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能耗的影响

2015-10-09祁春苗王勇军常剑波关卫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散叶烤房色度

祁春苗,王勇军,常剑波,杨 芳,关卫东

(1. 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河南 三门峡472000;2. 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 河南 卢氏472200)

适度规模种植是代表中国烟叶生产发展方向的新组织形式[1],密集烘烤装烟方式的不断变革是这种新组织形式的集中体现。密集烤房是目前烟叶烘烤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烤房类型,相较普通自然通风烤房,密集烤房表现出了节能、省工、减耗等诸多方面的优势[2-10]。散叶和烟夹是近年来密集烘烤中新兴起的两种装烟方式,相对普通编竿烘烤方式来说,省去了编烟和下竿的工序,同时装烟量更大。因此,在目前种烟劳动力短缺和密集烤房不能满足实际烘烤需要的情况下,散叶和烟夹装烟方式逐渐成为很多产区提高烘烤效率以及降低劳动强度的途径之一[11-15]。为了检验散叶插签装烟和烟夹装烟烘烤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特在卢氏县杜关荆彰鑫叶专业烟叶合作社烘烤工厂进行了散叶、烟夹和编竿3种不同装烟方式的对比试验,以期找到适合该区烟叶烘烤的最佳装烟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用地及品种 试验材料取自卢氏县杜关烟叶工作站康家湾新品种示范田,试验田土质为棕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云烟87,于2014年5月12日移栽,行距120 cm,株距50 cm,田间管理按优质烤烟栽培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按照试验采收标准,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烟叶进行烘烤,采收时保证烟叶部位一致,成熟度较好。

1.1.2 试验用烤房 供试烤房为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装烟室规格为长800 cm,宽270 cm,高330 cm,分三棚两路,循环风机上置,最高功率2.2 kW。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共设3个处理:G(编竿)、J(烟夹)和S(散叶),每个处理2 次重复。编竿方式每竿编烟120 片左右;烟夹每夹15 kg 左右;散叶装烟方式以松紧适宜为准。散叶参考贵州散叶烘烤工艺,编竿和烟夹参考3 段式烘烤工艺,同时结合试验实际烘烤情况进行烘烤。

1.2.2 烤房温湿度变化及能耗统计 温湿度计都挂置在装烟室一棚和三棚的中部位置,温湿度探头距烟把头的位置以8~10 cm 为宜。每4 h 记录1 次各处理烤房内的温湿度和烟叶变化情况。烘烤结束对每个处理的用煤量及用电量进行统计。

1.2.3 不同处理烤烟产量统计 烤前选取有代表性的烟叶作为样竿(10 竿)、样夹(6 夹)和样格(6 格)称重,样竿(格、夹)都装在中间棚次靠中位置,烤后对样竿、夹、格称重,根据烘烤前后记录的数据,计算每座烤房的烤前装烟量和烤后产量。

每房烟叶产量=(样竿、夹、格烤后烟叶总重量/样竿、夹、格数)×每烤总竿、夹、格数

鲜干比=样竿、夹、格鲜烟叶总重量/样竿烤后烟叶总重量

1.2.4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每个处理样品烟叶充分回潮后,根据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分级指标进行初步烟叶外观质量的整体评价,具体标准见表1。

表1 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2.1.1 下部叶 从图1 中可以看出,G 处理的叶片结构优于其他处理,S 处理的成熟度、身份和色度优于其他两个处理,各处理的颜色相差不大;外观质量总得分情况为S>J>G。其中,G 处理和S 处理的烤后烟叶在颜色和成熟度两个方面差异不显著;G 处理烤后烟叶的叶片结构优于S 和J 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S 处理烤后烟叶的色度和总评分优于G 处理,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S 处理的油分评分高于G 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图1 下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比较

2.1.2 中部叶 从图2 中可以看出,S 处理的颜色好于其他处理,叶片结构较其他处理差;G 处理的色度明显较差;其余方面几个处理相差不大;外观质量总得分情况为J=S>G。其中,S 处理的烤后烟叶在成熟度和色度两个方面极显著优于G 处理,而其叶片结构显著差于G 处理,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均不显著。

图2 中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比较

2.1.3 上部叶 从图3 中可以看出,S 处理的颜色、成熟度、身份、油分和色度都好于其他处理;G 处理各方面表现较差;外观质量总得分情况为S>J>G。3个处理在叶片结构和身份两个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在颜色、成熟度和油分3个方面,S 处理的烤后烟叶均优于G 处理和J 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G 处理和J 处理的颜色和成熟度差异性不显著,但J 处理的油分显著优于G 处理;S 处理的色度较优于其他两个处理,与G 处理的差异显著,与J 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总分以S 处理最高,分别比G 处理和J 处理的高1.5和1.1 分,且差异显著。

2.2 不同处理烟叶产量及能耗的比较

图3 上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比较

由表2 可知,在装烟量和干烟量方面,3个处理相同部位烟叶的差异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以S 处理的装烟量最大,G 处理的最少。对下部叶来说,G 处理和S 处理的鲜干比差异性不显著;单位重量干烟的耗煤量和耗电量均以G 处理高于S 处理,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中部叶来说,G 处理的鲜干比、单位重量干烟的耗煤量和耗电量均显著高于S 处理。对上部叶来说,3个处理的鲜干比差异不显著;单位重量干烟的耗煤量以G 处理最高,S 处理的最低,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单位重量干烟的耗电量以G 处理最高,S 处理最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而S 处理与J 处理的耗电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用工量均为估算数字,基本能代表当前情况下的烟叶烘烤用工量。从表2 中可以看出,烟夹(J)处理方式最省工,散叶(S)处理相对省工,挂竿(G)处理较费工。

表2 不同处理烟叶产量及能耗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3.1.1 各处理烤后烟叶的质量情况 从下部叶的质量情况来看,散叶处理在油分、色度和总评分方面较好,但在叶片结构方面较挂竿处理差;从中部叶的质量情况来看,挂竿处理和散叶处理在总评分上差异不显著,散叶处理在成熟度和色度方面优于挂竿处理;从上部叶的质量情况来看,挂竿处理和烟夹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与散叶处理的差异性显著。综合来说,散叶处理在烤后烟叶质量方面较优于挂竿和烟夹,但优势总体不明显,烟夹处理的烤后烟叶质量和挂竿相当。

3.1.2 各处理的经济运行情况 3个处理不同部位的烟叶鲜干比差异不是很大(除中部叶外);装烟量和干烟量以散叶烘烤优势较明显,各部位叶片的装烟量和干烟量均最大,烟夹烘烤的次之,挂竿烘烤的最小;能耗方面,以挂竿烘烤耗能最多,烟夹烘烤次之,散叶烘烤耗能最小;另外,以烟夹烘烤最省工,挂竿烘烤最费工。

3.2 讨 论

挂竿烘烤的优点是:采用传统装烟方式,烘烤工艺易掌握。其缺点是:装烟量小,工序较多,费工,同时烘烤过程中烤房环境条件变化较快,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相对较差。

烟夹烘烤的优点是:对原烤房的结构改变较小,改造较容易;形式与挂竿相似,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变黄、脱水、变形工艺也与挂竿基本相近,烘烤工艺易掌握;装烟量较大,烟叶编、下相对容易,较省工;烟叶基本能正常收张,所占烤房空间体积与烤前区别不大,排湿相对顺畅。其缺点是:烟夹造价较高且不耐用;在烘烤过程中易掉烟;单夹较重,对装烟者的体力要求相对提高。

散叶的优点是:烤后烟叶质量较好;烘烤过程中烟叶变化整齐一致,耐烘烤;装烟量大,节能效果较明显。其缺点是:装烟过程繁琐,由于空间限制,在烤房内装烟相对不便;烟把朝下,易于挂竿,但观察较困难;烘烤过程中烟叶收缩造成风阻,给排湿和观察带来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散叶处理和烟夹处理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相对较好,但优势不明显;散叶能耗较低,挂竿能耗最大;烟夹相对最省工,挂竿最费工。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烟叶烘烤。

[1]王卫峰,陈江华,宋朝鹏,等.密集烤房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2-14.

[2]宫长荣,潘建斌,宋朝鹏.我国烟叶烘烤设备的演变与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11):34-36.

[3]杨 鹏,宋朝鹏,冯长春,等.烟叶烘烤方法和设备[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62-163.

[4]郭全伟,侯跃亮,宗树林,等.密集烤房在烘烤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5-16.

[5]王方峰,谭青涛,杨 杰,等.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对比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7,28(2):17-18,37.

[6]谢已书,冯勇刚,田必文,等.烤烟散叶密集型烤房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394-11396.

[7]谢已书,邹 炎,李国彬,等.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的烘烤效果[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67-69.

[8]陈勇华.烤烟散叶堆积烘烤工艺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4,(1):37-39.

[9]蒋笃忠,唐 绅,成勍松,等.烤烟散叶堆积式烘烤技术研究Ⅰ——不同堆积方式的烘烤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435-438.

[10]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11]王学龙,唐启楹,宫长荣,等.散叶烤房系列研究1.烘烤性能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23-326.

[12]谢已书,姜 均,李国彬,等.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45-48.

[13]蒋笃忠,成勍松,骆君华,等.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烘烤方式中的动态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7-69.

[14]徐秀红,王林立,王传义,等.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6):72-74.

[15]王玉兵,冯永刚,田必文,等.不同烘烤环境对散叶密集烤房初烤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89-2791.

猜你喜欢

散叶烤房色度
内循环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
不同进风速度对散叶烘烤装烟室温度分布影响研究
不同能源烤房对烟叶的烘烤效果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烘烤效益研究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如何提高苹果的着色度
四种不同燃料密集烤房的应用研究
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的烘烤性能及其烘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