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差异化指标评价与预测研究
2015-10-11成艾华崔湘怡
成艾华, 崔湘怡
(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差异化指标评价与预测研究
成艾华, 崔湘怡
(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小康程度低,居于西部地区下游水平。分析贵州小康现状,与西部地区差异化小康方案对比,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其目前小康水平进行评估,并预测贵州 2020年小康实现的程度。这样可对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对策建议,为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小康建设提供参考。
贵州; 全面小康; 差异化; 预测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总体小康水平83.55%;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小康发展程度指数为 87.61%,中部地区的小康发展程度指数为79.42%,西部地区小康发展程度指数为 77.80%。其中,贵州省的小康发展程度较全国落后 6年,小康发展程度为70.72%。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受地理环境、人文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在2020年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存在很大难度。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深入的研究。
在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李晶晶、梁森等[1]通过江苏省统计局、社科院等研究的指标体系,运用 SPSS13.0软件对江苏省小康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二级指标小康水平进行排序和具体分析;张秀华[2]以浙江大学卡特中心设计的江苏省小康指标体系方案为依托,根据苏中县级地区实际,将Delphi法与HP法相结合,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调整,最后以东台市为例,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新小康评估体系可行性;赵忠伟[3]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并运用Delphi法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用本省资源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张成甦、宋山梅[4]以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小康指标体系为依托,根据贵州农村的具体情况构建符合实际的新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赋值法对贵州的小康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张萌萌[5]建立山东省城乡差距评价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生活三方面来涵盖全面小康标准的二级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城乡差距程度进行评价。
在小康实现程度预测研究上,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组[6]依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制定的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2007年的小康水平进行评估,随后通过制定两套不同的经济增长方案,对广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间进行预测;徐光伟、许松山[7]在对吉林省殷实小康实现程度进行测算后,根据吉林省“十五”期间各项指标发展对小康水平进行预测;苏树军[8]利用回归模型构建基期为1的小康指标,对新疆内部东、南、北疆的小康水平进行评估,随后利用Holter-winter模型,对东、南、北疆的小康水平增速进行预测。
本文利用差异化指标方案对贵州目前的小康水平进行评估,测算贵州省2013~2020年间发展指标增长率并与2003~2012年间发展指标增长率进行对比,对贵州省2020年的小康水平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结果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实际的对策与建议。
一、贵州小康监测指标体系评价
(一)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
1.实施差异化小康监测体系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标准方案:即采用目标值相同的监测指标来衡量东、中、西部地区小康发展水平。经过多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小康指数差距逐渐增大;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时期先后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层次多样,不可能达到“同一层次小康水平”,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区并不可能有相同的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国家统计局经过广泛地研究,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最终制定出差异化小康水平评价方案。在差异化指标体系下,若贵州到期达到西部地区小康评价方案要求,按期完成各项监测指标目标值则说明贵州实现了全面小康。
2.差异化指标体系方案
在新的差异化指标方案中,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对监测指标及其目标值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表1 西部地区差异化评价方案
表1 西部地区差异化评价方案(续表)
首先,2012年之前的全国统一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与旧指标体系相比,新的差异化评价方案对各级指标重新进行整合分类,分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 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新体系中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更加合理,同时更加突出人民生活与资源环境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差异化指标体系在保持东、中、西部地区各级监测指标与权重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对部分监测指标的目标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各项监测指标值较高,制定的东部地区监测指标目标值高于全国统一值;中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平稳,监测指标目标值与全国统一值大致持平;而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时期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西部地区的监测指标目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上表1。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说明
1.数据来源
我们根据西部地区差异化的小康水平评价方案,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报告》、《贵州统计年鉴》、《贵州社会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中抽取2003~2012年10年间相应数据,依据公式对贵州省小康监测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省级监测数据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基尼系数、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数据无法取得,暂未纳入计算。
2.监测指标计算方法
(1)三级指标计算方法:
正指标实现程度:即监测指标完成值大于、等于监测目标值时,实现程度为100%。
逆指标实现程度:即监测指标完成值小于、等
于监测目标值时,实现程度为100%。
(2)五方面小康实现程度与总体小康实现程度计算
子指标小康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贵州总体小康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3)三级指标预测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三)监测结果
根据各级指标监测数据与计算公式,我们得出2012年贵州省实现小康程度为70.72%。其中民主法制方面小康指数为90.79%,二级指标中实现程度最高;文化建设方面小康指数为65.00%,实现程度处于二级指标末位。经济发展方面小康水平为68.23%,人民生活方面为72.79%,资源环境方面为68.09%。
从三级重点指标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基层民主参选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失业率、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8项指标完全实现目标值,提前达到小康发展的预期要求。相比较而言,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10项三级指标小康指数均低于60%。由表2可知,在39项三级指标中,小康发展水平90%以上的指标仅9项,约四分之一指标发展程度低于60%,从而导致贵州整体实现小康程度较低的状态。
二、贵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预测
(一)贵州省2020年发展指标测算
我们默认发展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等实现程度100%的8项三级指标2020年小康水平仍为100%,并在表2中以“=”表示;省级监测数据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基尼系数、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数据无法取得,未纳入计算之中,增长率以“-”表示。其余26项三级监测指标,我们利用年均增长率计算公式对贵州省2003~2012年十年间平均增长率进行计算,并且同时对2013~2020年的平均增长率进行预测。正指标发展增长率以正数表示,逆指标发展增长率以负数表示。详见下表2。
表2 贵州省2020年发展指标测算
表2 贵州省2020年发展指标测算(续表)
(二)贵州省2020年小康水平预测
根据表2数据,我们设定2003~2012年均增速高于 2013~2020年的三级指标。在发展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到期能够实现目标值,监测指标实现程度为100%;对于2003~2012年发展增速低于2013~2020年期间的指标,依据贵州省 2003~2012年期间实际增长速度,结合贵州“十二五”规划、“国发二号”等相关文件对监测指标发展程度要求,测算2013~2020年期间实际发展增长率。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贵州省2020年小康水平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在发展增长率稳步上升的情况下,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4项二级指标实现程度均超过90%,2020年贵州省整体小康水平达到91.67%;与2012年相比,小康指数取得巨幅增长。然而,2020年经济发展方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83.37%,与其他四项二级指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贵州小康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仍为经济发展。
我们将监测小康水平的指标分为 6个层次(100%,95%~100%,90%~95%,80%~90%,60%~80%,60%以下),重点列出三级监测指标分布表(见表3),其中指标完成个数为22项,占总指标的62.8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达到 95%以上,基本完成预期。二级指标分别来看,经济发展方面55.56%的指标能完全地实现预期,民主法制与资源环境方面有三分之二的指标能100%地实现,文化建设方面有75%的指标能实现目标值,人民生活方面有72.72%指标能完成。但同时我们发现监测指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的完成较低,实现目标值的难度很大。
表3 监测指标小康实现程度分类
三、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为达成贵州农业生产率快速提高的目标,在农业发展进程中,通过向农村居民传授现代新型农业技术知识,利用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引进农业现代化设备,实施机械化劳作,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在逐渐缩小第一产业比重的同时,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出效率,使农民逐步摆脱对传统小农经济的依赖,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最终形成现代农业体系。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应使农村居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并使其最终成为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积极打造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的积极发展是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变的重要环节。贵州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经济的基本规律,促进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出发点,针对种植结构单一、耕作方式粗放和农民生活贫困的特点,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等,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以保护环境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镇工业化发展应从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逐步转移到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上来。如,重点推进贵州“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型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化工产业、中药材产业等新型工业化产业建设,从而带动产业升级换代与结构的优化升级。贵州生态产业的形成与逐步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推进全省科学技术工作
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中,我们看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新指标。从中我们也看出经济发展的方向由原先的实体经济向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变,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工作的推进和新型产业的出现,一方面需要争取更多的中央、地方专项科研经费,建造更加广阔的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大量培养与引进高层次研究人才,另一方面更加离不开科研创新成果的大量产出。通过科学技术工作的持续推进最终形成:研发→产出→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链发展模式。
(四)持续快速发展城乡交通服务体系
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上,一方面省内应强化市域快铁建设,形成城铁连线,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线路与运行班次,提高城市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另一方面在与省外的联系上,应加强省际高铁的建设,形成以贵阳为交通总枢纽连接周边省份及长、珠三角等经济区的高速铁路线,尽快实现贵州省高速铁路网的全覆盖。在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进程中,首先要完成县通油路、村通油路、村通公路层级式发展任务,在保证村、镇级公路高覆盖率的情况下,实现农村乡镇客运站的快速建设与行政村客运通达率的提高[9]。农村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为农业外包创造条件,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最终实现贵州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建设和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
(五)坚持绿色政绩的考核标准
个别地方官员一味地用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来代表自己的政绩,从而导致经济超速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遭到巨大地破坏。今后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成果纳入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力度,并将其作为官员升迁的重要标准,这样可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严格的制度保障之上。
[1]李晶晶,梁森,高明,等.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评价及聚类分析[J].商业时代,2010,(9):143-145.
[2]张秀华.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赵忠伟.我省资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4]张成甦,宋山梅.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研究[J].南方农村,2012,28,(8):28-32.
[5]张萌萌.山东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度测评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6]广西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课题组:彭晓春,唐咸仅,张澄汉,等.广西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与趋势[J].广西经济,2009,(2).
[7]徐光伟,许松山.吉林省城镇殷实小康实现程度的界定、评价及预测[J].经济纵横,2002,(11):59-61.
[8]苏树军.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阶段目标预测与实证分析[J].实事求是,2006,(5):45-50.
[9]符强.贵州农村公路交通与新农村建设[J].交通企业管理,2008,(8):12-13.
A Probe on Evaluation Indicator and Predi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Guizhou Province
CHENG Aihua, CUI Xiangyi
( 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China )
As an underdeveloped province in western regions, Guizhou ranks in the lower level among provinces in western regions, with slow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use,and lowlevel prosperity. Through analyzing its prosperity level and comparing its differentiation prosperity programs with those of western regions, this paper makes an evaluation on its present prosperity status wit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n the degree of achieving its prosperity. Based on thi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n well-off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which may provide some
for building a prosperous society in other provinces of western regions.
Guizhou, overall prosperity, differentiation, prediction
F123.22
A
1673-9639 (2015) 05-0171-07
(责任编辑 张凤祥)(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4-09
本文系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669)研究成果之一。
成艾华(1970-),男,湖北天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
崔湘怡(1991-),女,天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资源与环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