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衔接与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2015-10-13王宇川李伟李闯

教师·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王宇川+李伟+李闯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校企协同创新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衔接与融通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的重要途径的观点,阐述了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模式、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等方面促进学生实习实训的基本方式与实践过程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衔接与通融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不断加快,就业难度和企业技能型人才缺乏的加剧,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错位的矛盾日显突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又提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

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

建立稳定、有效、多元、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效衔接与融通的前提。

第一,建立学院发展委员会,将来自广东省的各行各业的行业专家、企业家、学者等知名人士聘为该委员会委员或顾问,校内外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在内的人才培养课题的合作进行研究交流,加强了校企合作,发挥了地方政府、企业家和专家的“智囊团”咨询作用。

第二,成立由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珠江学院、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等八所民办职业院校和萝岗区(已撤销)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组成的“八校一基地”联盟,通过建立覆盖区域民办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第三,通过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教学系部层面,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等专业建设方面等,实现了教学系部专业群与相关行业的对接。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模式探索

一是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提前预订毕业生。在该过程中,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企业将实训设备搬进学校,开设固定的学时强化实训,实现“课岗一体”的培养模式。如我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与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组建订单培养班——“蓝盾班”,建立信息安全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蓝盾信息安全综合实训中心,继而于2010年发展为“蓝盾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是“校中厂”模式。校企双方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训课程直接在基地完成,课堂就在车间,车间就是课堂,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毕业之后,无须企业培训直接上岗,实现了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在技能上的无缝对接。如我院与广电公司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学校提供10间教室、共1000平方米场地,广电提供价值1400万元先进ATM技术与设备,跨系跨专业组建联合培养班——“广电班”。由广电公司与学院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广电银通ATM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依托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构建实训生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到广电银通公司就业。

三是“厂中校”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课岗融合、做学合一。近年来内,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立“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人才培养思路,在规范和完善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就业的对接。加大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实行“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直接就业或择业。建立了包括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等近100个广东省级实习基地,学生实操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过程探索

以我院为例,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校企合作办公室与就业指导中心合并。二是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由院领导分管,实现了校企合作在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三是配备专职实习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学生顶岗实习。在指导老师配备上,充分考虑专业对口度、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事件处理能力等。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利用电话、微信、QQ等新媒体交流工具与学生沟通,并定期到企业看望学生,解决学生在生活、工作、专业知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确保实习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四是创造竞赛的机会,以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将学生实训课时比例提至50%;二是制订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三是制订实习指导老师岗位职责、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实行绩效与工资挂钩的浮动管理机制;四是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实训、竞赛、实习的稳步推进。

在效果评估方面,制订多种调查问卷,涉及实习管理评价、企业对学生评价、学生对企业评价、技能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为完善管理、改进方法、提升效果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建立校企共同培养联动机制。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由校企双方各派指导老师,校内实训管理以校内专业老师为主,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双方指导老师定期沟通,交流学生实习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或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确保实习质量。顶岗实习考核方式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制订,共同落实,共同评价。

五、相关问题思考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以及整个培养过程中工作的实施。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时,校方既要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又要考虑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师资、课程安排、实训场地、实训器材以及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充分论证、协调。而企业主要考虑学生的技能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能否融入企业文化、能否创造价值等,在他们岗位需要的时候能否及时地补充等。基于双方考虑因素的差异化,需要校企双方充分讨论、沟通、协调,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胸怀。

二是确定顶岗实习岗位。一般理工科实习岗位相对容易寻找,并且也能保证专业对口率和有吸引力的实习津贴,但文科类学生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因专业性不强,岗位可替代程度高,实习津贴相对低一些,实习岗位对口率不高,加之学生期望值过高,造成实习过程中学生更换岗位比较频繁,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过程管理。学生实习岗位更换比较频繁,实习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企业“传帮带”意识有待加强等。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心,对实习岗位和环境的期望值较高,从而造成实习岗位更换率较高。实习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过多,压力大,他们除了专业指导跟踪以外,更多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所以对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较高,尤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安排不到位,有不少企业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指定专人带领就让学生直接上岗,让学生自己体验摸索,造成实习效果不佳,使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对企业认同性有所下降。

六、几点建议

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才能将工作做好做实,从而实现学生技能的提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企业,改变校企合作校方一头热的局面,促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有效落实。

二是要做好学生实习就业观念引导。将正确的实习就业观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融入课堂、就业指导课当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责任心的培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社会要营造无论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技能水平高都是人才,都要受到尊重的氛围。

三是要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校方要选专业实践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具有一定学生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老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对实习实训的学生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指定责任心强、技能高的师傅指导学生实习,营造学生实习过程有人指导,遇到问题有人问,遇到困难有人解决的氛围。

总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只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调动校企双方的资源和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落实好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