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山区农民增收不平等因素分析

2015-10-11张瑞涛黄亦鹏王俊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种植业农民收入

□文/张瑞涛 刘 鑫 黄亦鹏 王俊芹

(1.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贫困山区农民增收不平等因素分析

□文/张瑞涛1刘鑫1黄亦鹏2王俊芹1

(1.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提要]本文采用河北省保定、承德、张家口等贫困山区10个县、120个村的村民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和基尼系数方法,分析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基尼系数;农民增收不平等;多元回归模型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9日

一、引言

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做了不少研究。辛文文、杨林娟(2014)提出农业总产值、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蔡飞凤、江三良(2015)研究得出农业机械联合收获机拥有量等因素对我国农民收入有影响;徐宽(2003)从理论层面研究基尼系数的主要发展线索和理论成果,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基尼系数;李实、赵人伟(1999)运用洛伦茨曲线及其变种形式等分组分析法、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戴平生(2012)等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利用此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处于一个相对较平稳的状态等结论;田卫民(2012)利用基尼系数公式对我国省际间居民收入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还利用GE指数对我国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王宇新等,2013)。但是,现有相关研究从微观个体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献很少,大部分停留在中观或宏观层面,不能探究到隐藏在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问题背后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以探究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民收入的各组成部分怎样导致总收入不平等。这对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此次数据来自2014年暑假河北农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河北省保定、承德和张家口贫困山区的10个县、120村的村民实地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调查对象包括村镇干部、行政村、农户。其中针对农户的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家庭劳动力情况、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情况、家庭收入、支出及消费情况等)和农民收入情况的认知等方面。基本调查对象为河北省保定、承德和张家口贫困山区农村的普通农民,共完成有效问卷388份,调查对象中有84.9%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所涉及的问题能够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所填问卷的质量较高。

(二)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选择多元回归模型和基尼系数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是:

其中y代表因变量,xi(i=1、2、3…)代表自变量,β0代表常数项,βj(j=1、2、3…)代表相应自变量的系数。

理论界在对居民收入分配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许多分析和衡量差距的指标,其中基尼系数是研究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主要方法之一。基尼系数是由洛伦兹曲线演变而来的,洛伦兹曲线以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的累积百分比为纵轴。基尼系数通常是通过计算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右下方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之比。一般来说,收入不平等的分解可以分为收入群体分解和收入来源分解。本文则是按照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以农户收入的累积百分比作为横轴,以各收入来源的累积百分比作为纵轴拟合出洛伦兹曲线进而计算出基尼系数(按照国际标准对其进一步解释)。来探索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民之间各个收入来源的不平等是如何影响总收入不平等的。

在处理多元回归模型时对定类数据采用二分法;缺失值用均值替换等方法来处理。农户家庭受教育情况用教育年限来代替:其公式为=0×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6×小学人数+9×初中人数+12×高中或中专人数+16×大专及以上人数。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时剔除异常数据,并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类,以保证结果更合理。

三、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置。在本次调研中因变量(y)是农民增收,自变量xi(i=1,2,3…n)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由于数据的来源和可获得性不同,不同的学者所采用的自变量有所不同。例如,李春林和任博雅(2009)主要选定以下自变量:劳动者比重、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邹志强(2010)主要选定的变量有家庭成员担任乡村干部、家庭收入来源为私营企业经营、年末拥有居住房屋原值和生活消费支出等;辛文文和杨林娟(2014)选定主要变量是农业总产值、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蔡飞凤和江三良(2015)选定的主要变量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的第一产业贡献率指标、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村文化建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个数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量等。

本文根据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调查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被调查者年龄、是否担任过村干部、您家庭性质、您家的地理位置、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在外打工人口数、上学人口数、老年人口数、家庭人口中健康人数、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务工收入、经商或办企业收入、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生产经营费用、婚丧嫁娶支出、日常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建造及修缮房屋、种子费、肥料费、灌溉浇地费用、农药费用、雇佣别人劳动费用、机器播种和收割费用、其他费用、家庭自有耕地面积、承包别人的耕地面积、外出务工时间、外出务工区域、外出务工性质和本村是否有农业合作社。

(二)模型建立和分解基尼系数

1、多元回归模型。上述所用数据均来自此次对河北保定、承德和张家口120个村村民的调查。由回归结果可知,在置信度为95%水平下,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家庭性质、家庭人口、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务工收入、经商或办企业收入、生产经营性费用、灌溉浇地费用和雇佣别人劳动等11个因素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在置信度为90%水平下,被调查者年龄、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日常生活费3个因素对农民增收也有显著性影响。其他因素对农民增收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对农民增收没有显著性影响:一是因为政府一般是对个别家庭的个人进行小额补贴,对整个家庭的收入来说没有太大作用;二是在此次实地调查的388户中,366户拥有自家土地,35户(9%)承包了土地,只有2户是因为自家没有土地而承包别人家土地,在农村有的租赁土地一般是没有租金的,多数情况下是以自家产的粮食如小米、黄豆等作为租金。由此可知,在农村靠租赁土地而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对农民增收没有显著性影响也是合乎情理的。

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在选择的35个因素中有11个因素在95%水平下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民的收入来源: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务工收入、经商或办企业收入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哪种收入来源不平等是造成农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采用基尼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2、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分解。(表1)由表1可知,从基尼系数看养殖业和务工收入(0.143、0.055)对降低农民增收不平等有重要的作用;种植业收入(0.241)和经商或办企业收入(0.368)对农民增收分配的影响不明显,即农民通过种植业或者经商、办企业获得的收入比较平均;而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0.9056)导致农民收入差距变大,但是在整个村甚至整个县获得政府补贴的家庭比例很小,一般是孤寡老人或者家中有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才会得到补贴。不同来源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务工收入(0.52)、种植业收入(0.21)、经商或办企业收入(0.14)、养殖业收入(0.11)和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0.02)。再次印证了务工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农民之间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从各个收入来源所占的比重可知:种植业收入是农民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它对平衡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有显著性正向作用。养殖业收入虽然对降低农民之间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此次贫困山区调研发现只有13.7%的农户从养殖业获得收入,这可能是因为对贫困山区的农户来说养殖业相对于传统的种植业成本、风险比较高,技术要求也高,对贫困山区的农户来说养殖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

3、各部分收入来源基尼系数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影响。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是0.473,由于对数据的统计口径和调整方法不同,此次计算得到河北贫困山区的基尼系数是0.453,相差4.2%,但是在一个梯度内。务工收入的分布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87.9%),具有同方向影响作用的还有养殖业收入(-65.5%)、种植业收入(-46.8%)以及经商或办企业收入(-18.8%)。从各收入所占比重可看出务工收入具有增加收入的作用。与此相比,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99.9%)扩大了农民之间收入差距,但这部分收入只有小部分家庭可以获得。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利用调查数据得出: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家庭性质、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务工收入、经商或办企业收入、生产经营性费用、灌溉浇地费用和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按照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务工收入是降低农民增收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平均;经商或办企业和政府补贴、土地租赁等其他收入因素加剧了农民增收不平等的程度。从不同来源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知,务工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收入不平等、对总基尼系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从抽样调查的数据可知从事非农产业是农民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1、当被调查者是村干部时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所以这可能是由于村干部的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社会资本比较雄厚。也就是说,赚钱的渠道比较多,社会消息的来源也比较多。

2、农户的家庭性质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相对富裕的家庭有能力选择更多的渠道增加收入,甚至可以选择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这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累积财富对后代的生活条件也有影响。

3、农户家庭受教育情况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性影响,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对于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新想法有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学历较高的家庭劳动力可能不再从事传统的种植业,而是选择收入相对较高的养殖业等非农产业。

4、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务工收入和养殖业收入等非农产业收入有助于缩小农民增收差距,降低不平等程度,使农民增收的分配更加合理化。

5、按收入来源对总基尼系数的影响可知,务工收入、养殖业收入等因素对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建议

1、创造非农产业就业机会,降低收入分配不均衡。虽然近几年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贫富差距也在变大。单纯地依靠政府补贴等财富转移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的贫困,必须创新扶贫方式,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的为这些地区建设一些扶贫项目,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也为低保户创造摆脱贫穷的机会;并相应增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举措,以此来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2、建立特色信息分享制度。从本次调研结果发现: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村干部比普通村民获得的信息更多、更有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建立信息网络,政府部门之间甚至延伸到乡镇和村庄可以将信息共享。让农民了解一些相关农业政策和具有类似特点地区的信息。信息共享的平台不仅是提供信息的平台更是村民致富的平台,这样不仅利用了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也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3、将现有扶贫项目落实到户。村里的贫困户没有经济能力去参加政府扶贫项目,所以村委会要组织全村参与项目,以此来保证没有经济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参加扶贫项目,从而获得相应的收入,使扶贫项目真正起到扶贫的作用。另外,政府也要设立长期扶贫项目。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宜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基尼系数的一种应用[J].江苏统计,1998.2.

[2]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

[3]陈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2000.7.

[4]徐宽.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J].经济学(季刊),2003.3.

F32

A

本文得到河北省农工委资助;通讯作者:王俊芹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种植业农民收入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山里炊烟暖 孩子笑开颜:“春苗营养厨房”落户宁夏贫困山区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