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5-10-11杨梦蓉
杨梦蓉
( 贵州财经大学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杨梦蓉
( 贵州财经大学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
生态足迹是分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工具。使用这种方法对黔南州生态负荷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区域生态赤字微弱,而且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从区域发展特点出发,黔南州可继续提升其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
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的生态经济学家W. 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经过他的学生Mathis Wackernagel的完善,形成了今天的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1]。该理论于20世纪末引入我国。国内相关研究突出的有徐中民关于中国生态足迹计算,谢高地等进行的中国生态空间占用问题研究等[2]。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对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针对贵州的研究并不常见。本文对贵州黔南州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生态赤字微弱,而且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从区域发展特点出发,可继续提升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一、生态足迹的有关理论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足迹是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定量工具。它反映的是生态消费,可以通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荷表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负荷时,表现为生态盈余,该区域处于相对可持续的生产、消费状态;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负荷时,表现为生态赤字,该区域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状态。生态负荷量反映生态足迹的需求量,即区域内的消费及废弃物排放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反映生态供给能力,即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二)生态足迹的有关测算
计算生态足迹主要考虑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和能源用地这六类生产性土地。它们的单位生产力并不相同,测算时需乘以一个均衡因子,将它们转化为可比较的量。本研究运用Wackernagel的均衡因子数值:EF = N × ef= N× rj×∑( aai) = N× rj×∑( ci/ pi),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区域内总人口数量,ef为单位生态足迹,rj为均衡因子,ci为i种产品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产品平均生产能力,aai为人均i种交易产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i为消费产品和投入的类型。
1.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需要引进一个产量因子来保证单位土地生产力是可比较的。本研究采用的产量因子分别为:耕地和建筑用地1.66,草地0.19,林地0.91,水域1.00,化石燃料用地0[3]。同时,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要求,扣除 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可得出实际生态承载力:EC = N × ec=N×∑aj× rj×yj,其中EC为总的生态承载力,N为区域内的人口数量,ec为单位生态承载力,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aj为人均实际占有的j 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2.生态盈余(赤字)的计算
生态盈余(赤字)的计算公式为 ER或ED=EC-EF,其中ER为生态盈余,ED为生态赤字,他们等于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值。
3.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
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生产每万元GDP所需要的资源和能源所占用的单位生产性土地面积:WEF=(ef/gdp)×10000,其中 ef是区域人均生态足迹,gdp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生态足迹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面积 26197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喀斯特森林地貌保持完整,森林覆盖率超过50%。2012年,全市常住(半年以上)人口为322万,城镇化水平只有3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仅2800美元左右,是一个集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和少数民族聚集于一体的典型区域。
(一)测算生态足迹的有关依据
根据黔南州各年度《黔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得到了有关产品产量数据,用于替换消费量指标计算生态足迹。详实数据见下表1。依据表1的数据,通过前面的公式和方法计算可得到黔南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量化结果,详见下面表 2和表3。
(二)黔南州生态足迹分析
1.生态足迹的分析
从计算结果看,影响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是能源用地、草地和耕地。2005年至2012年,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七年增长了17.1%。这主要是受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增长影响,其次是受水域和耕地的影响。但是,必须指出:实际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至少程度上没有那么大。主要是因为数据问题:(1)由于得不到消费量的准确数据,测算中使用的是生产量——这是国内同类研究通行的方法,但是,在黔南州农产品生产量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与实际需求有重大差别:2010年粮食产量为152万吨,2012年减少到121万吨,比2005年减少6%。如果不是因为灾害等因素导致减产,2012年耕地生态足迹至少稳定在2010年水平上而明显高于2005年;能源产量中有相当部分是输出的,尤其是在2010~2012年处于卖方市场期间,产量大幅上升。(2)人口规模变化影响很大,按常驻半年人口口径统计,黔南州人口 2012年比 2005年减少 13%。因此,如果人口规模不变甚至扩大,生态足迹总量规模将可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表1 各年度产品产量(单位:吨、万千瓦)
表2 2005~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hm2/人)
表3 2005~2012年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
2.生态承载力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出提高趋势,七年上升了13.6%,这主要是耕地生态承载力提高带来的。这与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类似,主要归因于人口规模的减少。还要注意的是,能源承载力被固定为零,使得生态承载力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而会影响到所得出的结果。
3.生态盈余(赤字)分析
看得出,黔南州仍处于生态赤字之中,并且赤字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能源生态承载力没有被纳入计算而引起的。如果抛开这一点,实际赤字会极其微弱,三个年度分别只有 0.0780、0.1343和 0.0957。同时,耕地生态有明显盈余。详见下表4:
表4 2005~2012年生态盈余(hm2/人)
4.万元GDP分析
万元GDP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率不断趋好,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详见下表5:
表5 2005~2012万元GDP
总体上看,该地区尽管出现生态赤字,但是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性在增强,表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提高。
三、推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推动黔南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相关环节入手,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形成包容性增长,在经济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一)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人口输出规模
黔南州属于我国西部集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和少数民族聚集于一体的区域,也是贵州人口净输出的重要区域之一。最近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表明,人口增长控制和净输出对提升生态承载力和缓解生态足迹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和今后,在严格落实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同时,必须继续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从而控制人口规模。同时,继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稳定人口输出规模,从而达到现有土地的人口规模控制。
(二)根据主体功能区划,推动差异化的发展
支持各县(市)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因地制宜,发展与自身资源禀赋和国土开发主体功能相匹配的产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在全市促进形成区域之间、园区之间良性竞争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重点开发区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发展,加快经济规模扩张,提高人口承载规模;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以增强农产品保障能力为战略任务,弱化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要以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战略任务,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三)有重点地推进城镇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推进城镇化对减少农村人口规模及其对生态承载力的压力有重大意义。但是,必须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在适宜于工业化的都匀、贵定、龙里、瓮安、福泉、长顺等区域,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和显著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尽可能吸收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迁移人口。
(四)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显著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该地区民族文化浓厚、小区域农业特色显著、生态环境特点突出、部分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推进集民族文化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促进特色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深加工。
(五)有选择地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园区和循环经济建设,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产业开发带来的生态负荷压力。可以考虑在都匀、贵定、龙里、瓮安和福泉等重点城市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并扩大城市产业支撑能力;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在生态较为脆弱的喀斯特区域,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推进以文化产业园和重点景区景点为主要载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推进特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制造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1]William E R.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Environ.Urban,1992,(4).
[2]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6).
[3]魏媛,喻理飞,张喆.贵州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4).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YANG Mengrong
(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Guizhou 550004, China )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y whic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pacity of Qiannan Prefectur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this region is weak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constantly being strengthe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Qiannan Prefecture can continually improve its ability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pacity, one-thousand GDP
F592.7
A
1673-9639 (2015) 05-0189-04
(责任编辑 张凤祥)(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3-19
杨梦蓉(1990-),女,苗族,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