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研究
2015-10-10许锋
许锋
【摘 要】通过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我国国情,剖析可能使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发掘经济发展中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探索跨越陷阱的有效策略。运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妥善处理各种考验,我国就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国情分析;国际经验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述及各国经验教训
1.“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其基本含义指: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后,很容易出现经济失去发展动力,陷入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它是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跃升过程中发展战略转型失败的结果。
2.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上的几种经济体类型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国际上公认成功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还处于徘徊阶段,始终没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一是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二是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在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三是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贫富悬殊,社会分化及社会动荡时发。四是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五是体制变革严重滞后,受到利益集团羁绊而落后于经济发展。
二、中国陷入“陷阱”的风险
1.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中国主要是以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提高,经济要继续增长就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同时,发达国家对技术密集型工序和产业的垄断造成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缺失,进而导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2.收入结构格局扭曲,贫富悬殊大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打破平均主义作为突破口,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开,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初次分配不公、政策倾斜、城乡二元体制等原因造成的全社会收入差距且城乡间、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生严重制约的。
3.城市化进程缓慢
传统上我国是农业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所需水平。现阶段,城市化率偏低将成为制约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危及社会和谐稳定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巨大瓶颈,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4.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但是日益增加的资源需求加剧了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和对外资源依存度逐步提升给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造成严重挑战,而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资源和环境硬约束必将持续加剧。
三、我国跨越“陷阱”的有利条件
知道所面对的挑战和威胁后,更需要知道和充分运用有利条件,并借鉴先前优秀经验,相信我们会有足够的信心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借鉴他国历史经验
(1)拉美国家失败教训:错失发展模式转换良机;利益集团之间斗争激烈;宏观经济政策偏差放大了经济波动性。
(2)马来西亚的现实探索:“新经济模式”方案建立竞争性国内经济环境,强化公共部门作用,提倡保持市场透明和友好的平权政策,通过改革寻求经济增长新源泉以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3)日韩成功经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
2.我国避开“陷阱”的有利条件
(1)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理论和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消费存在双向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可提高收入,提升消费;另一面,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有近14亿人口,世界第一,市场潜力巨大。
(2)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不断上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就业。
(3)我国保持较高人力资本增长率及科研增長率。
(4)我国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社会矛盾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核心是利益矛盾及诉求,由于利益矛盾具有理性特点,不象宗教、民族、敌我矛盾那样会引发大规模冲突动乱。
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策略选择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必须从过去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以要素投入为主粗放式模式,改为以主要靠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的发展轨迹上来。“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经济增长问题,要跨越陷阱的关键在于防止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及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中国必须优化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实现由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由“要素驱动”模式升级为“效率和创新驱动”模式。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建设
发展中国家持续提高收入的挑战在于创造国内创新能力和配套机制。我国可以确立技术立国战略,构建以市场化推动企业、政府、大学的科研力量发展的体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战略;大幅增加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财政与人才支撑。
3.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15%~20%,而日韩在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之前就已达到70%,中等收入群体上升速度不及高速增长的GDP,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消除障碍而加快不同阶层间的流动,缩小收入差距。
4.积极稳妥地城镇化,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必须倡导理性城市增长,通过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来扩大城镇就业;通过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体制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来促进农民工城市化;通过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创造生态平衡、环境友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驾护航。
5.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必须合理界定其介入范围,清晰定位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职责,从根本上改变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充分发挥市场激励创新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要着重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注重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由偏好经济目标向偏好民生目标的转变,实现由经济发展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6.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决定了中国必须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来提升普通劳动力素质和技能,通过逐步提升中国的整体人力技能水平来保障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形成能够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保障。
综上所述,“中等收入陷阱”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极大挑战,能否顺利迈过关系到中国能否走上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规划了中国式科学有效的道路来跨越陷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前景是美好的,只要采取正确的规避方式,中国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1期,第2-15页
[2]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