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2015-10-11关黎丽
关黎丽
( 郑州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河南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关黎丽
( 郑州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河南高校要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专业发展规律,通过建立完备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和第三方专业评估认证机构,明确高校各自特色及政府和高校自身对资源的注入重点,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整,形成合理高效的动态调整机制。
经济发展; 专业设置; 动态调整
一、河南经济发展与专业设置关系
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增长极,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新亚欧大陆桥上最主要的省份,对整个中部的经济发展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河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河南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特别是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对各专业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一方面新兴行业、第三产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河南整个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高低,更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和社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专业设置是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之间有必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河南高校要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其专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社会效益,更好地为河南经济发展服务。
二、河南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一)河南高校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文件,经统计,2014年河南高校新增专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 1分析,河南新增专业中数目最多的是工学类,其次为管理学、经济学,最后为法学;新增专业重复度从高向低排序是翻译、物联网、商务英语和知识产权。结合图1所示,可以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13年河南省三大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变化,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平稳中有上升的趋势。根据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揭示了产业结构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的产业发展规律。因此,第三产业是河南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空间较大。但河南高校在专业设置中,依然偏重工学类,其他产业偏弱,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由于专业培养的时滞性,在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时,人才的供需结构将趋向失衡。
表1 河南省高校2014年新增专业统计表
图1 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图[2]
(二)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专业,扩张较快。河南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多集中在工科专业大类别上,同一个专业在多个院校多个层级开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稀缺和人才失业并存的情况。其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生源热点驱动高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依靠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即高校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影响专业设置。目前,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杂费用。在规定的办学设施下,高校招生人数直接与高校经济利益成正比。招生越多,高校经费越多。因此,高校多采取追逐生源热点,设置热门专业来达到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导致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2.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明显
河南高校共有45所(其中包括独立学院5所,民办大学7所),类别都不相同,但专业设置却有追逐热门专业、打造“小而全”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脱离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忽视学校的自身办学条件和资源,势必导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无特色、在同类专业上学生能力不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不过关,毕业生难以就业,就业缺口增大,也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和办学声誉。
3.专业设置过于偏重应用型
全日制综合类本科院校不能抛却大学的本质。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文科学如历史、哲学等学科在河南高校中成为冷门专业,这不符合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与社会和国家的长久发展、文化传承不符。在河南45所高校中,有2所为研究型高校,3所为专业型高校(农林类、师范类、理工类),其他 40所均为应用型。在33所国家、省市属高校中,应用型师范类12所,理工类高校10所,医药类、财经类和农林类各2所。
三、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原则
(一)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因此,作为河南高校,应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根据河南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状况适当调整现有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质量多样化的人才。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要面向全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
(二)遵循专业发展规律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输送人才,虽然有灵活、敏捷等优点,但也存在盲目性、趋利性、滞后性和短视性的缺点。专业设置发展本身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中要遵循几条原则:第一,保持专业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完全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进行调整,就会出现已有专业尚未发展成熟,新专业又需要投入大量办学资源发展,必然导致高校专业系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最终损害高校发展。因此,高校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应保持专业的稳定性。第二,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市场的供需契合度,除了结构合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实力,并继续发展。第三,人文学术型专业和应用型专业区别对待。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应用型专业满足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但人文学术型人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完全以市场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忽略了大学的核心价值,一些公共和公益性专业萎缩,专业人才匮乏,最终影响中原经济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型专业可以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但不适合人文学术型专业的需求。
四、适应经济发展的河南高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构建
(一)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数据信息库
建立可行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反应动态机制,就要有完备的数据信息支持。数据信息收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二是政府和政府授权的第三方认定机构。
高校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收集平台,数据信息收集包括入学者的入学专业需求状况、毕业生择业期内就业状况和就业跟踪信息登记三部分。入学者的入学专业需求状况反映社会和个人对高校教育的需求和高校专业质量的认可程度,对专业设置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毕业生的择业期内和长期就业跟踪信息登记,反映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可以形成良好的市场反应机制。对毕业生择业期内就业单位和长期的就业单位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时间周期,定期总结发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针对择业就业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调整,进一步缩短毕业生的择业期。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登记除了对就业率进行统计外,对专业对口就业状况进行着重分析,比较专业性强和综合素质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专业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政府和政府授权的第三方认定机构着重建立河南省、国内和国外永久性的专业发展信息跟踪和收集系统,该系统一方面要与高校的数据信息系统对接,另一方面要与政府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信息对接,确保高校和社会可以准确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新动态。同时,也为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提供专业评估和认证依据,确保高校专业的设置高效、独特。
(二)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高校学科专业性认证机构
针对河南高校目前的状况,建立完备的第三方高校学科专业性认证机构是可行的。现代高校发展特征之一就是高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因此,以本地区学科带头人为主,以从事专业工作的各级专业人士为辅,组成独立于政府和高校之外的第三方高校学科专业性认证机构,对河南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进行评估和认证。
对于新学科的开设,高校需要向本学科的认证机构提请专业申请,提供增设新专业的信息报告,包括增设专业的办学条件、入学者需求、就业市场需求、本地区其他高校同等或相关专业的情况等,认证机构可根据申请高校的报告,结合数据库信息进行审核,对于确实符合河南发展需要的新增专业申请,可以予以认证,并提请省教育厅备案。
对于已有专业,认证机构按照固定周期进行评估或根据高校的提请进行评估、审核。对于不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能改制的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由高校提交改制报告,审核通过后进行改制;已经明显与经济社会不符的专业,高校可提前提交申请,撤销该专业。
(三)明确并保持高校自身定位和特色
综合类本科高校在学科专业调整方面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要对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依据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积极面向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增设与市场联系不太紧密的学科专业如基础理论型研究和人文学科等,履行大学的核心价值观,积累深厚的大学精神财富。
高职高专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响应市场,在各个专业方向各有所长,着重培养建立一批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特色的专业,把握好各自的高校定位,发展特色,在区域中做到“你无我有”,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你有我优”,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校。
明确政府和高校在高校专业调整格局中资源分配重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种多样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中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上,这些专业与市场联系不太紧密,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在市场经济中,保证大学“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核心本色,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攒足雄厚的发展后劲。高校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中主要依据市场机制调节,根据市场需求评估调整专业设置,保证应用型专业发展,为当地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供需结构合理的人才,同时由于市场的趋利性,也保证了高校的充足资源。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培养机制
调整专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在全日制专、本科院校中,专业培养机制要打破以往的一次定终身制度,在学生入学一至两年内,实行大专业制,不分专业方向和师范、非师范,集中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强化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对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按专业进行分流培养;建立、健全学生自修系统;鼓励和引导学生跨专业进行学习,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样增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明确了对专业学习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推动了学科专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增强专业调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杨二辉.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于调整机制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5.
[2]朱立峰.高效专业设置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2,7.
[3]徐斯雄,吴叶林.当前高效专业设置的问题审视—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1,2.
[4]杨治平.中美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比较[J].大学,2011,5.
[5]郭红岩.社会生源热点形成的高校专业设置动力机制及问题治理研究[C].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Research on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between HenanEconomicDevelopmentandSpecialtiesofUniversities
GUAN Lili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
One of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 is to serve the society. Univers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to fregional economy which need stalents, Henan universities carried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rul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ena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was adjusted to form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by establishing perfect information data base, setting up the third-partycertificate authority of specialty evaluation, spec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university, and defining respective investment of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ettings, dynamic adjustment
G526.9
A
1673-9639 (2015) 05-0132-05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5-01-09
关黎丽(198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