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运用探讨

2015-10-12唐刚徐强郜攀王笑梅王剑司良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稳定性

唐刚 徐强 郜攀 王笑梅 王剑 司良毅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老年病科 重庆 400038)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持上升趋势。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因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功能障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了血管腔,临床表现为压榨性心绞痛[1]。稳定性心绞痛是指病情稳定,冠状动脉无溃疡破裂或形成血栓,患者在规定病程1个月以上,且病情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等相对固定[2]。本文通过探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运用,分析了临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介入治疗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择取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回访数据分析,回访年限为5年(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回访中点值为2.8年。其中46例男性,34例女性,年龄低的是42岁,年龄高的是69岁,均龄为53.7岁。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40例为一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患者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伴有稳定性心绞痛。

2)经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伴有1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3)左室射血分数大于或等于40%,近期出现左前降支病变[3]。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在3个月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2)轻微活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3)以往接受过介入治疗者、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4]。

1.3 治疗方法

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应用介入治疗法择期进行治疗。介入治疗操作中,使用1至2毫米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将治疗药物尼可地尔、硝酸甘油注射入病灶内,进行注射式介入治疗。药物组临床应用强化降脂治疗,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细胞膜上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且应用氨氯地平等抗缺血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在5年内回访,反馈信息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心绞痛缓解率好于药物治疗组。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71%,药物组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缓解率为70%;两组患者缓解率对比分析表明,具有明显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临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疼痛缓解率好于药物组,(见表1)。5年内,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比较(例/%)

由表1可见,依据对两组患者5年时间的回访,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控制,其中介入治疗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且预防心肌梗死的情况也好于药物组。

3.讨论

稳定性心绞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患者因急性循环衰竭、或恶劣气候等原因诱发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对中、老年患者由于血清胆固醇增高,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也使得稳定性心绞痛发病率不断增加[6]。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情稳定,冠状动脉无溃疡破裂或形成血栓,患者在规定病程1个月以上、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等相对固定。临床表现为患者冠状动脉的主要支管狭窄,如一支或多支主要支管管腔直径狭窄超过50%,血管外心肌细胞出现水肿、坏死,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应激性心绞痛,需含服硝酸甘油进行缓解[7]。

介入治疗是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也是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学科。医务人员通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等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在临床介入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应用中,医生将规范药物进行器械介入注射式治疗,患者经注射尼可地尔、硝酸甘油后,可促进缺血性心肌的血运再建,临床应用表明,介入治疗能再通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起到过滤微血栓的作用,提高患者血液复流的发生率[8]。

本次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依据对两组患者5年时间的回访,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控制;研究数据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预防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针对80例患者的回访长达5年时间,其中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71%,药物组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缓解率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频发程度比较,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患者冠状动脉被开通后,能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行血管再通,对患者重度缺血的症状有明显缓释作用,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心绞痛症状时,介入治疗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激活缺血的心肌,拯救患者生命,使患者在治疗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总之,依据现有的研究分析表明,本次研究择取了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基本正常,且伴有稳定性心绞痛,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对其进行了5年时间内的回访,与药物治疗组对比,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器械介入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能缓解患者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1]李小荣,张凤祥,张林忠,等.稳定性心绞痛择期介入治疗和强化药物治疗比较的 Meta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2):178-182.

[2]杨树涵,程劲松,刘艳宾,等.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0):776 -779

[3]李勇,陈玉国,徐峰,等.ALDH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7):91-94.

[4]李菁,米树华,吴学思,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缓解心肌损伤的作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5):549-551.

[5]刘乃瑞,单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7):3 -5.

[6]卢益中,徐建欧,朱春海,等.可达灵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88-689.

[7]王海鱼,陈爱华,贺献芝,等.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23 -26.

[8]刘利峰,王守力.稳定性心绞痛的规范介入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2,33(16):12 -16.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稳定性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