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和校园的“三风”建设

2015-10-09陈世俊

江西教育C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校园

陈世俊

摘 要:学校的“三风”建设是关键,必须有序、稳妥地使其能够实现向更深层次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广大学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健康成长,才能够使这所学校在广大民众当中留下好印象。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定位 校园“三风”

一、教育兴衰关系民生之本

中华文明历史已逾五千年,教育的历史根深蒂固,尤其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丘,几千年来在我国广大人民中被雅称为“孔夫子”“孔圣人”。主要是由于他在当时对教育的方式方法,既能继承传统,又能推出个人独创的新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他的教育理论在现时代已得到全球众多著名教育家的认同,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达到1000多所可予以佐证。从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中华文化不光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而且也能影响全人类,并能在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盛世的教育事业必须超越前代,当代人必须担当其责,并使其能更好为盛世中的人类服务。

“教育”自有史以来是一个专用名词。但是,在运用方面它已是大众化了,诸如: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总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就形成了教育的“育人成才”之宗旨。

二、做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定位

在我国自古至今人们习惯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父望子成龙”;《三字经》亦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其中不难发现“教”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盛世时期,更要对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1.办教育的理念——心系百姓,方便群众,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办教育的理念必须体现出教育者思想观念是否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长远。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政府的政策是极其鲜明可见的。提高全民素质又该如何实现呢?这就充分要求教育工作者中的领导者与其团队成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众人之智,提出思路正确、观点鲜明、富有抱负、目光远大的办学理念。

文化的传承是人类的使命,知识的创新更是后代人的职责。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教育者,那么就更责无旁贷,对自己的事业必须尽职尽责;还得持有“一个地方的发展是离不开教育” 的观念,因而每位教育者在实践中必须认真履行办学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多方面考虑百姓,关乎群众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主见,更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还要善于听取同仁的良言。力争使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利民事业,这样才能为历史谱写出新的一页。

2.办教育的目标——无论城乡,引凤学府,领跑赣鄂,面向世界

办教育的目标必须认清形势,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谋划者既要立足当地,又要着眼长远。当前,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城乡差距。在我国党和国家政府再三强调提高中华民族全民素质,这里既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又要极大的关注广大的农村百姓接受教育的条件。可是还有些人只注重城市里的教育,强调城市应该做强做大,而忽略了广大农村这个重要的教育阵地。无论是发达的城市还是条件差的农村,同样有搞好教育的义务。对于农村来说,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办教育时必须考虑农村广大百姓的需求,必须切合实际、与时俱进,还应该着眼于当地的人文历史,更要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区位特点,督促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强化责任,扎实稳妥地推进教育工作,使其能展示出教育目标的实用性与时效性。真正能体现出当地百姓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践行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理念。

3.校训——笃学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类

所谓校训是指激励每个教育者工作热情的试金石,又是鼓舞学子奋发向上的一把利剑。校训应该具有个性化,同时更应具有长效性,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者对教育观念的洞察力,更能显现出其有深邃而远大的思想抱负。在实际运用中如何践行具有个性特点和具有长效特性的“校训”呢?这一点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教育者必须身先士卒,处在这盛世之期绝对不能满足自己的现状,应该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时尚,树立“不耻下问不谓耻”的勤学博览精神。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师生之间必须带头践行校训的内容,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引导自己的学子去感悟并实践校训的内容,也就更能促使学子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其报效祖国、为人类服务的美好理想。

4.校纪——尊敬师长,明训律己,自我完善

一所名校既要有她的办学特色,又应有其独特的严明纪律。校纪是针对学校里的每个成员,它对一所学校里每一位成员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而且必须带有强制性。

在学校实际生活中,教育者必须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言必行,行必端。对于被教育者而言,需要在广大教育者正确引导下,逐步形成严明纪律的意识,并且必须遵循传统观念,能够自觉形成尊敬师长的良好行为。所以,教育者必须加强对被教育者遵守校纪的行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便于教育者与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才能有利于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与建设。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已经明确了,如何能够顺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对于这一点,最易反映出一个教育工作者中的组织领导者与其团队的组织实施能力,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显现出他们工作魄力的大小。此时,作为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也会影响到整个民族。所以,教育者必须为了弘扬中华历史优秀文化而作出努力;为广大学子继续学习掌握新的文化科学知识,为他们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奉献己有;是为了实现让他们去更了解和解决接受教育的不均衡现象,能够施用更加民主与开明的优良教育方式方法去感化和培养更多人类大众,并能够使更多的人自觉地去为建设自己更加美好的家园未来而奋发图强。

三、怎样办好教育——抓好校园“三风”建设

一所学校不但要有开明的理念、长远的目标、严谨的校训、严明的校纪,而且必须应该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良的校园“三风”。这里,关键是看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能否突出 “三风”建设的重要性;教育者是否做到常抓不懈,始终如一;能否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使整个校园面貌建设与学子的学业成就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

校园“三风”谓之学校的校风、教育者的教风、学子的学风。这“三风”建设程度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存亡,前车之鉴有之,不再在此赘述。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新形势。必须清楚认识到抓校园“三风”建设人人有责,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坚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时尚新理念。

1.校风——力促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创新化

首先,校风建设的首要观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要求每位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人性化。在实施其教育方式方法时要树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观念,更加优化人性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校风人性化的最好体现。其次,校风建设的科学化是关键。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教育”这份职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教育者只有利用好正确的科学导向,遵循教育科学发展规律,不断改进工作观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就。其三,教育事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而发展的,社会各个变革时期的法制内容同样在教育事业中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所以校风的建设法制化是不容忽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在一所学校的工作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者必须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时尚观念。其四,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既存在其本身的客观规律,又有其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变化规律。所以,在教育事业里,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必须明确其客观规律与变化规律。因此,在校风建设中必然提倡创新精神,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能够创造出更新奇而独特的知识观念,创新化的校风必须提倡。

2.教风——仪态端庄,崇尚奉献,仁厚博爱,关注生命

所谓教风是指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突出教育者风采的重要一面。所以,校园的教风建设不光是教育工作者中的领导者之事,而且也是作为当代每位教育者个人分内之责。在这里更为重要的是强调每位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教风。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时刻警醒自己,仪态端庄,言行检点。要发扬乐于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弘扬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的主人翁精神。拒绝不切实际的表象心理现象发生。

教风的最重要一面还在于教育者必须具备仁慈宽厚、博爱无边的心理素质。强化关爱生命、注重生命的传统道德观念。时刻绷紧生命安全这根弦,杜绝影响生命安全不利因素的存在。从而使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怒斥;多一点温柔,少一点烦躁;多一点热心,少一点蔑视;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偏心;多一分公心,少一点私心。总之,对于每位教育者而言,应多强化一份责任感,淡化一点疏忽之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一位成功的教育者是持有良好教风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个人的良好潜能,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才能赢得广大民众的良好口碑。

3.学风——勤读博览,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奋发向上

首先,一所学校学风的正气凛然,很显然就能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影响。因此,在广大学子群体中,不让其自觉形成良好学风,营造出勃勃生机的优良学风,那是难以实现目的的。这是由于学子们正处在年少之期,接触知识面尚窄,尚未能积累出现实的生活经验。所以才如是说。其次,这里就应该严格要求每一位教育者在已有良好教风的基础上,必须担当起引导学子如何树立良好学风的责任。鉴于学子们的学识尚浅、教育者的阅历较深这一现实,所以,教育者在实践中必须深入细致、不厌其烦地开展全面工作,认真积极地为每位学子创造更加良好的学风条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如果遇到个别特殊未能端正良好学风的学子,教育者应该耐心细致地进行多次说服教育工作,引导其走上正道,达到端正优良学风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不能遗弃特别顽皮的学子,真正做到决不放弃每一位。只有这样,学校里的良好学风才能蔚然兴起,蔚为大观。勤学博览,书声琅琅的良好局面才能长久存在。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才会在学子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个个好学,奋发向上的新局面才能够在校园里不断地打开。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黄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