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资产配置、资产收益率和渠道成本研究
2015-10-08郑超
摘要:文章建立了流动性约束下银行同业业务的模型,分析了利润最大化下银行同业资产的最优配置,得出同业资产与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关系以及与渠道利润率的反向关系,并用上市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提出了重视同业业务收益考核、渠道成本,并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建议。
关键词:同业业务;资产配置;银行经营管理
一、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商业银行近年以来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负债成本提升等问题,李振江(2015)用资产负债“双脱媒”来形容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创新,加快业务转型,着力开始业务结构调整。同业业务由于其资本节约、业务模式多样、易于做大规模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但是,同业业务存在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问题。而且同业业务通过金融机构的渠道,达到规避监管规定的目的,需求套利空间。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具有期限转换的功能,由于同业业务较复杂的操作模式以及表外操作的惯例,同业业务不透明导致同业业务的监管存在一定困难。Basel III(2011)为防范系统风险和机构之间风险互相传播,提出了为交易和衍生品活动以及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计提更高的资本需求,并为防止银行过度依赖同业市场获取长期资金,引进了新的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我国监管部门的关注,银监会2013年开始就逐步整顿同业业务,相继出台127号文和140号文的同业治理规定。
同业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规避监管和金融脱媒加剧等形势下诞生的金融创新业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与风险息息相关,而且同业业务由于其参与主体横跨金融多个领域,风险易于不同机构和部门之间扩散。
总体上来说,国内外学者研究同业业务都是将其作为银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部分,研究其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传导机制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少有将同业业务作为银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的一个部分进行研究。本文从同业业务金融创新的本质出发,研究同业业务资产驱动因素,通过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同业业务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规模。
二、 模型构建
银行在实体经济不振的形势下,压缩信贷规模,转向具有更低资本消耗、流动性相对更强的同业资产成为资产配置重要选择。而同业业务由于期限错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从而产生流动性缺口。因此,建立流动性约束下同业资产配置水平的模型,分析同业资产影响因素就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K.T. Jacques(2008)的模型中分析了巴塞尔协议二出台后银行资产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变化情况。本模型在Jacques(2008)和T.Hatakeda(2000)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同业资产,考虑了银行流动性约束。
我们构建一个具有3期时间的模型。在t=0期,典型的银行选择投入多少进行贷款,贷款在这里是一种风险资产。在t=1期,部分贷款转化成同业资产。前面也指出,商业银行持有同业资产的目的,已经成为规避监管和资本约束下提升资产回报的方式。同业业务可以通过买入返售、同业代付理财产品投资非标等业务,向企业提供融资,起到实际替代贷款的作用。在t=2期,风险资产的不确定性消除,储蓄人决定是否抽回存款。鉴于挤兑是流动性不足最极端的反映,本模型中的流动性约束主要就是在t=2期,通过确定是否会存在挤兑以至于无法兑付来确定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在t=3期,银行如果能够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就实现利润。
模型假设t=0期,银行的初始资本结构是外在确定的,存款量为D,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净资本量为K,存款人所获得利息率为i。存款是外生确定的,在银行开始贷款行为之前已经确定,因此利息率与银行的资产结构无关。银行只需要确定t=0期,可用资金在现金类资产和贷款类风险资产之间的分配。假设现金类资产量为C,贷款类资产量为L。现金资产的收益率假设为0,是无风险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根据资产负债和资金使用原则有:
D+K=L+C(1)
贷款类资产的收益率为r,r=?滋+?着,?滋?叟1,?着代表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着∈(-1,1),服从概率函数?椎(?着)=1/2。因此,E(r)=?滋?叟1。假设银行的期望收益大于0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认为银行作为中介机构能够筛选和监测风险资产,贷款是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应该获得超额收益。
在t=1期,银行将一部分贷款资产转换成同业资产,由于同业业务的本质是通过不同机构之间相互持有来规避监管,因此需要信托、基金或者其他银行等作为渠道转换,这些渠道都要收取渠道费用。我们假设贷款L是由j個同等金额的小笔贷款组成,j∈[0,L],这些贷款在t=1期都可以转换成同业资产,但是假设贷款j转换为同业资产时,会产生?茁j的损耗,?茁代表表内贷款资产转换为同业资产的渠道成本,?茁?叟0。渠道成本?茁主要取决于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同业业务交易模式、业务结构、业务风险上的分配和协商,付出渠道成本的收益就是能够通过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保证获得固定收益。假设银行将X的贷款资产转换为同业资产,转换后同业资产成为固定收益类的资产,银行的同业资产及其收益为:
■(1-?茁j)?滋di=(1-■)?滋X(2)
在t=2期,银行的资产质量成为已知因素,因此存款人根据资产质量和流通价值情况,考虑是否抽回存款。流通价值为银行在遭遇流动性风险时,变卖资产剩余的价值。为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求,银行不得不处理风险资产应付挤兑发生。假设贷款类资产的处置成本为?酌,同业资产的处置成本为?籽。我们认为贷款类资产属于专用性更强的资产,流动性比同业资产更低,因此?酌?叟?籽?叟0。
存款人是否挤兑取决于银行的全部资产的流通价值是否能高于存款本息,而且我们假设利息只在t=2期才产生,不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条件是:
(1-?酌)(?滋+?着)(L-X)+(1-?籽)(1-■)?滋X+C?叟(1+i)D(3)
第一项(1-?酌)(?滋+?着)(L-X)是银行贷款类资产的流通价值,第二项(1-?籽)(1-■)?滋X是同业资产的流通价值,C是现金类资产。假设Y=L-X,代表了银行开展同业业务后的贷款资产余额。根据公式(1),对公式进行转换得到证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就需要满足
?着?叟?着*=■*■-?滋(4)
在t=3期,银行如果能够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就实现利润:
?仔=(?滋+?着-1)Y+[(1-■)?滋-1]X+K-iD(5)
银行的利润等于贷款(公式(5)第一项)以及同业资产(公式(5)第二项)风险资产的剩余利润再加净资本比银行利息的超额利润((6)第三项)。由于?着是随机变量,但是从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银行的期望利润为:
E(?仔)=■{(?滋+?着-1)Y+[(1-■)?滋-1]X+K-iD}?椎(?着)d?着(6)
假设X也就是同业资产的规模,我们需要了解同业资产规模如何调整使银行达到利润最大化。
记:[(1-■)?滋-1]X=A,最大化银行利润并简化可以得到:
A′(X)[■?椎(?着)d?着-?仔(?着*)■?椎(?着)]=0
由于■?椎(?着)d?着?叟0而且?仔(?着*)?叟0,■<0(可以从上式?着*中证明),可以得出A′(X)=0,1-?茁X=■,从而 X*=■。前面假设?滋>1,说明X*>0。
可以得知■>0,说明风险资产的收益越高,同业资产的资产规模越高;■<0,说明渠道费用越高,同业资产的资产规模越低。而且在模型假设的条件下,同业资产的规模与贷款规模Y独立,与最终的处置成本?酌无关,也就是说同业资产是作为实现收益的工具存在,并不受贷款规模的影响。
三、 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我们的研究样本为中国A股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选取2009年年底~2014年年底的中报和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共产生11个时间点,这16家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力,包括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根据银监会统计,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72.3万亿元,16家上市商业银行总资产105.8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1.4%。
2. 模型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同业资产的规模受银行资产收益率以及渠道费用率的影响。银行资产收益率可以由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来计算,渠道费用率可以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除以银行的全部生息资产得到。
生息资产收益率=利息收入/生息资产
渠道费用率=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生息资产
根据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同业资产用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项之和得到。2014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的同业资产总计95 158.16亿元,是2009年年底的2.64倍。由于同业资产是资产绝对额,将其对数化处理。构建以下模型:
log(interbankit)=?琢it+interestit+costit+?着it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含义如表1。
3. 分析结果。本文采用的是平衡的面板数据,且具有N多T少的特点,经过单位根检验,interbank、interest和cost均为一阶单整。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进一步处理,利用Hausman检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排除固定效应的假设,根据检验结果本模型采用横截面和时点双随机效应模型。得到回归结果表2所示。
因此,基于2009年底~2014年底的1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得到了同业资产与生息资产收益率以及渠道费用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与模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1)同业资产的规模与生息资产收益率成正比。这与模型中的结果一致,说明银行资产总体收益水平显著的影响了同业资产的规模,银行资产总体收益的提升能提高银行配置同业资产的积极性,会将更多的表内贷款资产转换成同业资产。同业资产作为生息资产的一部分,收益率的提高会提高银行配置的动力。
(2)同业资产的规模与渠道费用率成正比。主要是由于银行财务报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是用于核算银行发生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手续费和佣金,判定标准是以营业活动相关性以及非资本化的支出,包括了各项业务中支付的交易费用、手续费和佣金,涵义较广,参照性有限。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率的提高说明企业从事金融投融资活动营业活动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渠道费用率的增加。
四、 结论和建议
根据模型分析结论,银行利润最大化情况下,同业资产的规模取决于银行资产收益率和渠道费用,同业资产与资产收益率成正比,与渠道费用率成反比。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2009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部分印证了模型结论,同业资产的规模与生息资产收益率成正比,但是由于同业业务渠道费用率难以直接观测,无法直接印证同业资产与渠道费用率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经济下行仍未见底,银行不良率上升,虽然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是银行惜贷情绪严重,大量闲置资金以急于寻求风险低的优质资产。同业业务以其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等特点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同业资产的规模已经成为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资产配置中同业业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成分。本文的建议如下:
一是重视同业业务的收益率考核。银行的同业业务收益率往往容易和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混淆。但是线下同业业务的市场与线上市场运作机制和交易方式都是有所区别的,应分开考核,獨立计价。根据本文结论,同业业务作为类信贷业务,与整体生息资产收益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银行应鼓励将资本占用高、风险较大的业务,通过同业合作的方式,引入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以降低部分收益率为代价,提高整体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
二是降低同业业务渠道成本。同业业务关键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也是风险和收益的重新分配。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发挥不同性质机构的特性,信托、证券、基金等机构作为渠道方具有灵活、创新的交易优势,银行、保险等机构具有资金实力的优势,不同银行之间的风险偏好不同也能产生合作机会。根据本文模型结论,渠道费用也会影响同业业务发展。因此,搭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信共赢的金融机构合作关系对同业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统筹考虑同业业务和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同业业务具有明显的信贷业务的特征,但是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远不如信贷资产的尽职调查和贷后管理完善。银行将贷款等信贷资产转换为同业业务,有可能从信用风险转化为声誉风险。要将同业业务纳入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框架中来,在授信、用信、贷后等环节上监测交易对手的风险。
四是关注同业业务蕴藏的流动性风险。根据本文的模型,在考虑极端挤兑的条件下,银行同业业务也应作为流动性补充的重要部分。同业业务发展的本意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而产生的,但是随着同业业务的内涵和资产不断的变化,可能在局部引起流动性紧张的问题。银行需要优化流动性监测指标,监测表内外的杠杆率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改善和提高绩效考核中风险的权重,避免追逐短期利益而造成后期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振江.适应双脱媒加快双转型[J].中国金融,2015,(2):41-42.
[2] 步艳红,赵晓敏,杨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2):33-46.
[3] 罗中,缪海斌.商业银行同业资产扩张与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8):54-65.
[4] 孙勇.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对信贷管制的突破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2):46-51.
[5] 陈颖,段希文,孙晨正.银行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4):57-71.
[6] 章向东,姚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风险与顺周期性研究[J].金融论坛,2014,(4):65-71.
作者简介:郑超(1986-),男,汉族,江西省景德镇市人,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碩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收稿日期:2015-08-10。