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处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

2015-10-10陈炎秀

黑河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白球

陈炎秀

在日常教学中,当面对着一个个难以预料的“节外生枝”“出乎意料”时,很多教师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对生成问题用“我们课后再来研究”作挡箭牌;更有甚者使用教师的权利粗暴打断,强行按预设方案进行。长期如此,致使学生渐渐失去发表独特见解的积极性,使得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学习资源悄然流失,失去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绝好机会,影响了教育目标的落实,使我们的教学误入表面光鲜而实质低效的“怪圈”。面对这些新的考验与挑战,有个问题亟待解决——教师该如何把握、提炼、重组与调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充满灵性的数学课堂呢?结合教学实践,在此浅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追本溯源——用专业知识指引教学方向

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处理得好,满堂生辉。当然,后者是教师们共同的期待,但在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意外”降临时,有些教师常常不能从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核心要素来把握教学方向,使得课堂出现混乱,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缺少丰厚的数学素养。

例如:二年级的“可能性”教学

师:(在这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两个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请你上来摸一摸。

(生摸,结果是白球,又连续摸了三次,结果还是白球。教室里开始嘈杂,有学生窃窃私语:“怎么会这样?”摸球的那个学生也毫无信心地低下了头)

如此情境,又重复了3次。到第8次时,终于出现了黄球,教师满意地笑了,教学迅速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上完课,执教老师就叹息摸球这一环节进行得太不顺利了。是啊,摸球耗费了那么长的时间,但这不是老师的错,毕竟对于“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一随机事件而言,我们的确无法左右每次摸球的结果。然而从“不顺利”的教学过程来看,我们又隐约感觉到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判不足。

那么,怎样正确认识连续7次摸到白球这一事件呢?首先,摸球属于随机事件,每一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是事先无法确定的。其次,不管前一次(或前几次)摸球结果怎样,都不会对下一次的结果产生影响。再次,连续7次摸到白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认识到这些,学生摸不到黄球就成了一个宝贵资源。比如,当连续3次摸到的都是白球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3次摸到的都是白球?”学生思考后明白:因为盒子里放了有白球,所以摸到白球也是有可能的。然后让学生讨论:“再摸一次会摸到什么球?”通过讨论学生明确:盒子里有黄球,只要不停地摸下去,是一定能摸到黄球的。专业的数学知识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和基石,当课堂遭遇“意外”时,应扣紧知识点来随机应变,才会万变不离其宗,保证课堂教学在应有的方向上前行。

二、因势利导——以简要巧妙的提问引导思维走向

意外生成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挑战性。新课程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了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资源。教学中如遇到教师还没教学,学生就已掌握的知识点非预设生成时,教师要善于捕捉亮点,来个因势利导:立即调整自已的预案,顺着学生的认知起点,及时跟进,进而展开教学。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出示三角形的图形,师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答:“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问:“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答:“我知道,两个三角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师问:“那任意的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该生说:“我不知道。”师说:“不要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验证好吗?”这样,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了,正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只见他们有的歪着脑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议论,还有的是据理力争,分毫不让。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操作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将错就错——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错误”也可以衍生出教学资源,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利用“错误” 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凸显学习对象的刺激强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先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再猜想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计算。受负迁移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是底边乘底边,有的学生可能对这个猜想有意见,却也说不出其他想法。这时,我将错就错,出示2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边都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让学生计算面积。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面积就都是4×3=12(平方厘米)。但通过观察、数格子等方法发现它们面积却是不相同的。这时,我顺水推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底边乘底边,并进一步引导“平行边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在普遍追求课堂生成的课改背景下,只要我们正视和善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现象” “意外想法” “课堂疑问”,即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让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度”。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白球
球的颜色
可爱的黄球
可爱的黄球
摸球游戏
小灵通摸球
有趣的摸球游戏
开心养鼠记
摸球
走迷宫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