民日报》共有相关文章416篇;天涯论坛的相关帖子则达到1643个),因此本文把样本选择的时间跨度选定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在“《人民日报》数据库”中以“和谐”为主题词检索标题,获得样本75个;在天涯论坛以“和谐”为主题词检索标题,获得样本1873个。为使两者样本数量相当以便更加客观地说明问题,本文将“天涯论坛”的1873个帖子分成12个月按帖子点击量进行排序,选取每个月点击量前6名的帖子,共计72个样本。

(二)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话语,因此采用了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以及话语分析中的语料库技术和文本细读法。

1.理论基础: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最初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近年来,框架理论作为一个热门的传播学概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领域关于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戈夫曼把框架定义为“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的认知结构。[10]恩特曼则认为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固定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11]因此,“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12]框架就好比是一个舞台,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演员排斥不合适的演员;其次,通过化妆、造型、队形、道具等方式来塑造这些演员,从而更好地凸显这个节目的主题。这些化妆、造型、队形、道具……就是框架装置。

2.分析方法:语料库技术和文本细读

语料库技术是话语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很好的工具,语料库技术可以进行词频、主题词、搭配、索引和话语韵的分析。在现有的框架研究文献中,关键词分析是确定文本框架类型的重要方法,关键词是指“一段时期内媒体关于某类报道内容使用频率较高、具有主题性意义的关键词语”。[13]因此,语料库技术中的词频统计和索引行分析都能帮助确定文本中的框架类型。词频统计是语料库技术最基本的方法;语料库索引是语料库技术最核心的方法。本文先根据高频词确定官民两方话语的基本框架类型,再通过语料库索引验证这种框架类型。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区别于大而化之的文本解读,文本细读更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因而也是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前文讲到,语料库技术能够帮助确定文本的框架类型,但是要具体分析文本的框架装置,则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因此,本文会在确定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来讨论两者各使用了什么样的框架装置。

三、文本分析

本部分内容将分别对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框架以及框架装置进行分析。

(一)官方话语框架

对于官方话语的框架是通过关键词分析来确定的。

1.高频词分析

首先我们对《人民日报》语料库的词频进行分析,除去一些虚词,词频排在前20位的词如表1:

表1 《人民日报》语料库词频统计表

由表1可知,官方话语中的“和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涵盖了文化、经济、民族、医疗、环境、生态诸方面。从“建设、群众、我们、合作”这些词可以看出,官方话语中对“和谐”不仅停留在诠释,也注重构建。虽然“中国、国家”这些词出现频率也比较高,但是从其他高频词来看,“和谐”的官方话语构建还是更侧重社会层面。因此,《人民日报》关于“和谐”的传播框架是“社会和谐”。

2.语料库索引分析

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的“词汇搭配”功能,得出与“和谐”搭配的常用词如表2:

表2 《人民日报》语料库与“和谐”搭配的词语列表

从表2可以看到,搭配频率最高的就是“社会”一词,远远高于其他名词。而且在其他搭配的名词中,除了“价值观”,频率比较高的有“患”“医”,主要讲医患关系与和谐之间的联系,因此也是落脚在社会层面。

(二)官方话语的框架装置

确定框架之后,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分析出官方话语的框架装置。

1.内容的选择

《人民日报》的75篇报道中,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的和谐、国家(民族)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个人)的和谐。在全部文本中所占的比重如表3:

表3 《人民日报》报道中各种内容的比重

显而易见,《人民日报》突出和强调的是社会的和谐,其他几个方面的和谐相对弱化。

2.显著性安排

《人民日报》大多在标题中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身的观点,并且在导语中直接设定全文的基调。如2014年6月3日的报道《发展公益事业 共建和谐社会》在导语中写道:“公益事业是扶危济困的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在发展新阶段,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标题中直接点明了大家共同建设的是一个“和谐社会”,在导语中更是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公益事业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言语源的选择和强调

《人民日报》的言语源选择主要包括三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或讲话;专家、学者的观点或社论;某个集群具体事件的剪影。因此,虽然《人民日报》的报道既有主题式的框架,又有插曲式的框架,但传递的几乎都是社会性议题。为了增强话语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人民日报》经常会引述党和国家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的观点。如2014年9月1日的报道《对话价值观(4)・(和谐篇):和谐共存 理解包容》就引用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的观点:“一个社会要是不和谐,就会不稳定。人在社会上有差别,如何达到和谐呢?就是荀子说过的‘群居和一’,‘和’,既要相互尊重并存,也要相互合作,对于治理社会非常重要。”此外,《人民日报》也经常运用数据来强调问题。如2014年11月23日的报道《“和谐边界”惠民生》中写道:“近年来,莒县共同建设边界‘富裕路’26条、460公里,架‘连心桥’7座,治理‘同心河’8条,修筑‘友谊坝’11座,设立移动通讯塔50个等,边界地区呈现出‘同饮一条河、共护一座山、同读一所校、共行一条道’的共谋发展大势。”通过这些数据来阐明两县建设和谐边界后的一系列成果。

(三)民间话语框架

与《人民日报》相比,天涯论坛关于“和谐”的话语有明显的区别。

1.高频词分析

运用软件对天涯论坛语料库进行分析后,得出词频排在前20位的如表4:

表4 天涯论坛语料库词频统计表

天涯论坛关于“和谐”的话题很纯粹,从“婆婆、老公、孩子、生活、关系、爱”这些高频词就可以看得出话题都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而且高频词大多是名词跟代词,缺少动词,说明大家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对问题的阐述而不是解决。

2.语料库索引分析

再进一步分析天涯论坛中与“和谐”搭配的词,如表5:

表5 天涯论坛语料库与“和谐”搭配的词语列表

天涯论坛中与“和谐”搭配的词并没有呈现集群的特点,这也符合民间语言非系统性的特点。但从表5可以看出,“生活”“结婚”“性生活”“家庭”“婆媳”,无一不是生活层面的内容。因此,天涯论坛关于“和谐”的话语主要是在“生活和谐”这一框架内展开的。

(四)民间话语的框架装置

对于民间话语,也同样是从内容的选择、显著性安排和言语源的选择与强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的选择

天涯论坛中关于“和谐”的话语也是包含了五方面的内容,如表6:

表6 天涯论坛各种内容的报道比重

在这5方面内容中,关于家庭与个人和谐的内容就占了80%,远远高于其他4方面的内容。

2.显著性安排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注重标题的直抒胸臆。因此,天涯论坛中的帖子基本上在标题上就直接点到了主题,如《来点正能量,没要彩礼,看看姐姐的和谐婆媳生活》《不吐不快,寝室真的很难和谐》,等等。标题中的“婆媳”“生活”“寝室”这些词都显著地传达了“生活和谐”的信息。

3.言语源的选择和强调

天涯论坛中关于生活和谐的言语源较为单一,都以叙事为主,选择自己或身边人的具体事例进行讲述,发表看法。因此,反映的都是一些个体性议题而不是社会性议题,体现的是插曲式的框架而非主题式的框架。天涯论坛的帖子多为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较多,如:“我们寝室一共有4个人,叫abc吧。a的家境不太好,是农村的,所以是一个节约的女孩,但是挺不理的……” 除了语言的生活化,天涯的帖子还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还没结婚,她婆婆就把她的首饰呀化妆品呀都挑好的给我姐。每当姐夫他们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她都把她攒下的退休工资拿出来救急。现在逢年过节,她婆婆必定安排礼物快递给我父母。”这些特点都突出了“生活和谐”这一框架主题。

四、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和谐”价值观在不同话语空间中存在不同的建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但是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话语中,“和谐”的话语是围绕着“社会和谐”框架建构的。这是由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提出时间并不长,但是从社会层面来解读“和谐”却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历史渊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看,马克思的和谐发展思想是建立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观的继承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批判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从哲学层面用思辨的方法进行论证,还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勾画美好蓝图,马克思关于“和谐”的论述主要都是围绕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也是马克思所有思想的归宿;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看,如今“和谐”的价值观来源于几千年的“和”文化,这个“和”文化一方面指的是人伦和谐,另一方面是指天人协调。因此,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主要是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和谐”写进了党的报告,提出“社会更加和谐”[1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表述,[15]自此以后,“和谐社会”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民间对“和谐社会”这一提法的认可度也与日俱增。因此,虽然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和谐”定位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也有一些关于国家层面的内容,但是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框架展开的。

而在以天涯论坛为代表的民间话语中,“和谐”的话语是围绕着“生活和谐”框架建构的。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独生子女一代正在登上历史舞台,由于从小相对孤单的成长环境,独生子女一代普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就是寝室矛盾比较突出;反映在婚姻中,就是夫妻、婆媳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便成了他们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开放,大家对生活的追求也更多地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一些夫妻间的私密话题也敢于在公共话语中展开讨论。因此,关于“生活和谐”话题的讨论便愈谈愈热。

(二)应该注重对民间话语的吸收

要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感召力,主要来源于对价值观形成的认知,来源于对现实生活深层本质的洞察,以及发生在生活中具体事务、具体现象的诠释、印证和解释。”[16]因此,官方话语必须要对民间话语有比较深入的体察和吸纳,才能让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生气,具有感召力。相对于官方话语的大视角,民间话语关于“和谐”主要是围绕着“小我”的生活和谐,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的和谐。反观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话语,虽然也有具象的报道,但关于家庭和谐的内容却非常少。因此,官方、民间两类话语在关于“和谐”这一话语的构建上步调并非一致。其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二者并不存在任何壁垒。因此,官方话语不要一味坚持“大河有水小河满”的价值观灌输,也应该注重舆论舆情的主基调,加强对生活和谐的话语构建,着力于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阐述,传播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注释:

[1][2]孟建,卞清.我国舆论引导的新视域——关于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互动、博弈的理论思考[J].新闻传播,2011(2):6-10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

[5][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2/26/c_133143680.htm

[7][9]何舟,陈先红.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8):21-27

[8]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J].新闻战线,2008(7):1-3

[10]Entman,R.M. Framing: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3(11): 51-58

[11]Framing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edition,1986:179

[12]陈阳.框架分析: 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4):19-23

[13]樊永强,何芳芳.从揭丑警犬到舆情公器——美国主流媒体“虐俘”事件报道的新闻构架与议程流变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4):24-33

[1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17/ content_693542.htm

[15]中共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19/content_1995366_1.htm

[16]柯锡奎.以实实在在之功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N].南方日报,2014-03-03

*本文系浙江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与传播研究——以和谐为例”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天涯语料库和谐
撑一竹伞走天涯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执笔为马,行走天涯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天涯归旅
虹猫仗剑走天涯(第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