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古传》初探
2015-10-12张兰芝
【摘要】《三界古传》是流传在广西贵港地区的师公唱本,讲述了三界公的生平事迹,以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三界公的“人格”和“神格”。三界公人格的核心是“仁”,其神格体现在他具备了行“仁”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神医、地域保护神和师公祖师爷。经过两次考验,三界公先后获得了神仙、百姓和官方的认可,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了一个正统化的神明。由此可见,三界公信仰的形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关键词】《三界古传》;三界公;人格;神格
一、引言
《三界古传》是流传在广西贵港地区的师公唱本,唱本为五言,220行。唱本讲述了岭南地区,尤其是两广普遍信仰的神明三界公的故事。相传三界公为广西贵港人冯克利,因上山砍柴,偶遇八仙,获赠宝物与法术,后行善于乡里,他死后,人们为他立祠祭奠。贵港不仅是传说中三界公冯克利的出生地,还是三界公信仰的发源地,当地至今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三界公庙、三界祖祠等相关遗迹,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该地都会举行盛大的三界诞仪式纪念三界公。
作为有重大影响的民间信仰,三界公信仰在学界也引起了广泛地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三界神信仰的时空范围进行研究,如滕兰花、袁丽红的《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郑维宽的《明清时期岭南三界神信仰考论》等;二是从人类学角度,通过对三界神形象演变的梳理探讨地域社会的转型,如唐晓涛的《三界神形象的演变与明清西江中游地域社会的转型》等;三是从民间故事的角度,对三界神传说故事的研究,如德国学者艾伯华在他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把三界神作为一个故事类型进行研究等。
学界对三界公信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学界对三界公经文文本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师公的经文唱本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拟以流传在三界公信仰核心地区广西贵港的师公唱本《三界古传》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界公信仰的形成等问题。
二、《三界古传》的主要内容
《三界古传》是师公在请神仪式中唱诵的底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三界公的传说故事,为研究方便,现将其主要故事情节梳理如下:
1、三界小时候随母亲改嫁到冯家,冯家生活极苦;
2、经过一番思虑,三界决定砍柴谋生;
3、某日砍柴偶遇八个贼人(为八仙化身)分赃,三界拒绝接受赃物;
4、八仙显出真身,赐给金书、好药、仙桃和法力;
5、三界获得法术,治病救人行善乡里,因此也得到很多钱米;
6、贵县梁陈俭嫉妒三界公,诬告他通鬼神,害生灵;
7、广东大人听信小人,擒拿三界;
8、三界遭棍打、被火烧、吃烧红的铁犁,却依然安然无恙;
9、广东大人确信三界为真神仙,送银三千回到贵县;
10、三界将银子送给贫苦的百姓,自己行医养鸭,并开始寻找“宝穴”;
11、经过一番寻找,三界终于找到“宝穴”,选好日子,在此坐化。
以上就是《三界古传》中三界公生平事迹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也以民间传说的形态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三界公的“人格”与“神格”
唱词以第一人称自报家门,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交代外,以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三界公的“人格”和“神格”,讲述了其从一个“小人物”到国家敕封神明的转变过程。
1、三界公的“人格”——“仁”
所谓仁者爱人,“仁”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三界公的仁爱之心主要表现在他对家人和民众的关爱,以及其对美好品格的坚守。
首先,三界的仁爱体现在对家人的爱与担当。三界自幼随母亲改嫁来到冯家,生活十分艰苦,年幼的三界为减轻家庭负担靠每天卖力砍柴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三界还十分关心帮助他人,这主要体现在他获得法术后,行医于乡里,为人们解除病痛等。
其次,三界的仁还体现在他在道德上的自律。八仙为考验三界的品格,分给三界一份偷抢来的赃物,三界虽然家贫,但是他本就无意贪取别人的东西,更何况是偷抢来的东西,所以果断拒了,这正是其道德自律的表现。
2、三界公的“神格”
三界公的“神格”是对其“人格”的重大提升,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思想觉悟方面,更体现在他的能力方面。如果说三界在遇仙之前就具备了“仁”的高尚品格,那么,在遇仙之后他具备了行“仁”的能力。
唱本中,三界公首先是一个神医的形象,唱本中唱道:“若是人求子,也医得儿生,弱视者来寻,医双眼好回。”虽然唱本中只是这寥寥几语,但是在广西很多地方的民间故事中三界公都是被视为神医的。2015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几天,笔者曾在贵港市进行田野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家在做“艾叶粑粑”,听老人们讲,三界公曾说过“四月初八日百草可食,但是风吹不动的就不能吃。”相传在四月初八三界诞这天吃这种粑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除此之外,三界公还被看作是地域保护神和师公的祖师爷,这主要体现在他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法力,还有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身体,能够立神驱鬼,通行于各界。但是更为直接地体现三界公能力的是官府对三界公的惩罚,经过了棍打、火烧、吃烧红的铁犁等惩罚,三界公依然安然无恙,更显示出其法力高强。
3、从“小人物”到正统神明
在诸多民间唱本和民间传说故事中,三界公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能成为民众信仰的神明,虽然主要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但是其品格也是大的国家文化传统所认同的。正如王宪昭所说: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绝大多数与国家意志或国家信仰是一致的,这些“小人物”崇拜一般没有脱离中华民族“大文化传统”的框架。
在《三界古传》中,三界由一个“小人物”成为国家认可的神明经受到两次“考验”,一次是八仙对他的考验,一次是广州大人对他的考验。正是这两次考验实现了三界由一个“小人物”到国家敕封神明的转变。首先是八仙对三界人品的考验。神仙对被帮助者的考验是民间故事中常有见的类型,这类故事具有劝善的教化功能。三界面临的第二次考验是广州大人(官府)对其能力的考验。由于被小人诬告,三界公经受了各种刑罚,经过棍打、火烧、吃烧红的铁犁等三界依然安然无恙,其能力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最终,三界公由一个“小人物”变成了受官方认可的正统神明。
四、结语
《三界古传》是三界公信仰的产物,同时又对三界公信仰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它唱述了三界公的生平事迹,歌颂了三界公的美好品格和超人的能力。经过两次考验,三界公先后获得了神仙、百姓和官方的认可,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了一个正统化的神明。由此可见,三界公信仰的形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备注:《三界古传》是流传在贵港地区的师公唱本,本人所掌握的唱本由贵港市宣传部干部韦捷提供,口述:韦瑞标,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石马村农民;整理:韦捷,贵港市覃塘区委宣传部干部。
基金项目: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 滕兰花, 袁丽红.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J]. 广西民族研究, 2007(04).
[2] 郑维宽. 明清时期岭南三界神信仰考论[J]. 岭南文史, 2008(02).
[3] 唐晓涛. 三界神形象的演变与明清西江中游地域社会的转型[J].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08,6(1-2): 67-109.
[4] [德]艾伯华.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5] 王宪昭. 论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11).
【作者简介】
张兰芝(1990—),女,山东临沂人,广西民族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